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从电表厂工人到政治局委员,杨洁篪的故事,真的很励志!
点击:  作者:明窗邀华月    来源:干中学学中干 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1-03-29 09:36:28

 

 1999年,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到了25轮,中美双方在北京剑拔弩张。

 

美国人连用了四个“永远”后,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拍案而起:

 

中国人害怕外国人发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1年过去了,杨洁篪委员在阿拉斯加说出了类似的话: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如此虎虎虎的杨洁篪,你了解吗?

 

不,你并不了解。

 

    

 

关于杨洁篪的传说,先看一个故事。

 

多年前,上海浦江电表厂有个小工,下班后没事做就喜欢看英语书、看英语碟片,自学英语。

 

 

 

其他的小工呢?没事就聚在一起抽烟打牌踢球,还喜欢嘲笑这个小工:

 

读英语有什么用?一个电表工人能够用得到英语么?

 

后来,电表厂陆陆续续来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厂没一个人看得懂,就只有这个小工看得懂,他一下子就得到了领导重视。

 

这个事情引起了厂里的轰动,所有人都对这个小工刮目相看。

 

但是呢,觉得他厉害是厉害,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因为他的工资没有涨,地位没有变,还是一个小工。

 

人们依然嘲笑他,只是多了一个词汇:

 

懂英语的小工。

 

又过了一段时间,政府有个机关缺翻译,听说上海电表厂有个年轻人懂英语,于是就把他借走了。

 

这一走,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些嘲笑他的人,后来就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了。

 

人们每次谈起这个小工,都会唏嘘不已,说他的名字,有一个字特别难写。

 

这个小工叫杨洁篪。

 

曾任我国的外交部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5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五一”,农历庚寅年,杨洁篪降临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杨洁篪的家在黄浦区北京西路、温州路一带,是沪上的普通里弄。

 

但是杨洁篪的名字却充满“书香气”,这是亲属中一位精通古汉语的老先生郑重其事地取的。

 

不知当初父母对襁褓中的杨洁篪寄托着何种美好的希冀,但字体里的“虎”字成了“虎年”出生的杨洁篪的一个终生的“符号”。

 

 

 

后来,美国总统老布什称他为“老虎杨”(TigerYang),属虎的他名中的“篪”字里面正藏了虎字的变体。

 

(chi),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像笛子那样的竹管吹奏乐器,状如笛子,双手水平横握。

 

 

 

出生20余年后,杨洁篪来到北京,他终于在北京天坛的一个展厅里看到了“篪”的真正模样。这种有着八孔的古乐器,如果不失传的话,足以吹奏出令门楣生光的崭新乐曲了。

 

 

 

每天早晨5点,杨洁篪被祖父叫醒开始伏案练字,纸的摆放、毛笔的握法、身板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小学6年,天天这么练,大抵他的儒雅气息从此刻就埋下了种子。

 

    

 

小学毕业后,勤奋聪颖的杨洁篪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外国语学校被誉为“新中国外交官和外语人才的摇篮”,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时任外交部长陈毅的直接关怀。

 

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王光亚也就读于该校,两人曾是同屋的上下铺。这所学校对英语的重视也为杨洁篪日后步入外交部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他的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回忆,杨洁篪个头比较高,办事稳重,话不多,显得有点老成,比同龄人成熟。

 

另一名老师说,杨洁篪为人正直,脑子非常清楚,遇事冷静,从不违反校纪校规。他的人缘也非常好,从来不和同学发生纠纷,人很正派。在政治方面,杨洁篪的觉悟也非常高。

 

1968年,即将毕业的杨洁篪遇到了“上山下乡”运动,18岁的他成为上海浦江电表厂的一名工人,这一干就是4年。

 

在电表厂的日子里,杨洁篪依然没有荒废英语,仍然保持着相当出色的英语水平,这和他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的经历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当工人期间坚持继续学习语言,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和语言水平。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总理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工厂、农村、农场征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至外交部以培养翻译人才。

 

中学毕业的杨洁篪有幸入选,从此踏上了他的外交之路。 

 

 

 

1972年,外交部选送的一批人才中,有机关干部、大学教授以及中学生,杨洁篪当时在国内没有上过大学,以中学生的身份选送到英国,这在当时是非常幸运的。在选送的这批人才中,有后来在中国外交界的诸多外交名人。

 

除了杨洁篪,还有后来的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驻美国大使周文重,中英香港回归谈判时任邓小平翻译的张幼云(前驻英国大使馆政务参赞,现任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杨洁篪先入伊林学院随后到巴斯大学,最后来到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这是英国唯一一所将教学与科研集中在社会、政治、经济科学领域的顶尖学校。在这里,杨洁篪完成了他两年的留学生活。

 

在雾都伦敦,还有一位同样年轻的上海姑娘乐爱妹。与“洁篪”的儒雅相比,“爱妹”一名虽然显出几分浅显直白,这是一个普通而又典型的上海女孩的名字。这位“乐妹妹”后来成了杨洁篪的太太。

 

    

 

在结束留学生活后,杨洁篪跨进朝内大街225号,被分配在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这是外交部年轻人才成长锻炼的摇篮。

 

在这里,勤奋好学的杨洁篪很快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他经常拿着一个小笔记本主动地看书找资料,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各种问题,然后记在本子上,“处处留心积累学问,讨论一些翻译问题的时候就看得出来杨洁篪很用心,语感很好,又很刻苦。”

 

勤奋加上天分,很快,杨洁篪出色的语言能力让他得到了为邓小平和一些重要外宾做翻译的机会,他多次担任邓小平会见来访政要和各界名流的英语翻译。

 

杨洁篪后来回忆这段日子说:“当普通科员无法接触高层领导,当翻译则不同,可以亲眼目睹高层外交活动,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我常常很用心地观察领导人怎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自己反复琢磨,教益很深……” 

 

在翻译室工作15年后,198332日,杨洁篪夫妇在虹桥机场登上飞机,与年近古稀的资深外交家章文晋夫妇一起飞往华盛顿,被派往中国驻美使馆工作。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段不同寻常的履历对杨洁篪未来的外交旅程特别是主管美国事务极具重要意义。

 

敬业勤奋的杨洁篪给时任驻美大使的章文晋印象深刻。据章文晋的夫人张颖回忆,因为章的工作繁忙,杨洁篪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每天早晨阅读大量美国报纸,然后向章汇报当天的重要文章内容,并提出哪篇文章可看或必看。杨洁篪后来回忆说,章文晋的耳提面命令其受益匪浅。

 

两年后,杨洁篪随章文晋卸任返国。1992年,杨洁篪再次踏上美利坚的大地,来到熟悉的华盛顿中国大使馆。在朱启祯、李道豫两任驻美大使麾下担任公使两年整。

 

在前后长达10年的漫长岁月里,杨洁篪曾在4任驻美大使麾下供职,从二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直至政务参赞、公使,从稚嫩走向成熟,最终成为独当一面的特命全权大使。

 

数年前,杨洁篪曾这样回忆:“近20年岁月已如水般流过。如今我自己工作越繁忙,越具挑战性时,我便越会想起我敬仰的老领导。”

 

1995年夏,杨洁篪奉调回国,后破格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

 

    

 

杨洁篪在他一生中第4个“本命年”开始的时候,开始了事业的鼎盛时期。

 

世纪之初,李肇星回国,中国新任驻美大使“呼之欲出”。2001216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任命杨洁篪为中国第7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两天后,杨洁篪抵达华盛顿。

 

 

 

到任仅一个多月后,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中美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杨洁篪在一日之内4次奔走于美国国务院、国会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之间,表达中方立场。他还一天两次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光屏上,阐述中方看法。

 

接受CNN采访时,他通过美国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通俗浅显地说明撞机事件的是非曲直:

 

“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

 

民调显示,在杨洁篪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

 

年轻的杨洁篪就是这样在2001年撞机事件中“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外交能力”。杨洁篪的外交生涯也因为这段经历成了一大亮点。

 

200210月,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杨洁篪依靠与布什家族的良好关系,促成了小布什邀请江泽民到得克萨斯农场赴私宴,开创了在任总统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举行家庭宴会的先例。

 

在杨任驻美大使期间,他每天工作都超过10个小时,一度累病。2004年,杨洁篪告别美利坚,重返外交部。

 

 

 

2004年 ,杨洁篪离任时,美国媒体表示:杨大使名字中的“篪”的意思就是森林中的老虎,是百兽之王。其实杨大使不仅不是老虎,反而儒雅随和风度翩翩。

 

    

 

十七大召开的那一年,57岁生日前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

 

他是最近50年以来中国最年轻的外交部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周恩来、陈毅就任外交部长时的年龄在60岁以下。同时,他也是第2位有过驻美大使履历的中国外长。

 

 

 

“很刻苦、爱学习、谦虚谨慎”,这是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对杨洁篪的评价,这也是他首度公开评价他的继任者。

 

李肇星说:“这个上海小老乡,我很喜欢。我们在一块儿干了很多年,他三次接了我,第一次是副外长,第二次是驻美大使,现在他又接任我做了外长。”

 

与杨洁篪一同留学的张幼云认为,杨能够从一名工人变成今天共和国的外长,他的刻苦、勤奋、好学是成功的基础。

 

 

 

即使成为了一名高官,杨洁篪仍然十分好学。在任中国驻美大使期间,他在职攻读了当时还在南京大学的英国史权威钱乘旦教授的博士学位。

 

    

 

杨洁篪曾这样说:“一个外交官只有深谙自己的文化,才算有了根,才不会轻如浮萍、薄如蝉翼。” 

 

我觉得工作和生活没有根本的矛盾,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且说实话,我的兴趣是极其广泛的。 

 

现在要充实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所以晚上还是想挤点时间多看点书。我本人也喜欢练练毛笔字,打打乒乓球,听听南腔北调,特别是京剧和评弹。

 

不过现在这种机会不是越来越多,是越来越少了。杨洁篪有几大爱好,一是书法,二是打乒乓球,他还十分爱好评弹和京剧。

 

他曾经担任过外交部京剧协会的名誉会长,京剧协会活动时,还会邀请驻华大使来参加。

 

在任驻美大使期间,杨洁篪也办过类似的活动,推广中国文化。

 

硬汉柔情!杨洁篪先生唱得一曲好评弹 

 

杨洁篪作为一位忠实的书法人,水平扎实。我们不妨通过他的书法,感受他笔尖的风骨。

 

杨洁篪先生的书法最早较被书法界熟知的,是那件在中国书法第三届兰亭奖展厅展出的书法《周恩来诗》,见下图:

 

 

杨洁篪书法《周恩来诗》在兰亭奖展出

 

杨洁篪书法主要取法欧体,兼学王羲之,其书法水平在领导中是不多见的。

 

 

上图是杨洁篪于1985年临的《兰亭序》,实为难得。

 

上图是杨洁篪楷书作品在上海书法艺术节展出(2013年)

 

上图是杨洁篪委员为东盟卫视题词

 

上图是杨洁篪为某中学一百三十周年题作

 

上图是杨洁篪委员为章文晋先生图片展题名

 

上图是杨洁篪书法《雅室清韵》

 

    

 

从普通科员到部长助理,从驻美大使到外交部长,从分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步履铿锵,正在大国外交的舞台上行稳致远。

 

“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难道我们吃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我们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只要中国的制度对头,中国的人民是聪明的!要卡住我们是卡不住的。”

 

杨洁篪的这些金句,正在海内外疯狂传播。

 

20051218日,莫拉莱斯当选玻利维亚总统。这是玻利维亚独立后的第一位印第安人总统。

 

莫拉莱斯生长于贫苦的矿工世家,即便成为最高领导人,他还是和北漂一样与人合租在一个破房子里。

 

媒体们探访过他的小屋,一进门就是床,边上摆着几百本书,其中包括他最爱的:

 

毛选。

 

风向已经变了。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作者:明窗邀华月 来源: 干中学学中干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