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社会调查 > 数据统计 > 阅读信息
视点:让数据告诉你汉语是多么伟大的语言
点击:  作者:    来源:北京习风堂  发布时间:2015-07-05 13:30:45

 

10.jpg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仍通用的使用时间最长的语言之一,当越来越多的国人为英语焦头烂额,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外在拼命地学习中文。今天就让我们用数据告诉你:会汉语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

 
  一、使用人数众多
 
  全世界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现已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印地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俄语、法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等。
 
  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16亿人使用汉语,占世界总人口的25%。
 
  联合国六大语言是:
 
  1 英语,2 汉语,3 德语,4 法语,5 俄语,6 西班牙语
 
  二、汉字稳定,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力强。

  汉字是延续五千年的文字。尽管汉语因语音的差别形成众多方言,但都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书面汉字的理解。
 
  汉语是相对收敛、稳定的语言。这使祖先智慧与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现在的中国学生,可以琅琅上口地读2000年前的诗人屈原的楚词。
 
  英语是发散易变、不稳定的语言。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英语毕业生读300年前莎士比亚的原著仍困难重重。

  三、汉字用字少(常用字3500个),组词力强,信息量大。
 
  现在,英语词汇量已突破100万,普通人一辈子也记不完。据《纽约时报》统计,英语每年还有1~2万新词产生。而英语的新词汇与原有词汇关联很小,上百万的英语单词就是这样出来的。
 
  而汉语,不必造新字,仅靠现有汉字组新词即可。而所有英语词汇和新词都可用3500个汉字来组词表达。
 
  汉字组词能力太强大,还可触类旁通,记忆量大减。著名学者季羡林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
 
  在英语国家,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字别想读《时代》周刊。大学毕业10年的职业人士一般要懂80000字。
 
  而我国汉字扫盲标准是1500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3500汉字,搞科研没问题。至于读书看报小学毕业就能做到。一般人2000汉字看书写字都能搞定。
 
  真庆幸,我们生在中国而不是美国。一句话:做中国人---爽!想想看,美国人学习了3~5万单词,他能享受的信息还很有限,每年还要面对上万新词。中国人学习三四千汉字,就可享受几乎全部信息。
 
  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学少而知多。什么是智慧?这就是智慧。
 
11.jpg

  四、汉语词汇极丰富,易表达。
 
  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譬如“看”就有很多种表达:看,观,望,瞧,瞅,瞟,瞥,瞄,阅,窥,乜斜,了望,俯瞰,仰望,瞻仰,等等,还有瞪、白、横(如横了他一眼)等等。另外,观赏,欣赏,侦察,审查,查阅等等,都含有看的意思。
 
  比如"死"的表达,用词选择余地更大,褒贬分明,该用什么词用什么词。历史上天子皇帝死了曰“崩”,皇后或大官死了曰“薨”,常用的有:死,亡,殁,去世,逝世,老了,走了,去了,不在了,与世长辞,长眠不醒,牺牲,就义,成仁,光荣了,倒毙,离开人间,离我而去,永远不回来了,停止了思想,心脏停止了跳动,驾鹤西去,归西了,上西天了,见马克思了,凉了,硬了,忘出气了,注销户口了,见阎王了,呜呼哀哉了,等等。另外,自杀,自尽,投河,自刎,自缢,脑袋搬家,身首异处等等,都是死的意思。艺术作品中,各地民间,人们的口头创作里,都有许许多多种关于死的说法,无法尽述。
 
  而英语表达某一意思的词汇就少之又少了。
 
  五、汉语表达力强、精辟、精准,易理解。
 
  英语表达的思想,都能找到对应的汉语表述;而汉语表达的思想,不一定能找到对应的英语表述。
 
  把外语作品译成汉语比较容易,外国的词语比较少,一般来说,它们的一个词语,汉语就能用好多个词语来翻译,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同一句外语,译成汉语就不一样,同一篇同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译成中文后差别就很大,汝龙译的契诃夫的《变色龙》与黄之瑞译的就很不一样。傅雷译的莫泊桑的《项链》也有别于王振孙的译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汉语的语汇太丰富了。
 
  而把汉语译成英语,相对来说,就困难一些,译成外语后,有的就不那么准确了,有的译文与汉语的原意不符,走了调,变了味。有的诗词、成语,他们甚至无法译出,还会闹出笑话。“一点两点三点冰冷酒,百头千头万头丁香花”;“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等等。这些与汉字有关的对联,英语断难翻译。
 
  六、汉语发音科学,汉语思维快。
 
  汉语发音响亮,语调铿锵,富于变化,具有音乐之美,汉语讲平仄,分阴阳上去,还有轻声,还有变调。诗词歌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音韵和谐,富有音乐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
 
  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7倍。研究表明,普通人发一个声音约需1/4秒,汉语思维速度比英语快。
 
  汉语普通话有20个声母39个韵母和4个声调,连乘的结果大约是3000个声音。能被利用的是2500个声音,常用的是1200个声音。所以,汉语普通话想表达1200个事物,只需1个声音,耗时1/4秒。
 
  英语有20个元音20个辅音没有声调,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声音对应一个事物,那么,英语的400个声音只能表达400个事物。这400个事物之外的事物,如果要表达,就只能靠声音的重复才行,用2个或2个以上声音表达。可见,美国人要表达第401种事物,就需2个声音,耗时1/2秒。
 
  汉语的数学是单音节发音,所以汉语对数字的反应速度比英语更快。
 
  七、汉字字形是智慧宝库。可横写可竖写。
 
  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以及世界文明宝库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独特的方块汉字,是古老的华夏文明作为世界文明体系中唯一没有间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物体。它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
 
  汉字字形是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
 
  汉字字形演化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 、草书、楷书、宋体文字分繁体字,简化字。汉字笔画有横竖撇捺点提钩。结构有独体、上下、左右、内外、还有上中下,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写法也各不相同,竖可分为悬针竖,垂露竖。点可分为左点右点。字体,过去分真草隶篆,现在字体更多,而且越来越多。楷书又有颜柳欧褚苏黄米蔡之分,字体之多,足以使得外国人望尘莫及。宋体,魏体,楷体,行楷,舒体,隶体,黑体,圆体,综艺体,琥珀体,广告体,平和体,等等。宋体里边又有新宋、书宋,标宋,报宋。圆体又分粗圆,细圆,准圆......
 
  八、汉字是音形意三者完美的结合体。
 
  汉字是二维的音形意一体的信息,汉字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更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是文字的高级形式。
 
  英文是一维的密码信息,无表意能力,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低级形式。
 
12.jpg
 
  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一维的枯燥的密码式英文更能激发人的开拓精神和施展智慧的空间。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是我们中国人的杰作,也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每个字几乎都是美的造型。对此,鲁迅曾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又说,我国的汉字是 “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九、汉语衍生丰富。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是国粹。一幅书法作品,抑或是一个字,都有价值连城的。曾见一位书法家作一幅中堂,那是一个大大的“鹤”字,可细看又像一幅画,一只立鹤翩翩起舞。
 
  汉语的律诗、词赋、元曲、杂剧、相声、地方戏剧、灯谜等等形式,还有语音双关、语义双关、歇后语等等修辞手法更为汉语增添无穷魅力。
 
  基于汉字本身魅力而产生的这些艺术和文化,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所没有的。

  十、汉语语法简单,学汉语先难后易。

  汉语存在四难:难读、难写、难记、难认,还有语音、语法、修辞、逻辑、词义、词性、词类,写作时还要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正因为学汉语难,它才越发珍贵,好东西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
 
  汉语语法极简单,无动词变化,无单复数、阴阳性变化等。
 
  汉语认字少,组字简单科学,字形达意,掌握1500个汉字后,就能达到不学而知、无师自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现在,汉语输入电脑的速度比英语快,语音输入优势更大。尤其,电脑将进入二、三维时代,汉语将越来越显现其优势!
 
  尽管社会现状依然是“学不好英文,走不出国门”,但我们希望,不要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就忽视它的教育。重视英语无可厚非,但母语更为重要,切勿本末倒置。
 
责任编辑:中国梦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