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两年时间,15000名青年突破封锁到延安
点击:  作者:庚午随谈    来源:民族复兴网  发布时间:2024-05-26 09:52:21

 

上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应运而生,为中国革命培养出无数出色的将领和战士。

 

它就是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这所学校的诞生,始于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举措。

 

抗大被称为中国革命的“熔炉”,在中华民族的斗争史上做出卓越贡献。

 

一、抗大诞生

 

1936年,我国的政治形势,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关键时期。

 

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决定系统地、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抗日军政干部。

 

其实,工农红军的办学经验,要追溯到1927年的秋收起义,那时的“红军教导队”是工农红军最早的干部培训机构。

 

后来,红军在苏区建立了中央根据地,又在瑞金成立了“中国红军大学”,这所学校已经初具军事大学雏形。

 

只不过当时战事频繁,1934年又开展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因此这所大学并没有开办多久,教学活动也是时断时续。

 

直到中共中央率领工农红军在陕北落脚,办军事大学一事才又被提起。

 

中央领导、尤其是毛主席分析当前革命形势,决定利用中国红军大学的办校经验,在陕西瓦窑堡创建一所新的军事政治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为“红大”。

 

 

520日,中共中央确立办学方案,规定了学习时间、教育方针、教育方法等内容,还确立了办学组织,任命林彪为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等。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肩负校务工作的同时,也是第一期的学员。

 

因为那时的红大缺资源、缺老师,连学生都缺。

 

前线战事吃紧,一些领导同志舍不得送自己手下的优秀干部去学习。

 

毛主席在会上反复做工作,讲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叫他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计较一时得失。

 

6月之前,各地选派的优秀干部陆陆续续抵达瓦窑堡。

 

193661日,陕北安定县瓦窑堡旧庙堂前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红大第一期开学典礼正式开始。

 

毛主席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

 

“中国第一次大革命中有一个黄埔军校,它的学生是这场革命的主导力量。如今革命尚未成功,我们红大要继承黄埔军校的精神,努力争取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

 

红大第一期成功开学,一共有学生1038名,分为三科。

 

 

这期红大学员全部来自红军,大多是红军中的中、高级干部,包括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优秀将领,如罗荣桓、彭雪枫、谭政、张爱萍、杨成武等人。

 

19367月,红大一科、二科跟着党中央转移到保安(今志丹县)

 

因为国民党反动派的横征暴敛,当时的保安县一穷二白,到处一片狼藉。

 

不过这没有丝毫减缓红大学员们的热情,他们豪迈地说:

 

“雪山、草地、腊子口,穿着草鞋照样走!这点困难还能挡住我们?

 

接着,他们各个撸起袖子,拿起扫把,将脏乱不堪的马厩,打扫成明亮的学堂,把残留着碎石沙土的石窟,打扫成干净的宿舍。

 

没有桌椅板凳,就搬来大石块作桌子,小石块作凳子。

 

在这一片“石山石海”中,红大学员们开始了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

 

毛主席赞扬他们:

 

“你们是石器时代的人,但学的是最进步的科学。”

 

 

党中央对红大的教学工作十分关心,毛主席不仅亲自过问教学内容、教学保障等等,还常常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亲自给学员们上课。

 

毛主席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讲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秦帮宪(博古)讲授《政治经济学》,杨尚昆讲授《各国论》(主要是英、美、法、德、日、意)......

 

中央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的讲演,使抗大学员受益匪浅,特别是毛主席为第一科讲授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精彩而通俗易懂。

 

19361027日开始,一直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毛主席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思想诸方面的问题。

 

这些课程让红大学员们受益终身。

 

第三科的学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为此,毛主席专门写信给林彪,强调要增加他们的文化教育课程,打好基础才能事半功倍。

 

在毛主席的主持下,红大第一期圆满结束了。

 

 

二、“抗大”在延安

 

1937年年初,红大在延安开办第二期,不久就更名为“中国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为“抗大”。

 

人们常说“红大无二期,抗大无一期”,就是这个缘故。

 

从这个时期开始,抗大正式发布了《抗日军政大学招生广告》,开始对外招生。

 

120日,抗大第一期正式开学,这一期一共有1362个学员,包括陈赓、罗炳辉、张继春、何长工、周子昆等红军的团、师、军干部。

 

培育出无数精兵良将,不少人在建国后的大授衔中,获得了少将以上的军衔。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参与进来,如张学良的弟弟张学诗、张学明,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等。

 

抗大在延安办得如火如荼,学员增加了,学校的组织机构也逐步健全起来,陆续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和政治部、训练部、校务部等。

 

学校工作人员增加到八十余人,大多数职务都由第一期的学员担任,毛主席则兼任教育委员会主席。

 

 

对于抗大的发展建设,毛主席倾注了无数心血,除了培养学员的军事理论素养外,他还十分重视学员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倾向。

 

抗大首次开学典礼上,他指出:

 

“抗大要像一块磨刀石,把那些小资产阶级意识——感情冲动、粗暴浮躁、没有耐心等磨它个精光,把自己变成一把雪亮的利刃,去革新社会,去打倒日本……”

 

有一段时间,抗大的部分青年学生,错误地领会“艰苦奋斗作风”的真实内涵,故意把帽子烧破洞、在衣服上打补丁,不洗衣服不洗澡,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以为这就是无产阶级的表现。

 

毛主席十分反对这种形式主义作风,他专门挤出时间将学生们集中到一起,进行严厉地批评:

 

“把好端端的衣服搞破,不洗衣服,这算什么无产阶级?这是流氓无产阶级的东西!无产阶级穷,但最爱劳动,有高尚的情操……关键是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立场。”

 

如此训导,学生之中的不正之风才渐渐散去,学员们一心扑在学习上,不再分心搞这些形式主义。

 

 

不过,一味埋头苦学也不是毛主席所提倡的,他希望在学习之余还能保持强健的体魄。

 

当时不少进入抗大的学员,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不分昼夜埋头苦学,鲜少有出门的时候。

 

毛主席为此专门出了一个规定,要学员们每周天不准呆在宿舍里,一定要他们出去锻炼,去呼吸新鲜空气。

 

毛主席对学员们关怀备至,平时与他们交流的态度也十分温和。

 

有的学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还会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请教,对于学员的来信,毛主席只要有空,都会亲自答复,内容幽默又有哲理。

 

有一个叫于江的学员向毛主席请教,毛主席回道:

 

“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

 

在毛主席和各位优秀教员的努力下,抗大越办越红火,学员从四面八方赶至延安,想要加入学习,接受革命的熏陶。

 

有时,招收的学员满员,实在不能加人了,有些进步青年不愿意打道回府,要求在学校里做一名“火夫”,也留在这里。

 

 

抗大俨然成为乌云罩顶之下中国青年的朝圣地。

 

1937年,毛主席为抗大提了几个词: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这八个字,被剪贴在抗大校门口,成为校训。

 

在八字校训的约束下,抗大并没有因为不同阶级的人员增多而变得乌烟瘴气,相反他们始终保持着革命的纯洁性。

 

三、从严治校,培育英才

 

抗大在建校之初就明确规定,教职和学员无论在军中职务有多高,资历有多老,做出过多大贡献,都要一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纪律。

 

193710月爆发的黄克功逼婚枪杀案,就是抗大军纪严明之典范。

 

黄克功当时是抗大第三期第六队队长,曾经参加过长征,在二度赤水、夺取娄山关等战役中立过大功,当时可谓前途无量。

 

黄克功在军中颇受瞩目,渐渐就有些志得意满,他与第十五队的学员刘茜谈恋爱,已经公开了关系。

 

后来,两人矛盾渐深,刘茜与其他男同学也有接触,并提出要与黄克功分手。

 

黄克功恼羞成怒,指责刘茜不忠贞,并在一次争吵中用枪打死了刘茜。

 

案件发生后,整个延安都震动了。

 

 

该怎么处置黄克功成为一个大问题,当时支持处决和反对的都有很多,军中也有不少人支持让黄克功戴罪立功,毕竟当时正是用人之际。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长雷经天难以抉择,便向毛主席写信请示。

 

毛主席对这个案件做了批示,他首先肯定了黄克功的贡献和才华,但黄克功所为背叛了革命的立场,也背叛了人的立场,罪无可恕。

 

他在复信中强调:

 

黄克功身为军人,身为共产党员,就更不应该犯这种错误。只有对黄克功予以正确的判罚,才能让所有共产党员、军人和革命分子引以为戒。

 

最终,黄克功被判了死刑。

 

雷经天当庭宣读毛主席的批示信,不少与会的抗大女学员激动落泪,延安乃至全国党内军内的不正之风肃然一清。

 

黄克功案件后,毛主席还专门到抗大作了题为《革命与恋爱》的讲话,向抗大同志提出了婚恋中的三条原则:

 

即革命的原则、不妨碍工作和学习的原则,以及自愿的原则。

 

积累了几期办校经验后,抗大渐渐形成稳固的教育方针,为后期培育学员搭好框架,奠定基础。

 

 

1938年,毛主席为抗大学生会题词:

 

“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

 

这是抗大的教育方针首次以3句话来概括,简明而深刻。

 

毛主席强调,在抗大学习的目标是“抗日救国”,这是抗大的总方针,也是全国人民的要求。

 

除了要求学员深刻理解和学习抗大教育方针外,毛主席还要求学员们要学做干部。

 

他指出,单是干部不能战胜敌人,没有干部也无法打败敌人。

 

干部要学会组织发动广大人民,将千千万万的人民团结到一起,并向他们传达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他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灵活的战略战术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在抗日过程中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对此,毛主席强调:

 

“我们告诉它(即‘困难’),我们是从抗日军政大学锻炼出来的,不怕你!它说它有很大的本领,能使我们没衣服穿,我们不怕!能使我们没饭吃,我们不怕!它说它还有飞机、大炮、坦克,但我们都不怕!我们克服了一切的困难,再问它还有没有,它说没有了,便只好缴枪。我们便是这样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毛主席对抗大办学方针的深刻阐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抗大教职和学员,为抗大在抗日战争中迅猛发展指引了方向。

 

1938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面对新的战争局势,毛主席决定创办抗大分校,并对分校的领导体制和教育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敌后抗大分校一座一座地创办起来了,迅速为战场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干部人才。

 

19377月到19396月,短短2年的时间内,共有1.5万余名进步青年,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后面各分校培育的革命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19458月,抗大使命结束,共培养出的干部多达十多万。

 

在我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抗大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篇章,它的伟大业绩将永远留存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参考资料:

《毛泽东与抗日军政大学》

《毛泽东与抗大的创建和发展》

《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抗日军政大学广告吸引1.5万青年破封锁到延安》

 

(文/庚午,来源:庚午随谈公众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