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品牌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宣讲队伍建设,近日某县宣传部门下发了关于申报百姓理论宣讲团成员暨推荐首批“某县名嘴”的通知,申报条件中,除了“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表达能力优”等等外,还有“本人获得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参加过市级或以上理论宣讲比赛、演讲比赛并获得荣誉……”之类条款。
作为一个县,征召这样的宣讲团成员及“名嘴”本不容易,如果说要求“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强、表达能力优”是必须的,甚至“参加过市级或以上理论宣讲比赛、演讲比赛并获得荣誉”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那么“本人获得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门槛就显得相当苛刻。单凭这一条,就不知会卡下多少人。
这不禁让人思考起“推荐(申报)条件”问题。
虽然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谈论军事头头是道;甚至他的父亲赵奢也难不倒他。但是赵奢生前从不说赵括好。赵括的母亲问他,为什么从不曾听见夸赞自己的儿子赵括军事能力强?赵奢回答:“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但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算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呀。”
赵奢看人能不能为将,用的是排除法,哪怕谈论军事再头头是道,只要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者诡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戎”“兵”之事看得轻巧说得容易,就一票否决,让其直接被pass-----哪怕是自己的儿子。
赵奢对儿子赵括的评价与预测,赵母都谨记在心。所以当赵孝成王拟起用赵括时,赵括之母不得不仔细盘点赵奢为将的几个决定因素:(1)赵奢爱才、平易近人,视将领如同朋友;(2)赵奢爱下属,从王所受的物质赏赐全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3)赵奢专于国事而舍小家,“从他接受命令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室。
如果说赵奢选将开具条件用的是“负面清单”,赵母用的则是“正面清单”。”赵母逐一对照赵奢为将的条件,认为赵括为将,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1)赵括自我抬高,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2)赵括自私,王所赏赐的金帛都是自己收藏起来;(3)赵括常将精力放在购买便宜合适的田地家产。
而赵孝成王起用赵括的理由呢?(1)赵括之父赵奢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的名将,虎父无犬子;(2)赵奢在辩战过程中辩不过赵括,赵括能力怎么可能不在其父之上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赵孝成王看重赵括的出身门第;赵奢最看不上的纸上谈兵,却最被赵孝成王欣赏,成为赵括PK老将廉颇并得以胜出的第二条理由。
以至最后,当赵母无奈而悲哀地说出“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的话时,赵孝成王宁愿许诺其要求,也无意收回成命。如果说赵括是“空头理论家”,与他年纪相仿的赵孝成王也是“空头政治家”。
《左传》记载了鲁庄公与曹刿迎战齐国强兵的故事。鉴于赵孝成王起用赵括的理由,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赵孝成王处于鲁庄公的位置,面对长勺之战前曹刿的“请见”,会不会爽快地同意其“入见”呢?恐怕不会。他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这个曹刿是什么名将之后啊?有没有跟哪位名将论战并胜出的记录啊?”
赵惠文王在世时,每遇大事,总如三国时孙策“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一样,咨议廉颇蔺相如等老臣。可能因为代沟的原因,其子赵孝成王不但浑不顾情面地撤廉颇之职,甚至连起用赵括这样的军国大事,也不屑于问问蔺相如等老臣的意见。难怪后人评价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责任比赵括更大。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如果知道“曹刿论战”的故事,当不会发生类似“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悲剧。
长勺之战、长平之战,怎一个字不同了得?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