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9时惊悉,立在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白坡塘村的“习总书记讲半床棉被故事长征精神碑”昨夜被人蓄意砸毁。
日前,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接受本院云南研究基地同志的捐碑请求,他们立碑工作和制碑设计图文得到了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昭通市委党史办、宣传部、昭阳区白闸镇政府等当地有关部门领导大力支持,研究院于今年4月3日上午在昭阳区北闸镇白坡塘村举行了“习总书记讲半床棉被故事长征精神碑”立碑揭牌仪式。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原组织部长、贵州省民政厅原副厅长吴肪老领导和四川、贵州、江苏同志及当地白坡塘村社区干部、群众、学生等数百人参加了仪式。
这是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以来在万里长征路及全国各地组织捐立的第81座长征精神碑。这座碑除了刻上长征精神40字概述外,尤其在碑上还郑重刻上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2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亲自讲《半床棉被》长征故事的内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碑上还美术造型刻上了习总书记“不忘初心”四个大字。这是一座非常具有特别意义的长征精神碑。
9月以来,研究院正在研究准备在白坡塘清真寺再立“马本斋母子英雄故事”长征精神碑,这是研究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而立下的第83座碑。据悉,昨天下午,昭通市昭阳区多位领导也到白坡塘清真寺做了相关调研,也就在昨天夜里,研究院这座早立好了的碑被人偷偷砸毁?昭通两碑事发巧合相连,无不给人留下沉痛思考!
9日上午10点左右,昭通市昭阳区白闸镇派出所接报警并已开始侦察此案。我们认为:这是一起蓄意砸碑案,尤其事发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党心民心孰不可忍,务必从快从重查处,全社会都来拭目以待!
通讯员:罗范懿 、吴瑜琼、曾山、王学成
延伸阅读
“半床棉被”故事发生地 已是文化遗产保护点
徐解秀老人当年和3个女红军一起睡过的床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是10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到的唯一一个长征故事。这“半床棉被”的故事发生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也聚焦了全国人民的目光。
22日,今日郴州记者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重拾那段感人的记忆,追溯红军长征期间的军民鱼水情。
徐解秀家的土胚房
记者来到徐解秀的故居,看到半床棉被的故事简介已经挂在了墙上,向前来观摩的人们无声讲述着红军长征到汝城时与群众间的深深情义!
汝城县史志办原副主任徐宝来告诉记者,汝城地处山区,路况复杂,地势崎岖。担心三位女红军不识路,徐解秀的丈夫朱兰芳将她们送到了现资兴市滁口镇一带。
徐解秀老人子孙后代数十人,深受这段家族故事的激励。孙子朱分永是沙洲村原支部书记,今年64岁了;曾孙朱向群今年39岁,3年前当选为沙洲村村主任。
徐解秀和子孙后代的合影
聊起这半床棉被的故事时,朱向群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从小便听着祖母讲红军的故事长大。
当时三位女红军战士路过沙洲村时,在徐解秀的家门口商量着什么。徐解秀得知她们还没找到住处时,赶紧邀请她们进了家门,倾其所有准备了一顿粗茶淡饭。
由于家庭条件贫穷,只有一张用楠竹扎成的一米二宽的床架,床上的破席下面垫着稻草。徐解秀搬了张木凳,在凳子上铺了块木板,4个人就在这张加宽的“床上”睡了5晚,而朱兰芳就把稻草铺在门口替她们放哨。“如今,我们都是红军的后代!”朱向群骄傲地说道。
“一个老百姓做了点小事,红军、党和政府却始终惦记,我觉得这种鱼水情正是长征精神的体现!”当上村主任的朱向群,把长征精神始终贯穿在工作中。
现在的沙洲村,一条柏油马路贯穿其中,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被作为汝城县的典型来表扬。
“村里一共有26户贫困户,去年已脱贫6户,今年预计再脱贫6户,明年要让大家全部完成脱贫!接下来我们打算积极招商引资,开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朱向群说。
来源:今日郴州 记者 袁东伟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