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为什么会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的城镇化与世界各国相比,又有哪些独到之处?推进城镇化,我们有哪些底线不能触碰?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通过精彩观点为我们解答以上疑惑。
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然而,城镇化并非只有积极的一面。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群布局不合理、千城一面等问题都是城镇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那么在推进健康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梳理出几条最紧要的底线来把握它?我认为应该有两个选择标准:
第一个选择标准:这一个底线性错误如果被触犯以后,会不会造成后人难以纠正的缺点?如果这个缺点是后人难以纠正的,那么我们最好不要触动它;
第二个选择标准:一种错误是不是会引发第二种错误,造成连锁反应?如果会造成连锁反应,像滚雪球一样把错误放大,我们也最好不要去触碰它。
根据这两个标准,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道路上要坚守五条底线:
健康城镇化的五条底线
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须协调发展
二、城市和农村须协调互补发展
三、要保持城市的紧凑发展
四、防止空城大规模出现
五、保护好自然和文化遗产
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须协调发展 我国有两个城市群的典范,一个是长三角,一个是京津冀 。长三角的城市群除了一个特别大的城市上海,还有杭州、无锡、南京等五、六个经济规模超万亿的二级城市,这些二级城市跟上海之间形成了竞争、合作、对流的关系。 为什么党中央要提出来,通州要建新城,雄安要建新区,就是我们要用规划的办法,来造几个像模像样的二级城市出来。 那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我们超大规模城市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像北京,要跟伦敦、纽约、东京比拼。中等规模城市、二级城市应该发展自己的经济,做好核心竞争力,这样才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能够独树一帜。而小城镇就需要单一的、专业的在某个方面创造特色出来, 三类城市都要在城市群中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样一来,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这个命题就可以解决。 二、城市和农村须协调互补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说,城市跟农村有几种不同的关系: 第一种是城市和农村相互封闭、隔离式的发展,但是这种城乡分隔的体制在实践中间没有成功的例子。 第二种有误区的模式就是城市独大。像非洲,大城市里有7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难以想象的铁皮屋里。 第三种模式就是美国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 只有第四种模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就是欧盟的城乡差别化的协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典型就像法国、德国、荷兰,城市和农村是一种互补协调,城市可能是日新月异的,但是农村却是一个恒久的、融合于自然的、为城市提供支撑的这么一个巨大的自然和经济的复合体。 浙江在城镇化过程中推行的美丽乡村计划就是城乡融合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对村庄的逆向整治,发展农家乐,使得当地农民的收入每年递增,成为全国最富的农民。这样一来,就发现通过乡村的旅游,可以把城乡对接起来,融合起来。 这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智慧,这条路就走对了。 三、要保持城市的紧凑发展 大家都知道,美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间,出现了大范围的城市蔓延。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城市是一个平方公里建成区6000多人口,现在变成了1000多人口。 城市不断地大饼摊得很薄,这样就带来了诸多问题:第一就是大量的耕地被消灭,大量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更重要的大量的私人轿车通行无阻,所以一个美国人消耗的交通能源,居然是三倍到五倍于一个欧盟人。 而中国目前并没有出现像美国这样的郊区化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土地制度,这个土地制度是宪法规定的,就是城市的土地是国有的,在国有土地上建的房子才有70年的完整产权。这就是一个中国土地制度留下来的拦水坝,这个拦水坝就起到了防止城市扩散的最有效的作用。 四、防止空城大规模出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空城、鬼城有两种情况会出现: 一种是产业枯竭、产业转型后的城市出现空城、鬼城的现象。最著名的就是底特律事件。底特律原来是一个汽车城,高峰的时候几百万人就业,后来汽车市场转型了,它就衰退了,并于2013年正式宣告破产。 在中国,则有另一种现象。我国北方有一个著名城市, 它的人口只有43万,但是建的城市可以住143万;而另一个只有30万人口的城市,它的人口还在减少,却还要建一个30万人的新城。 我国出现这种空城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土地财政“寅吃卯粮”,另一方面是源于政绩的冲动,第三个原因则是对城镇化进程的错误判断。如果我们造了空城、鬼城,那是遗臭万年,不是流芳百世。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旧大陆国家,城镇化进程未来的趋势是到了65%到70%之间就封顶了,而不是转折,转折现在就开始了。 那么如何防止空城、鬼城的出现呢?我们应该回到本源,把土地财政关到笼子里,叫做土地基金。 土地基金的用途只有三类,一类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类重大的、跨区域的基础设施,第三类重大的民生工程。除此之外,还应从源头上来制止新区、开发区的建设规模,对于破坏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人要终身追究责任。 五、保护好自然和文化遗产 很多年前,安徽省黄山市的名字叫徽州。1990年,黄山风景区变成自然遗产后,就有人提议将城市的名字改成黄山市。然而改名并没有带动黄山市的旅游,在专家的建议下,当地政府通过一系列改造后把城市打造成了新徽派建筑群,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到黄山市来旅游。 从这个事例上看,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对我们都是无价之宝,都是源源不断增值的不可再生的资源。这一部分应该是原原本本地,完整地传递到下一代去,这是我们城镇化的一个宗旨。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是政府这个手和市场这个手和谐动作、理性动作的结果,缺一不可。如果城镇化是火车头,城乡规划就是轨道,到了生态文明的阶段,我们更主张用后工业文明,产业的转型,科技的革命来推动城镇化。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来源:CCTV2)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