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已经成为年轻人喜爱的代步工具,以其灵活、便携和经济的特点逐渐取代私家车。
我国过去几年推行了“以电代油”的政策,鼓励公众使用电动车,以节能减排并减轻个人经济负担。
然而,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治理上的问题。
近年来,交警部门加大了对电动车的管理力度,对未办理牌照的电动车进行了依法查处。这不仅对年轻人,也对老年人产生了影响。
2023年7月1日,电动车治理条例正式公布,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满,他们使用电动车只是为了生活便利,但现在感到了压力。
他们认为电动车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生活便利和活动的灵活性。
然而,严格的交警治理制度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不得不面对各种规章制度。
《人民日报》对此表达了关注:为什么没有积极的变化出现?
许多人对当前的电动车治理模式是否适宜感到困惑。这种严格的治理方式已经引起公众的不满。
新的治理条例明确规定:
电动车不得通宵充电,必须办理牌照,过斑马线时必须推行,且禁止醉酒后骑电动车。
其中大多数规定出于安全考虑。
然而,一些人对部分规定提出了质疑,例如禁止醉酒后骑电动车的规定。他们认为骑电动车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但现在却成了违法行为。
很多人认为将电动车归入机动车类别,并按此标准进行治理有些牵强。
人们对这样的治理条例,是否得到公众认同持观望态度。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规定仍存在疑惑,因此各种反对声音的出现并不意外。
甚至有人表示,如果电动车的使用需要按照汽车的标准来进行治理,他们宁愿不再使用电动车。
电动车行驶速度慢,安全隐患相对较小,本应是一种非常好的出行工具,但现在却受到了过多的限制,令人困惑。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表示,治理电动车应采取全方位行动,不应仅依靠罚款。
通常,我们可以在街上看到,许多交警严查电动车是否挂牌和是否佩戴头盔。
如果电动车没有挂牌或驾驶者没有佩戴头盔,将受到相应处罚。
去年,如果电动车没有挂牌,交警会罚款50元,并可能要求现场挂牌。
然而,从7月1日起,交警有权没收没有牌照的电动车,处罚力度逐步提高,但与此同时,反对声音也迅速涌现。
对于交警每天罚款的款项去向,是否进入他们自己的口袋,或者增加了财政收入,仍存在疑问。
尽管对违法行为应该处以罚款,但除了罚款之外,我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惩戒措施呢?
如果只是一味地罚款,恐怕很难让公众接受。
对公众来说,已经存在的众多规章制度已引起了他们的不满,现在又面临罚款,这令人难以理解。
甚至一些抗拒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表示将挑战这些规定,甚至拒绝支付罚款。
来源:精英视界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