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华北事变,民族危亡。蒋介石以“攘外先安内”的政策拒绝抵御外敌,继续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及时制定新政策,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应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9月26日,蒋介石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任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代总司令职权,向陕、甘、宁、青、晋五省阻止红军会合,对红军实行分割围歼,彻底消灭。张学良调20万东北军到陕北“剿共”,他狂妄地认为:红军长征刚到陕北疲惫不堪、弹尽粮绝,绝非是我装备精良东北军的对手。结果没有想到与红军交手,开始就连连吃了败仗,损失惨重。从内心佩服红军的骁勇善战、扑汤蹈火、冲锋陷阵、不怕牺牲的精神。9月中旬,东北军110师、129师,在甘泉崂山战役遭新组建的15军团运用围城打援的战术。歼灭国军2个团,师长何立中毙命。10月25日,东北军107师在富县榆林桥一仗,与红15军团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交手,损失2000多人,团长高福源被俘。11月下旬,东北军109师和106师的一个团,在富县直罗镇战役,被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联手,全部被歼,师长牛元峰自杀身亡。仅两个多月,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损失2个半师,蒋介石不但不给补充,反而取消了部队番号,扣发军饷,死伤的官兵没有抚恤金。张学良内心十分苦闷,开始意识到:红军战斗力相当强悍,不可战胜,莫非老蒋想借红军的手消灭东北军。种种迹象表明,残酷现实逼迫张学良不得不考虑东北军今后的出路。1936年初,张学良开始与我党秘密接触,并与中央派去的李克农同志联系上,两次赴洛川。周恩来、张学良和东北60军长王以哲协商、会谈、并达成双方共同停战,一致抗日的初步意见。4月9日,张学良携同王以哲、刘鼎,架飞机由东北军控制的洛川飞往延安。在城中二道街的“天主教堂”与中共方面派出的代表周恩来会面。双方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互不侵犯、互相帮助、互派代表到对方军中加强联络,并建立电台联系。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原打算通过林育英,共产国际联合苏联共同合作。由于国内“两广事变”的发生,斯大林在中共和蒋介石之间搞两面三刀。张学良几次试探蒋介石,蒋的回答:“非俄不可联,但须我们清共后。”张学良举棋不定的时候收到周恩来给他的信中写道:“坐谈竟夜,快慰平生,归语诸同志并电前方,咸服先生肝胆照人,试抗日大幸。”中共在与张学良多次交谈中,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是认可的。张学良下决心联合抗日,并个人拿出2万块大洋,后来又送来20万银元,双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6月张学良与杨虎城商议后,秘密做抗日救国的准备。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从大革命以来,一直同共产党保持联系,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主政陕西,兴陕救国,广纳贤达,任用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担任要职,致力于开发西北,建设新陕西;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张西北大同盟,支持抗日爱国救亡运动。他主政陕西提出施政方针:救济灾荒、肃清土匪、澄清吏治、振兴教育、整顿交通、兴办水利、免除苛捐杂税、完成地方自治。1935年12月~1936年6月,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先后与杨虎城商谈联合抗日问题。毛泽东8月13日亲笔写信给杨虎城。内容如下:先生同意联合战线,盛情可感。九个月来,敞方曾视先生为敌人,良以先生在理在势在历史均有参加抗日战线之可能,故敞方坚持联合政策,不以先生之迟疑态度而稍变自己之方针。然为友为敌,在先生不可无明确之表示。虚与委蛇的办法,当非先生之本意。目前日本进攻绥远,陕甘受其威胁。覆巢之下,将无宗卵。蒋氏向西南求出路,欲保其半壁山河,倚靠英国,西北已非其注意之重心。全国各派联合抗日渐次成熟,而先生反持冷静态度----若秘密联系,暗中之准备,皆所不取,甚非敞方向同志所望于先生者也。兹派张文彬同志奉诚拜谒,望确实表示先生之意向,以便敞方作全盘之策划。先生如以诚意参加联合战线,则先生之一切顾虑与困难,敞方均愿代为设计,务使先生及贵军全部立于无损有益之地位。比闻贵部将移防肤洛,双方更必靠近,敞方庆得善邻,同时切望贵部维持对民众之纪律,并确保经济通商。双方关系更臻融合,非特两军之幸,抑亦救国阵线之福。具体办法及迅速建立通信联络等事,均嘱张同志趋前商订。专此奉达,不尽欲言。 九一八事变后,杨虎城积极主张抗日,支持抗日爱国运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筹划西北大同盟。1933年5月,蒋介石免去杨虎城省政府主席职务,蒋、杨矛盾激化。同年,杨虎城接受杜斌丞等人的建议,同进入川北的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的口头协议。1936年9月初,毛泽东派张文彬去西安与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秘密谈判。双方达成互不侵犯、取消经济封锁、建立军事联络、双方行动互通情报、有关纠纷问题,双方磋商解决等联合抗日多项协议。在杨虎城的掩护下,中共在西安建立交通站和运输站。9月下旬,中共中央又派叶剑英作为中共常驻东北军的代表,从中消除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通过努力,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都建立了抗日友好关系,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关系也进一步密切。这样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方面联合抗日统一战线。人们将这三方面互相信任、帮助称“三位一体。”标志着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西北地区取得了胜利。
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西安同张学良一起的照片(1936.10.27)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西安,还有50架战斗机,亲赴西安督战。在西安的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到蒋介石的大怒、训斥。1936年12月1日,宋美龄派蒋介石的顾问瑞纳,携带她给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亲笔信飞抵西安,了解西安的真相和张、杨的意图,张在此接见瑞纳,并向他阐述西安方面的主张。12月4日,蒋介石由洛阳飞往西安,设行辕于临潼华清池。随行100架战斗机陆续降落在西安机场。图谋“以资震慑,而挽危局”,扬言一个月内消灭陕甘红军,“荡平”中共根据地。再一次督促张学良、杨虎城进攻和“围剿”西北红军,并严词训话。对张学良说:“现在你拿枪打死我,我剿共计划也不能变”。不允许两部队私自开往前线,否则将调离西北防线。12月7、8日张学良、杨虎城又先后劝蒋,但蒋不为所动。
正在毛泽东考虑并将作出第二次长征战略转移方案实施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历史发生了奇迹。12月12日,凌晨,华清池上空的枪声打破了冬夜的宁静。张学良、杨虎城再次劝谏无效,蒋介石将张学良、杨虎城逼到死角。突然,枪声四起“抢弹飞掠余身周围而过,卫兵皆中弹死。余乃知此身已在四面重围之中,此决非局部之兵变,而为东北军整个之叛乱;遂亦不再作避免之计,决计仍回行辕,再作计较。”东北军采取包围,扣押了下榻在临潼华清池的蒋介石。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控制西安全城,囚禁了从南京来西安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随后,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通电陈述发动事变的原委,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救国主张。
“西安事变”三个重要当事人(1936.12.12)
西安《解放日报》报道“西安事变”(1936,12,13)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当天张学良致电在保安的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等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张学良、杨虎城又联名电邀中共中央派人来西安共商大计,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1936年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乘张学良派来的专机飞往西安。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等进行谈判。周恩来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在形势和处境下同意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6项条件。蒋介石不再表示不签字,只是用人格担保履行条件,并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回南京后,可以直接进行谈判。南京国民党政府获悉西安事变后,政府内乱作一团,立即召开中央常委会及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决定让副委员长冯玉祥负责。以军政部长何应钦指挥调动部队,一方面对张学良的作法下令交军委严办,东北军归军委直接指挥。另一方面日本从中挑拨,南京与西安的关系,在不损害日本利益为前提解决好这次事变。并下令将陕、甘、宁、绥、豫等地区由中央军战略转移,对西安展开包围。然而,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坚持和平解决营救蒋介石回南京。
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明确了我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基础上解决;用一切办法联合南京内部各个派系,用实际行动支持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是民族和国家的千古功臣。对促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战的开始。在抗日前提下,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也是大势所趋。今天,我又一次走进张学良将军的公馆,它坐落在西安建国路69号。远远望去依次排开有三座砖木结构的中西式楼房,两边楼房是青瓦盖顶。西楼是张学良居住和办公的地方,里面可再现当年生活、工作的场景。中楼房顶部斗拱挑檐,是张学良侍卫副官和机要参谋办公场所。东楼则是中共周恩来、秦邦宪(博古)、叶剑英代表团的住处。对面是西安事变陈列纪念馆,在这里我仔细、认真瞻仰历史转折的实展、大量的文字、图片、模型和实物讲述“西安事变”的酝酿、策划、发生及和平解决的整个经过和历史意义。缅怀“少帅”传奇的人生和他赤城爱国无悔的情怀。
西安事变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不顾众人劝阻,陪蒋介石回到南京。“耿耿此心,可质天白”然而,却遭到长期管束,辗转流迁54年的幽禁,由年轻少帅变成白发老翁,从此再没有回来。东北军内部引起混乱,相互残杀,动荡不安,逐渐被瓦解。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87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主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实行全民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民族的千古功臣。晚年,张学良始终淡泊荣利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他仍坦然笑对人生,幽禁岁月,磊落余年,功过让后人评说。张学良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敬仰。第二天,我又参观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也就是他的“止园”别墅。这里原是唐朝太极殿所在地,后购买修建为私宅,坐落在西安莲湖区青年路119号。院内主楼也是一栋三层中西合璧砖木结构的建筑,小院四周建有围墙与大院隔开。这里曾接待过中共北方局谈判的代表王世英、王炳南和周恩来与杨虎城进行会谈的地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第十七路军内部出现了哗变,蒋介石逼杨虎城无条件辞职。1937年5月27日,杨虎城被迫解职离开西安出国,半年后,杨虎城抱着“只要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的豪情,多次电请南京政府要求回国参战,均遭到蒋介石拒绝。蒋介石认为西安事变是杨虎城在背后煽动张学良兵变,杨虎城最大恶疾,此人必除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后来在宋子文“宜自动回国”电示下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不幸被蒋介石秘密囚禁12年,被蒋介石报复的令人发指。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将军在重庆歌乐山半山坡“戴公祠”旁,将军和19岁儿子、8岁的女儿被刺而亡。杨虎城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消弭在漆黑的夜里。
杨虎城将军被蒋介石手下的毛人凤用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用强酸倒入遗体,腐蚀的面目全非。我党派人多方寻找,最后在一位知情人口里才知道,1949年12月11日杨将军被掩埋在山坡下戴笠别墅的花坛内。经过当年蒋祝华医生确认,杨将军两颗假牙是他给镶的,才确定这是杨将军的遗骨、杨夫人的骨灰和两个孩子的遗体。杨虎城将军无论是对我党,还是在抗日战场上都是立下大功的人。他曾被毛泽东称为“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的将领。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1日解放军找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党和人民给予杨虎城将军极高的荣誉。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杨虎城将军家属的唁电:惊悉杨虎城将军于本年九月六日在重庆监狱被国民党特务匪徒秘密杀害,杨将军夫人和次公子杨拯中,秘书宋绮云夫妇等也先后惨遭毒手,极为痛愤。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由此而受到蒋匪介石的囚禁达十二年之久,并因坚持爱国民主立场而牺牲,这个牺牲是光荣的。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永远纪念。谨电哀悼,并望勉节哀思,为继承杨将军的爱国事业,彻底消灭反动匪帮的残余而奋斗。1950年1月15日 ,在重庆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刘伯承、邓小平、张继春等亲临致祭,各民主党派、团体代表1000多人参加。26日杨将军的灵柩被盖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沿路举行多场的公祭活动,沿途群众万人目送杨将军灵柩送上火车。30日西北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等首长,以及各界代表在西安火车站“接英雄回家”,并在新城广场举行4万多人追悼大会。杨虎城将军的遗骨安葬在长安县韦曲乡杜甫祠西侧,长眠在自己的故乡。杨虎城将军为国捐躯一世豪,正如一幅挽联“生也千古,死也千古。功满三秦,怨满三秦”。他一生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为真理而献身,有大功于国家民族。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重庆为杨虎城将军举行公祭大会(1950.1.15)我们不能忘记,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国家危机存亡之时挺身而出;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国泰民安的国家,是无数先驱者的血泪铸就。因为有了他们,中华民族才能挺直脊梁,屹立在世界顶端,不断绽放光芒。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