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袁雍: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点击:  作者:袁雍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07-04 21:43:55

  

640.webp.jpg

 

  “八年抗战八年泪,一寸山河一寸血。”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回望70多年前的抗战历程,令人感慨:抗战胜利来之不易,而中华民族在抗击侵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更是弥足珍贵!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力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将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1.jpg

 

  (一)

 

  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了无数光辉的名字:吉鸿昌、左权、赵尚志、佟麟阁、赵登禹以及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壮士……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可以说,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也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胜利。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从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的反日斗争到国民党爱国将士在上海、华北的英勇抗击,从“一二九”运动到遍及全国的救亡运动,日本侵华战争激起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愤怒和反抗,而抗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抗战精神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概括起来,抗战精神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国难当头,无数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冒着敌人的炮火,义无反顾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中日渐觉醒,无数志士仁人把祖国的命运与个人的生命价值融为一体,为捍卫国家主权前仆后继。在抗日战争中,传统的爱国、救亡图存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中国人民反侵略、争独立的爱国激情空前高涨,“誓死不当亡国奴”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呐喊。

 

  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上海的码头工人就掀起了反日大罢工,随后全国各地的工人纷纷行动起来。七七事变后,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将大批铁轨、枕木运往前线,供中国守军构筑工事。成千上万的工人加入八路军、决死队,毅然奔赴抗日战场。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悲愤的北平学生自发地行动起来,冲上街头,发誓“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一场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并迅速波及全国。全面抗战爆发后,更有无数热血青年满怀抗日救国的激情投笔从戎。

 

  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广大中华儿女没有被吓倒、压倒。八路军指挥员马本斋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日寇为了迫使马本斋投降,抓走马母当人质。马母被捕后始终严辞拒绝写劝降信,在绝食七天后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深明大义的凛然气节。抗联的8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她们不甘被俘,手挽着手沉入乌斯浑河。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困苦的条件下坚持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战斗在冰天雪地,缺衣少食,却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寇长期周旋,他们靠的是什么?首先靠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气节。

 

  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一次次殊死较量,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毁家纾难,不怕牺牲,展现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38年,在武汉的一场抗战献金运动中,两位断了腿的辛亥老兵,拄着木棍爬上台去,献出两块大洋,说:“我们年老残废,再也不能扛枪打鬼子,谨献两块大洋,买几粒子弹。”这种斗争到底的气概,激励着中华儿女赴汤蹈火,殊死奋战。

 

  在正面战场,广大爱国官兵英勇抗敌,战斗异常惨烈。在忻口会战前,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在家书中表示,“我爱你们,更爱祖国!”“不打败日本,决不生还!”会战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和师长刘家麟等为国捐躯。淞沪抗战中,在守卫曹家桥的战斗中,坚守阵地的60余名战士全身浸火油、负炸弹,突然猛扑日军阵地,使日军数百人毙命,而这60余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离不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抗战初期,骄狂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曾长驱直入,在短期内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一时间,“再战必亡”的亡国论调甚嚣尘上。一部分国人悲观失望,对抗战的结局、对民族的前途感到忧虑和迷惘。也有人抵抗意志全消,主张对日妥协投降。

 

  而广大爱国军民和有识之士不但对抗战充满必胜的信念,而且认识到抗战不但能够胜利,而且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复兴的机运。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一百年来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压迫,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全中国人民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全中国的最后胜利,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经发现了。”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和坚韧的精神,鼓舞着抗战军民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迈向最后的胜利。

 

  (二)

 

  抗战精神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精神动力作用。一是推动了中国人民迅猛觉醒,促进了中国人民空前团结。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人民迅猛觉醒,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纷纷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二是强化了全国军民的不屈意志和必胜信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以弱对强的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除了客观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中华民族有着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不屈意志。正因为有了不屈意志,面对敌人的侵略,中华儿女才能奋起抗争、众志成城。

 

  当前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还应注意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中国抗日战争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和人民战争困住日本法西斯,打破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瓜分全球、称霸世界、实施暴政的侵略图谋。中国抗日战争束缚了日本法西斯向苏联进攻的手脚,也削弱了它对太平洋战区的进攻,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更直接参与盟国军队的反攻。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中国战场歼敌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苏联著名将领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感慨:“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抗日军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增强党拒腐防变能力。伟大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坚定信念、不屈意志、高尚气节、献身品质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新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并屡屡得逞,就在于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抗战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使中华民族逐步由四分五裂走向不可战胜。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只有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避免重蹈备受欺凌的覆辙。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今天,我们纪念抗战,就是要从那段悲壮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使之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纽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强大精神力量。以凝聚、献身、奋斗为内核的抗战精神,可以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相互理解,扩大共识,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内在的凝聚力。也应看到,正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才最终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迎来了台湾的光复。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台湾后,台湾民众“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在整个日据时期,台湾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抵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斗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台湾民众一方面采取暴动、起义等方式开展斗争,另一方面纷纷加入大陆抗战的行列,先后建立了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台湾革命同盟等组织,进行抗日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七七事变”后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的台湾民众达5万余人。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种与大陆同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精神和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是任何力量也割断不了的。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铸造出的抗战精神,是两岸共同致力于和平发展、民族振兴、祖国统一的强大动力。

 

  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高度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到了列强长期侵略和欺凌,但中国人民从中学到的不是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比较七十年前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可以说,长达几个世纪的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各国人民在主宰自己国家命运的道路上,已经迈出决定性的步伐。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必须看到,战后70年来,战争的土壤并没有被彻底清除,挑战公理正义的右翼势力正在复活,而改善全球治理的努力虽在加大,多边协商机制依然脆弱。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屡屡制造事端。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挑战的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美化的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侵略历史;妄图修改和平宪法,威胁的是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构建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基础。根据这两个文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不仅是岛屿的归属问题,更关系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还要不要捍卫,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还要不要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还要不要遵守?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原则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壮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是昆仑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