今读7月3日《人民日报》第三版,有两篇言论引人注目,一篇是署名钟声撰写的评论,题目是《中俄关系拥有更大格局》,文章以“7月3日,习近平主席将开启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为由头,简单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中俄关系发展进程,做出了“中俄战略协作在妥善解决国际热点问题上所发挥的‘稳定器’作用正在不断凸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议中俄关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并强调:“中俄作为有担当、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在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基础上,已拥有更大格局,成为勇担更多历史命运的责任共同体。在潮平岸阔的大好形势下,中俄关系定将不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另一篇是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撰写的评论文章,题目是《中德握手,迎来又一个繁盛季节》,文章开明宗义:“在一年中最繁盛的季节,习近平主席即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一个月前,李克强总理成功访德。继2014年之后,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再次接踵访德,这在中德关系史上迄今绝无仅有,也在我对外关系中殊为罕见。”文章盛赞:“分处亚欧大陆两端的中国和德国‘不以山海为远’,跨越制度、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合作渐次深入,领域不断拓宽,基础日益牢固,两国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引领者。”文章确信,“习近平主席对德国的访问必将赋予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布了习主席将于7月3日至6日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汉堡峰会的消息。看到这一消息,青衫老祖的内心就涌动着不可抑制的兴奋。这样的安排即使是巧合,也预示着某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亚欧大陆的三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分别在亚太、欧亚、欧洲等次大陆区域发挥着主导或领导作用。近年来,青衫老祖一直在呼吁中俄德三国联手,共同打造亚欧大陆战略轴心,携手推进亚欧大陆区域一体化。现在看,这样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历史也正朝着中俄德携手的方向砥砺前行。
中俄德联手,历史注定要由中国做推手。第一、中国与德国和俄罗斯同时交好。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高水平的高度互信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主席此次访俄不是普通访问,而是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道共同批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7-2020年实施纲要,对下一步中俄各领域合作发展做出规划部署。史明德大使用“极为罕见”形容中德关系,这个词汇也完全可以用 于形容中俄关系。这不仅因为中俄贸易逆势上扬,2017年前5个月达到223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7%;而且因为中俄两国元首会晤频次之高、成果之丰,极为罕见。十八大以来,习普会晤次数达到惊人的21次,足见中俄关系在双方战略天平上的分量。中国与德国也不错。两国在构建多极化世界方面有共同语言。德国总理默克尔十度访华,创西方世界之最。中德贸易额占中欧贸易额的1/3,在欧洲处于领军位置。中国一头连着俄罗斯,一头连着德国,实际已经把三个大国密切联系在一起。即使目前德俄之间心存芥蒂,但是,德俄与中国的相向而行已经达成了三者的战略默契。
第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将俄德吸引到一起的“强磁体”。以英国脱欧、川普上位为标志,西方出现一股“反全球化”寒流。但是,中国、俄罗斯、德国均主张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反对开全球化的倒车、反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在具体实施上,又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与欧洲复兴计划对接上找到最大公约数。通过“一带一路”与各地区、各国振兴、复兴计划对接,人们看到了全球化的新格局、区域一体化的新画图、人类社会进步的新希望。
第三,“三个共同体”将使中俄德在各自区域确立新的战略定位。三个共同体即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这既是深化中俄关系的战略方向,无疑也应是深化中德关系的战略方向。在这三个共同体中,利益共同体是基础、命运共同体是目标、责任共同体是保障。作为亚欧大陆的三个不同区域的全球性大国,应当自觉联手担负起整合亚欧大陆资源、强化大陆治理、推进大陆区域一体化的责任,并以亚欧大陆为基础拓展,向非洲大陆、大洋洲、北极以及加勒比和南美地区延伸,共创以中国方案为基础的新型全球化。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将中俄德三个具有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理念的国家凝聚在一起共同推进基于“一带一路”的亚欧大陆一体化,不会一蹴而就。但是,只要符合规律、顺应形势、基于利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分歧和障碍。中俄有更大格局、中德亦应有更大格局,中俄德汇流于一个共同的大格局,必将如长江漂流一般,“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