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74年了,我们依旧无法忘却的纪念——抗美援朝纪念日
点击:  作者:“这群历史人”    来源:“这群历史人”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10-25 17:08:50

 

1.jpg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倒美帝国主义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以光荣的胜利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帷幕。
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74年前,朝鲜内战爆发。美帝主义横插一脚,不断对我国边境实施侵犯。1950年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并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严重威胁我国东北人民的安全,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
沙场秋点兵,一声令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跨过冰封的鸭绿江,越过大雪纷飞的长白山,来到异国他乡。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2.jpg

 

如果有人问,抗美援朝战争中,哪场战役打的最惨烈,那一定就是长津湖战役了,长津湖战役堪称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战役。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长津湖周围崇山林立,丛林茂盛,平均海拔约有1300米,而且周围廖无人烟,山间道路狭窄,是朝鲜北部最为苦寒之地,夜间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摄氏度。而1950年的那个冬天,是几十年难得一遇的严冬。整个长津湖地区,一个晚上都在猛烈的交战。志愿军战士冷静老练,利用地形缓慢跃进,遇到美军机枪扫射就立马卧倒。美军意识到,他们这次一脚踢到了铁板上,遇上了“极其强硬的对手”。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御寒衣物的条件下,与武装到牙齿,有飞机坦克掩护的全机械化兵团,且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历时28天的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3.jpg

上甘岭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依托抗道工事发起反击
如果问你抗美援朝战争哪个战役最出名?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是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就是最艰难的坑道斗争阶段。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15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据一位在坑道里待了20天的15军45师摄影员回忆:“坑道里被炸得一直在掉土,没有任何亮光,空气混浊。坑道里大小便不能及时处理,烈士的遗体不能及时掩埋,硝烟味、硫磺味、血腥味、屎尿味弥漫在坑道里,让人窒息。坑道里最缺的是水,压缩饼干根本就咽不下去。有的时候甚至要喝尿,但因没水喝,尿也很少啊……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4.jpg

志愿军战士在坑道中接岩石上滴下的水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仅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15军后勤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
上甘岭战役的坑道战,是战争史上的奇迹!15军军长秦基伟说:“在坑道斗争中,我们的战士就这样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革命军人的优秀品质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如志愿军第134团第8连坚守在597.9高地1号坑道,与敌反复争夺14昼夜,8连大小反击80多次,歼敌1000多人,缴获机枪50多挺,自动步枪、卡宾枪606支,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消耗,对尔后的反击作战起了巨大作用。

5.jpg

 美方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赢了,他们将美军打回了三八线!他们守住了三八线!1953年7月27日,美方代表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6.jpg

为了换取这场胜利

197653名志愿军

永远长眠在了那个寒冷的冬天

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从那以后

中国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

时至今日

中国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任人欺负的旧中国了


今山河无恙

国力强盛

我们并未忘记历史

 

致敬英雄

他们将自己留在了寒冬

只为将我们推向春意盎然的春天!


 

今天,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在这里

向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致敬!

7.jpg

 

(来源:“这群历史人”微信公众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