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军95周年。在纪念这一庄严神圣节日之际,作为一名受军队培养教育多年的老战士,更加怀念部队的激情岁月,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和感恩的是,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她让我不断成长进步,并最终圆了我多年的大学梦。在同代人中,不少同志都有类似经历。
我是从农村入伍,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入伍后我进入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让我直接感受到“从老百姓到军人之间有一个距离,但不是万里长征”。部队学习气氛很浓,每天除完成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外,还读报纸、学毛选,尤其是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政治上不断进步,而且文化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大家经常写黑板报、写家信、记日记、谈学习体会,还经常自编自演各种文艺节目。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大家比学赶帮、共同进步,很快我就入党、提干,不久又被选调到总部工作。
刚到总部时,部队首长考虑到我们文化水平不高,还特批从香港为我们购买了《四角号码字典》。我们在京的培训地点位于西苑的国际关系学院,因那时国际关系学院停办多年,很多房子都空着。我们在那里培训,因此也被戏称为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学生,不过那时的培训是没有正规学历文凭的。后来被派往驻外使馆,因长时间要在防窃照环境下工作,视力下降很快,戴上了高度近视眼镜,虽象个“知识分子”,但个人档案中仍为初中文化程度。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部队普遍开展在职文化补习教育,很多人都参加在职学习考试,并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由于工作需要,也为能拿到一个大学文凭,我也一直坚持自学,还经常参加地方上办的自费补习班。后来,所在部队组织在职人员轮流脱产学习,我有幸成为一名正规院校的大学生,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我上大学的路是漫长的,但走的都是正道。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当兵、提干、上大学、出国工作,有自己的努力奋斗,更有好的机遇和部队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当年部队的良好风气更是重要因素。在此我想起部队政委曾讲的一段感想:与同代人相比,往上看,确有一些能力与贡献不如自己的人;但往下看,能力和贡献超过自己的大有人在。要懂得感恩,绝不能把机遇和党的培养当作自己的资本。要比贡献,不要比待遇。
军人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军队不是追逐个人名利的地方,需要勇敢奋斗、无私奉献,要一切行动听指挥,甘做革命的螺丝钉,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的关系非常重要。如今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多数人无需再为文凭补习文化课,但学习新知识永无止境,新的装备需要熟练掌握,协同作战需要反复演练探索,思想改造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真诚祝愿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红色基因不断赓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永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本色,继续做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当前尤其要按照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既要抓好“钢”,更要养好“气”,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作者:张继乐 朝阳区军休18所军休干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