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流波:1973年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
点击:  作者:流波    来源:昆仑源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11-30 10:13:14



根据江青秘书杨银禄回忆,19733月的一天,江青在一点钟左右起床,吃完饭后,去办公室看文件,在国内动态清算样中看到了关于陈景润的报告,写陈景润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数学研究即关于哥德巴克猜想研究的突破,并知道了陈景润病得很重。江青把秘书叫进办公室时,我(杨银禄)看见江青在擦眼泪。江青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领域的一个深奥理论,许多发达国家正在研究这个问题,陈景润在这方面的贡献是伟大的,他的成绩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陈景润,生于1933522日,出生在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一个叫胪雷村的村庄。父亲叫陈元俊,是邮局的一个小职员,收入极其微薄。其母潘氏,是家庭妇女,没有正经工作。加上家里孩子众多,因此经济负担就格外重,生活之清苦就不言而喻了。陈景润从小喜数学,小时候的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初中并一直保持着数学成绩全优,考入福州英华高中时听到数学老师介绍了一个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即如何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句话在陈景润心里生了根。

 

有关哥德巴赫猜想,最早是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在1742年写给欧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这个数学难题。原因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所以想请大数学家欧拉帮助证明,但是至死他们两人都无法证明,实际上之后诸多数学家都曾尝试来证明,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是都没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中国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钻研这个数学谜题,但是并未取得显著突破,直到陈景润证明了“1+2”,一鸣惊人。

 

1950年(17岁),高中尚未毕业的陈景润以同等学力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秋(20岁),依政策安排,50级学生提前毕业,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四中当老师;陈景润第一次来到北京,语言是个大问题,造成心理压力大,身体欠佳,经常生病请假;就在学校准备辞退陈景润的时候,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来到北京开会,听了原来得意门生陈景润的境遇,倍感惋惜,于是安排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先任资料管理员,后在数学系任助教。王亚南校长也知道陈景润的病情,所以虽然把陈景润安排在图书馆做管理员,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王亚南却不让他做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而是让他潜心数学研究。陈景润的身份第二年就一跃成为厦门大学数学系的助教了,当然陈景润并不上课,依然继续搞数学研究。

 

陈景润没有辜负王亚南的器重,潜心数学,在成为助教的第二年,就发表了《塔内问题》,引起了大数学家华罗庚的注意和重视。1957年(24岁),华史庚安排陈景润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来到新的工作环境,陈景润更加努力研究,经常废寝忘食。他开始专心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陈景润陆续发表了二十几篇论文。1966年(33岁),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他的这个成果,使得哥德巴赫猜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是里程碑式的成就。19732月(40岁),陈景润完成了“1+2”的详细证明,改进了1966年的数值结果……因为工作劳累过度,陈景润病倒了,但是因为经济贫困,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陈景润的领导,就把这个情况往上面汇报。恰好有个新华社记者找到陈景润,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采写了两篇报道文章——一篇题目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景润作出一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另一篇题目叫《助理研究员陈景润近况》,介绍他的研究情况,并说他病情危险,急需抢救,刊登在专供高层阅读的《国内动态清样》上。江青读到这两篇内参,非常感动。她向毛泽东请示:主席,是否先救活陈景润为好?毛泽东大笔一挥:请文元同志办。姚文元又作批示:陈景润的论文在哲学上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姚文元并未认识到陈景润的研究成果之重大意义,无奈,江青就叫秘书叫来迟群商量陈景润的问题,当时迟群是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算是科教方面的主管领导。经过商量,最后对陈景润的事情,分三步解决:

 

第一步,江青先拿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垫付了陈景润在医院拖欠的医药费。

 

第二步:由迟群出面,在1973325日带着医疗小组把陈景润从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接走,来到清华大学,先检查身体,继而安排住进了解放军309医院治疗。(陈景瑞的哥德巴赫猜想论文,正是在他住院期间发表于《中国科学》,该论文发表后,立即引发轰动。)

 

第三步:陈景润的病情经过及时治疗,得到了遏制和恢复。等陈景润出院后,因为担心陈景润的病情恢复和研究方便,江青还专门派人给陈景润解决了这个问题——安排了一套住房,虽然只有六十平(实际上,当时提倡艰苦朴素,很多革命人士的住房都很小,条件都非常简朴,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但却为陈景润提供了一个可以安心做数学研究的家。

 

在江青的刻意关照下,陈景润的论文也以最快的速度在《中国科学》英文版发表了。恰好这时,英国、德国的两个数学家,合作撰写的《筛法》正在付印。两人看到了陈景润论文的复印件,便增加了新的一章——《陈氏定理》,陈景润顿时享誉国际数学领域。1974年(41岁),周恩来亲自提议,陈景润出任全国人大代表。主持中科院工作的胡耀邦,亲自为陈景润调整住房。陈景润一时成了风云人物。1977年(44岁),陈景润破格被提升为研究员。这一年,陈景润因病住进309医院,偶遇前来进修的医生由昆(26岁)。尽管两人相差18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根据陈景润的妻子由昆回忆,她说:在1991年,得知江青去世的消息后,陈景润非常痛苦,因伤心而不由落泪,并且以后年年都为江青扫墓,以表达对逝者的追思。(江青去世后,被埋葬于北京西山福田公墓,墓碑上写的是“先母李云鹤之墓,1914——1991年。女儿、女婿、外孙敬立。”李云鹤为江青曾用名)

 

陈景润为江青扫墓,直到自己1996年去世。

 

作者:流波  来源:昆仑源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