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延梅|保安是世人瞩目的“红都”
点击:  作者:延梅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3-05-21 16:22:45

 

1.jpg

陕北“红都”保安县革命旧址(1936.7)

1936年5月,红军取得了东征、西征的胜利,国民党,蒋介石大为恐慌,命令东北军分三路向瓦窑堡进攻。6月21日,国民党驻陕北的高双成部队也乘机袭击瓦窑堡。7月11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向西转移,13日到达小县城保安。那时这里是中共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主席毛泽东。
7月16日,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封锁,千里迢迢来到“红都”。毛泽东就是在“保安革命旧址”一孔红砂石窑洞会见这位远道而来的第一位“外宾”。
斯诺走进封闭、简陋的窑洞,眼前的火炕、铺盖、木桌、油灯、石墩、火盆、铁皮壶……让这位著名记者感到非常惊讶。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住的如此简陋,衣着如此俭朴。他千百次地领导根据地的红军战士,没收地主、官僚和税吏的大批财产,而身边却是几件随身物品和书籍。
看到面带微笑的毛泽东,斯诺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内心肃然起敬。眼睛湿润了,好像回到亲人的身边。

2.jpg

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保安旧居(1936.7)
斯诺在著名的《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述毛泽东: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比一般中国人高,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瞬间的印象,是非常精明知识分子的面孔……
十几天的采访,毛泽东为斯诺敞开心扉,回答了斯诺所有的疑问和提出的任何问题。
详细、深刻地分析以及一代革命创始人,高级将领的叙述。斯诺惊奇地发现,毛泽东对中国的历史演变、诗词歌赋的研究;对当今中国的现状、形势、政治、经济、文化的观察、透视力一目了然。而对国际形势的熟悉,对马列主义、西方哲学如此熟知,从内心非常敬佩。
毛泽东对斯诺讲:“对你写的文章,拍的照片,我们是不加任何检查和限制。你可以到任何地方随便采访和拍照。”
1936年8月的一天,斯诺提出为毛泽东拍一张照片,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在陕北保安县的一孔石窑洞前,43岁的毛泽东面对埃德加.斯诺的镜头,似乎有些不太自在。斯诺对好焦距,觉得毛泽东的头发有些凌乱,便提议将自己的红军八角帽戴在毛泽东的头上,拍下了这张毛泽东一生少有穿戎装的极珍贵的照片。
一个月后,毛泽东的这张照片刊登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引起世界的瞩目和关注,并在有影响的刊物中纷纷转发。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光辉形象传遍全世界。
这幅题为《毛泽东在保安》的照片广为流传,也成为毛泽东本人十分喜欢的一张照片。

3.jpg

毛泽东在保安(1936.8)
我是2022年11月9日,来到志丹县(原保安)采风,走进毛泽东的旧居,石墙上悬挂着几张作战图和身穿红军蓝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毛泽东的照片。
那时,毛泽东正值青春鼎盛时期,年轻、潇洒、沉着、睿智,眉宇间透着坚定信念、明亮犀利、洞察一切的眼神,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和魅力,赢得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信任、崇敬和爱戴。
“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民族英雄刘志丹将军”而更名。这是一块极荒凉与贫穷的苦寒之地,曾有一首诗这样形容吟咏:“斗大孤城雪与风,御寒全仗酒兵攻。垂帘只有围炉好,哪管萧然四壁空。”但也是一块历史积淀深厚,古老、光荣、红色的土地;又是丰饶、美丽、矿产富集的土地;还是文化、浓郁、旖旎灵秀的土地。
这里是继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个“赤色之都”,“红都”保安,在中华民族处在危机存亡之时,从这里发出一道道通电,提出一个个作战计划和策略方针,都是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
1936年11月11日,知名女作家丁玲一行七人,风尘仆仆来到保安。党中央十分赞赏丁玲是从国统区囚禁3年,被党内人士营救出来,又直奔陕北红色根据地。丁玲受到党中央领导、文化界、妇女界的欢迎,中宣部还为她们在一个五十多平米的窑洞召开欢迎晚会。

4.jpg

丁玲在保安欢迎晚会上(1936.11.11)
宴会结束后,丁玲来到毛泽东的窑洞,毛泽东亲切地问:“丁玲同志,你今后打算做什么?”丁玲感到革命家庭的温暖,爽快地回答:“当兵,当红军,我要上前线……”毛泽东听后得知丁玲的想法,高兴地说:“好呀,还赶得上,可能还有最后一仗。”
11月23日,毛泽东正式批准丁玲上前线的请求。第二天,丁玲戎装上阵离开保安,跟随杨尚昆去了前线,参加打击胡宗南部队的战斗。

 

在前线三边丁玲采访了彭德怀、左权、贺龙、董必武、成仿吾、毛泽民等红军将领和红军战士,丁玲受到很大鼓舞,写出通讯、散记、速写等七、八篇,《到前线去》、《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一颗未出膛的抢弹》、《广暴纪念在定边》等,很有影响的战地散文。
12月30日,丁玲在红一军团驻地收到毛泽东发来的赞词,这是毛泽东给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附的一首。彭德怀开心地对丁玲说:“是毛主席用诗写的战报。”丁玲很是疑惑,接过电报,原来是毛泽东写给自己的词。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读到这首词感动的热泪盈眶。后来,丁玲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收到这首词几天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1937年初,她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后,这首词当时毛泽东没有题目,也没有落款。见到毛泽东后,主席又重新用两张16开大小的浅黄色毛边纸,亲笔抄录给了她,一直收藏到43年后才公之于世。

5.jpg

斯诺拍摄的博古、周恩来、朱德、毛泽东(1936.7)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时局的演变,扩大陕甘根据地的需要,毛泽东在保安慎重考虑,讨论并做出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的战略决定。以便集中力量阻止胡宗南西进,打乱蒋介石的部署,为夺取宁夏创造有利条件。
宁夏战略计划的制定是为贯彻中共中央“逼蒋抗日”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促进三大主力会合的重大战略步骤。
会师前后,国民党疯狂进攻,经过6次大的战斗。“大墩梁”战场,红四方面军第五军被历史称为“铜墙铁壁”,被毛泽东称“铁流后卫”。“山城堡战役”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中共中央在保安“红都”仅半年时间,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发展的引领者。面对国内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先后发出战争策略、方针和纲领。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0月11日发出《十月份作战纲领》、11月10日发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11月21日发出《作战新计划》决定在山城堡击溃国民党军;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演讲。总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深入系统阐述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方面等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

6.jpg

毛泽东在保安红军大学作报告(1936.12)
毛泽东主席善于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体现一个战略家,一位领袖的胆量和气魄,把深奥的统战理论,寓于生动的语言和文字之中,表达鲜明的深邃哲理。
1936年12月初,我军被胡宗南大部队“围剿”和马鸿逵、马鸿宾的包围,逼得中共中央制定重新长征的路线,在关键危难之中,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
12月12日,在西安爆发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效,并遭到严厉的训斥。张学良、杨虎城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前途出发,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蒋介石在当前国内形势和自己的处境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6项条件。
党内和部分红军战士都主张“杀掉蒋介石,打出潼关去”。在保安的中共中央全面分析当前的复杂形势,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放掉蒋介石,许多人不理解,毛泽东给干部和战士反复、耐心地解释。“对蒋介石不能记私仇,更不能杀他,一切为了抗日”。亲日派何应钦之流,正想利用西安事变搞掉蒋介石,取而代之,挑起全国内战。如果这样,有利于日本,不利于中国人民。
毛泽东在保安红军大学作了一次重要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对当前国内形势,对蒋介石打了个比方和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像一盏明灯,打通和照亮了学员的心坎。
毛泽东对国民党采取以斗争为主的政策,不仅在政治上,宣传舆论上,还是在军事上进行猛烈,毫不留情的斗争。彻底揭露和打击反共的阴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得以坚持下去。将共产党又团结(联合)又斗争统一抗日原则阐述的既清楚又新颖别致,使我们红军将领和战士对这一事件更为清醒、明确,统一了思想认识。
这就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的艺术,丰富的理论和实际,不可忽视的内容和理论思想体系,值得后人去研究、运用。

7.jpg

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延安窑洞前(1937年秋)
1936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就出生在保安一孔破旧废弃的土窑洞,连门、窗都没有。贺子珍在土炕上生下又瘦又小的李敏,贺子珍因没有任何营养,又没有多少奶水,孩子饿的哇哇大哭。周边的百姓得知后,将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小米、酸菜送来补充。
周恩来和邓颖超前来探望,邓颖超心生怜爱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后,想起《西京杂记》中的一句“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便给孩子取了乳名“姣姣”,后来大家习惯就叫她“娇娇”。到了1949年夏,李敏从苏联回到毛泽东身边,主席从《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便给女儿取名为“李敏”。
当我走出保安旧居的石窑洞,望着风雨穿过百年,先辈生活和战斗的场景。那一次次绝地逢生,一次次转危为安;一边是国民党围追堵截,一边是冰天雪窖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艰苦、贫穷,在生存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武装、投身革命、学习和战斗,靠的是一种战无不胜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
似乎站在我面前的是一群群穿着破旧军装,腿上裹着腿带,脚上穿着草鞋的战士,消瘦、孱弱的脸庞依然洋溢着自信、乐观、朝气,从他们身上铸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丰碑。让我真正明白,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艰苦环境中,一步步走过来,成为一个坚强、勇敢、光荣、正确的伟大政党。
2023年3月1日

(作者系北京知青;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延梅|保安是世人瞩目的“红都”

    2023-05-21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