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胡新民 | 1957:宋庆龄在莫斯科会议上那会意的一笑
点击:  作者:胡新民    来源:察网时评  发布时间:2020-06-05 10:32:28

 

摘要:19571119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宣言》上签字的时候,宋庆龄这位非党人士就紧坐在毛泽东身边注视着毛泽东执笔。在此前的1118日毛泽东发表语惊四座的即席讲话的时候,宋庆龄发出了会意的一笑。从这会意的一笑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志宋庆龄等党外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心灵相通的。他们完全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以战止战的战略思想。

 

 

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国家主要领导职务。在她逝世前的半个月,即1981514日,她接连表示了希望在临终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心愿。19815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大革命开始,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经历了几十年的考验,无论在胜利还是遇到挫折时,她与共产党的合作始终如一,在心中早已把共产党视为孙中山革命理想和事业最忠诚的继承者和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前夕,时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宋庆龄满怀热情地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文章,讴歌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欢迎我们的领导者”。在同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她又明确地指出,

 

【“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19569月,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邀,宋庆龄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她无比激动,认为这是她“毕生中感到最光荣和最愉快的事”。在会上,宋庆龄发自肺腑地说:

 

【“没有党的领导,我们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我坚信将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于会成为全世界一种通行的社会制度。这种制度,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也一定会实现。”】

 

19574月,宋庆龄在上海向来看望她的刘少奇表达了她的入党的愿望。但最后得到了一个婉转的答复:

 

【“党中央认真地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情况看,你暂时留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你虽然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你都可以参与。”】

 

在她表达入党愿望后不久,全国开始了反右派斗争。宋庆龄一如既往地坚定地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她发表了两篇旗帜鲜明的文章,一篇是195762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否认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重陷于奴隶的地位》,一篇是发表于1957713日《人民日报》上的《团结就是我们的力量》。她在《团结就是我们的力量》中指出:

 

【“有少数人企图转移‘整风运动’、‘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真正教育作用和纠正错误的作用。他们要利用这个运动来使我们的新的政治制度和我们国家的基础发生动摇。他们把攻击集中于为全体人民找出和开辟道路的共产党在我们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她在文中还愤怒地驳斥道:

 

【“有些反动分子说,八年来中国‘一事无成’,或是说‘一团糟’。生活本身就给予了驳斥!饥饿、贫困、孱弱的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怎会发生的?难道这些人的眼睛瞎到了这般地步,以至于连我们国外的最凶恶的敌人也不得不勉强承认的进步他们都看不出来吗?反动分子的谎言所激起的愤怒是不难理解的。依我看来,人民出来说话,把事情搞个清楚,是完全正确的。”(《宋庆龄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280页)

 

1957112日,毛泽东应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亲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

 

到达莫斯科当日,毛泽东郑重地对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

 

【“宋庆龄与郭沫若、沈雁冰现在虽然不是党员,但我们把他们当成我们党的同志一样看待。”】

 

赫鲁晓夫回答道:“宋庆龄也安排在克里姆林宫,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都安排在克里姆林宫。我们为宋庆龄选派了专门的卫士长,有专用餐厅。”

 

从莫斯科归国时,毛泽东与宋庆龄同乘一架飞机。毛泽东坚持让宋庆龄坐头等舱,自己坐二等舱。

 

“你是主席,你坐头等舱。”宋庆龄极力推辞。

“你是国母,应该你坐。”毛泽东认真地说道。

 

最后还是宋庆龄坐头等舱,毛泽东坐二等舱。

 

195711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发表了即席讲话。由我国几名知名学者主编的《中苏关系史纲》专门有一章《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而这一章又有一节是专门谈毛泽东在19571118日讲话的,标题是《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该书引用了赫鲁晓夫事后的回忆:

 

【“毛在这次会议上就战争问题发言。他的讲话内容大致是这样:不要怕战争。既不要怕原子弹,也不要怕武器。无论这场战争是什么战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都一定会取胜。具体谈到中国时,他声称:‘如果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我们,而我们现在6亿人,即使我们损失其中的3亿又怎么样,战争嘛,若干年之后,我们培育出新人,就会使人口得到恢复。’他发言之后,会场上是一片坟墓般沉默。”】

 

此时,坐在主席台上的宋庆龄笑了,而且是会意的一笑。

 

【“据赫鲁晓夫回忆,毛泽东讲这段话时,除了宋庆龄发出会意的笑声外,‘整个会场是一直是死气沉沉地一片寂静’”。(见《中苏关系史纲》第220页)

 

上述资料主要来自赫鲁晓夫的回忆。考虑到《赫鲁晓夫回忆录》是在中苏关系破裂、赫鲁晓夫下台后写的这一特殊背景,有关毛泽东信息的可信度要打一些折扣。毛泽东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们要争取十五年和平。到那个时候,我们就无敌于天下了,没有人敢同我们打了,世界也就可以得到持久和平了。

 

“现在还要估计一种情况,就是想发动战争的疯子,他们可能把原子弹、氢弹到处摔。他们摔,我们也摔,这就打得一塌糊涂,这就要损失人。问题要放在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我们党的政治局开过几次会,讲过这个问题。现在要打,中国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但是苏联有。要设想一下,如果爆发战争要死多少人。全世界二十七亿人口,可能损失三分之一;再多一点,可能损失一半。不是我们要打,是他们要打,一打就要摔原子弹、氢弹。我和一位外国政治家辩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打原子战争,人会死绝的。我说,极而言之,死掉一半人,还有一半人,帝国主义打平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化了,再过多少年,又会有二十七亿,一定还要多。我们中国还没有建设好,我们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国主义硬要打仗,我们也只好横下一条心,打了仗再建设。每天怕战争,战争来了你有什么办法呢?我先是说东风压倒西风,战争打不起来,现在再就如果发生了战争的情况,作了这些补充的说明,这样两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2月第296297页)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作为《中苏关系史纲》主编之一的沈志华,于2011113日在《人民网》举办的《文史大讲堂》中,作了主题为《毛泽东讲核战争吓倒一大片:中国死3亿人没关系》的讲座。他在讲座中说:

 

【“毛泽东说,既然我们力量这么强大,我们还跟他谈什么,打就完了,说敌人不打是不倒的,扫帚不到灰尘照样不会自己跑掉。必须要打,通过革命的手段,通过武装打败他,既然你的力量这么强大,还谈什么,所以什么‘绞索政策’都是在这样的观念下提出来的。大不了就是核战争,核战争有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这个话一讲完,全场鸦雀无声,很多人没听懂,说毛主席怎么了,死3亿人不算什么,下面喝茶的时候都议论纷纷,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拿着咖啡直哆嗦,说中国6亿人,我们才2000万啊,都不理解。在这个问题上毛的这次发言,我说的是1118号即席演说,关于核武器这个吓倒了一片人。”】

 

沈志华这个讲座内容通过《人民网》一发布,即引起了较大的舆论反响,导致毛泽东说“死3亿人没关系”之类的观点在网上广泛传播,部分网友以此为据进行二次创作批评毛泽东,甚至将毛泽东类比本·拉登。

 

不知沈志华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许他在参与编写《中苏关系史纲》的时候,史料的核实不够认真全面?他既没有查阅毛泽东讲话的原文(就像学者杨天石没有看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原文就评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样),更不理解为什么像宋庆龄这样“我们的同志”在听到毛泽东讲话时有会意的一笑。

 

19571119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宣言》上签字的时候,宋庆龄这位非党人士就紧坐在毛泽东身边注视着毛泽东执笔。在此前的1118日毛泽东发表“语惊四座”的即席讲话的时候,宋庆龄发出了会意的一笑。从这会意的一笑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同志”宋庆龄等党外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心灵相通的。他们完全理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以战止战的战略思想。因此,摄影者留下的照片和亲历者留下的回忆,为这次中国代表团参加的莫斯科会议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来源:察网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