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的队伍中有着传奇一员
贺龙曾称他为“秀才红军”
他是一个地主
潜心研究了10年马克思列宁主义
加入红军时他已年近60
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他
“是我们的一个
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
朋友与革命的同志”
他就是一生不断寻找救国光明的
周素园先生
一个读马列的地主
1936年2月,红2、红6军团进驻毕节后,在打土豪劣绅的行动中,从当地一位名叫周素园的乡绅家中搜出大量马列著作和进步书籍,书中密圈细点,可以看出书的主人仔细阅读过,而且还有读书笔记。
令人惊异的是,周素园对红军并不害怕,他说:“我这个地主跟别的地主不一样,我是拥护红军、拥护革命的。”
指导员回去后,随即向红6军团政委王震作了汇报,这一情况引起了军团领导的重视。
王震在与周素园交谈后,得知周素园是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年轻时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积极宣传民主思想,在辛亥革命前不但创办了贵州第一份日报《黔报》,还创建了贵州的第一个政党——自治学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加入同盟会,参与了辛亥革命。
痛恨军阀混战的周素园,于1925年愤然辞职回到老家毕节,用积蓄“买了2000元的田,典了800元的房子”。他在失意和彷徨中闭门读书,无意间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潜心研读了《资本论》《国家与革命》等马列原著,在研究中还初步认识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共产党和红军。
说到读马列主义书籍,周素园肯定道:“我研究马克思主义10年了,我觉得马克思讲得对,我相信马克思主义。”
王震接着说:“你研究马克思主义好。现在我们共产党的政策要抗日反蒋,你赞不赞成?”
周素园连声说:“赞成,完全赞成。”
王震当即决定退还没收周素园家的东西,后又几次与他交谈,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同时,王震向贺龙、任弼时报告了周素园的情况。
贺龙、任弼时也非常关注,登门同周素园促膝谈心,介绍共产党的抗日反蒋政策,征询他对时局的看法,认为他是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位可信赖的同盟者。
“死也要死在红军里”
红军在毕节期间,邓止戈联络了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等反蒋地方武装共约5000人,红军遂将其改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任命周素园出任总司令,邓止戈任参谋长,军部就设在周素园府中。贺龙紧紧握住周素园的手说:“欢迎你,‘秀才红军’!”
1936年2月14日,贵州抗日救国军在黔西北成立,周素园正式就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周素园的影响下,大批毕节的开明民主人士也表示支持红军,5000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
1936年3月1日,已然57岁的周素园不顾年高体弱,执意与邓止戈率贵州抗日救国军二支队随红2、6军团继续长征。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周素园的身体日渐衰弱,但他咬牙坚持着。
任弼时、贺龙、王震等担心他不能经受长途跋涉的劳苦,在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准备拨出一笔黄金送他到香港,一方面治病,一方面做统战工作。周素园听后,激动地说:“我今年快60岁了,以前都没有找到光明。今天参加了红军,正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刻,死也要死在红军里。我不愿离开红军。”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周素园患病时,战士们就用滑竿抬着他行军;身体稍有好转,周素园就执意骑马行军,他还曾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翻越了格罗湾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
周素园坚持与红军指战员一起,行程近万里,在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随军到达陕北后,周素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在参加长征的年长者中,周素园仅比徐特立小2岁,比谢觉哉大5岁,比董必武大7岁,而他并非共产党员,仅是一位民主人士。
“光明来到了”
到达延安后,周素园除了担任红军教员外,还主动担当起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责任。为了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周素园先后给何应钦、张学良、吴忠信等数十人写信,希望他们以民族利益为重,联共抗日。
在延安,周素园一直患病不愈,当地治疗条件又很差。他认为自己成了组织上的累赘,产生了回贵州继续为党工作的念头,于是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主席。
1937年10月6日,毛主席给他回了信。
素园老先生:
示敬悉。我们觉得你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的同志,并不觉得你是“坐享优待”。先生的行止与工作,完全依照先生的健康、兴趣来决定,因为先生是老年人了,不比年轻人。这一点,不但我们应顾到,先生自己也应顾到的。只有在比较更适当的条件与环境之中,康健更有保证些,工作才会更好些。
先生所提回黔并工作的计划,如果已下了决心并认为这样更好些的话,我是全部同意的。路费拟赠300元,不知够不够,请你自己计算一下告我。将来我们经费较充裕的时候,可以每月帮助先生一点生活费,大体上等于在延安生活一样。这完全因为先生是一个奋斗的人,丝毫也不是为了别的。临走时请留下通讯处,并告我。何时走,我来看你。
敬礼!
毛泽东十月六日
临离开延安之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设宴为周素园饯行,并请他到西南继续开展统战工作。
1937年10月23日,周素园带着毛泽东主席给国民党西南各省军政要员的信离开延安。他以八路军高级参议的身份,开始了他的抗日统战工作,周素园走访西南各省当局,要求履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条件,释放政治犯,团结抗日。
1949年11月,解放军挺进贵州,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周素园不顾年迈多病,组织毕节支前委员会,亲任主任委员,为解放军准备粮草,维持地方秩序。11月27日,他和群众一起迎来了毕节的解放。这一天,他把自己的《待尽日记》更名为《光明日记》,并在扉页上写下:“期待着光明,等候着光明,望见了光明,光明来到了。”
周素园还给毛泽东主席发电:“北京毛主席,别来十二年,衰朽余生,犹及见解放成功,不胜欣忭,谨贺胜利。”
从1950年到1958年,周素园研读过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30余种,每有心得体会,就撰文在报刊上发表。他一生留下著述300多万字,部分代表性著述收录在《周素园文集》中。
1958年2月1日,周素园因病逝世,享年80岁。
图: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内的周素园雕像
王震在《周素园文集·序》中,曾这样写道:“周素园的一生,是一个爱国者追求救国救民之路,历经艰难挫折,终于找到真理的一生。”
作者:国家记忆 来源:CCTV国家记忆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