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八十年代老济南街景,如今还能找到小时候的记忆?
点击:  作者:背上相机去旅行    来源: 梦回老济南  发布时间:2020-04-29 10:31:50

 

老城一角 19905月济南趵突泉西路 老祖母沉重的脚步声,敲打在静静的小街上,敲出她生命的音符。时过境迁25 年,我们很难确定画面中的老太太是否还健在,她曾悠然的走过趵突泉西路,一步步丈量着自己的小街故事。如今,这条街被一条叫泺源大街的宽阔马路取代。只见来来往往飞驰的汽车及匆匆的脚步,再也看不到那挂在晾衣绳上的生活篇章了。——薛尧摄影

 

过客 19903月摄于济南青龙西街 多少过客在你面前走过,最终也走出了你的视线,然而终将有一天你也走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的是一条条笔直宽阔的马路。这幅图中的建筑曾是享誉中外的济南名园万竹园的前庭大门,不过它于19926月在拓展泺源大街的时候被拆除了。——薛尧摄影

 

春雨 19935月摄于司里街水胡同 在济南老城护城河东南端,在三条东西向并行的小街中部,贯穿着一条南北向的水胡同。胡同北端直通护城河、黑虎泉,在胡同南的司里街一端建有漂亮的东西过街楼。这种为数不多的过街楼与老屋、青石板路在春天濛濛的细雨中显得幽静古朴而又典雅。可惜,这条胡同已经在后期的建设中被拆迁了,如今我们也仅能从历史照片中回味当时的容貌了。——薛尧摄影

 

匆匆过客 19926月摄于济南老火车站 一家人在即将拆除的老火车站门前留影。来来往往,这里川流不息,往来的影子被它目睹,也将时光刻入记忆,然而最终它也成为历史,成为几代人的不灭的记忆,在脑海里不曾老去。这也许是对济南老火车站的最好悼文。——薛尧摄影

 

扫雪人 198128日摄于千佛山 一场大雪覆盖了济南城,在千佛山抓拍到这张扫雪图。那个年代,这样的大雪在济南常见。孩提时,雪后打雪仗、堆雪人、滑冰是冬天常有的事,雪地里孩子们红红的脸蛋上洋溢着欢快的喜悦。如今,随着环境的变化,空气的改变,冬雪渐渐成了文字上的概念。——薛尧摄影

 

泉水人家 19942月摄于曲水亭街 这是曲水亭街的泉水人家生活场景。曲水亭街是泉城济南一条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曲水亭街连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薛尧摄影

 

练球 19987月摄于济南寿佛楼后街题壁堂 老城寿佛堂街中的题壁堂,应算是济南城中最具文化特色的古建筑遗存了,这座古建筑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戏楼,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不过历经沧桑,一路走来,这座古建筑惨遭多次破坏,着实让人痛心。好在党和政府于2013 10 月开始对此进行了修缮。——薛尧摄影

 

拴马桩 20014月摄于济南双忠祠街 灰色老墙上的雕花的拴马桩,是济南古城中最为精美的拴马桩,位于双忠祠街孙家大院南墙上。拴马桩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或砌于石墙当中,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薛尧摄影

 

精雕细刻的珍品 1992620日摄于济南老火车站 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济南老火车站,德国人的精心施工,一砖一瓦都是精雕细刻的珍品,凝聚着设计师和能工巧匠们的心血。他们的辉煌,不只属于过去,应该属于未来。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见证历史的建筑,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薛尧摄影

 

佛山倒影 19769月摄于大明湖 佛山倒影,即在济南大明湖北岸看到湖中的南山仰卧佛的倒影。自从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描写记叙后,普遍为人所知。但亦引起争论,如胡适即认为千佛山在城南数里之外,其影绝不可能照入大明湖中。平日游湖的人,又是常常见不到,于是很多人疑是刘鹗杜撰的。——薛尧摄影

 

光阴 19994月摄于东华街督城隍庙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隍庙,现在北侧的大殿遗址已被拆除建房,只有山门、前殿和的倒塌戏台尚存,成为济南少数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城隍庙,是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尧摄影

 

济南山河 19939月摄于浆水泉水库 站在山顶上俯瞰济南的大气山水,让人感到胸怀壮阔。如此近距离的俯瞰济南风光,恐怕只有不停地去寻找和发现才行。著名摄影师罗伯·卡帕的曾说过: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还不够近。”——薛尧摄影

 

相随 1991623日 摄于馆驿街 24年过去了,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我们无法判断照片中的两位老人是否还健在。人老了,腿脚不利索了。到了这个年龄,人更能体味老来伴的重要。——薛尧摄影

 

老眼神 198510月摄于南门市场 不常见面的老姐妹,有啦不完的话。岁月是把雕刻刀,在她们的脸颊上刻满了岁月的作品。——薛尧摄影

 

隔辈亲 20014月摄于人民商场89号 所有的喜悦都写在祖孙二人的脸上了,74岁奶奶王克兰与9岁的刘婷婷在说悄悄话,这是天伦之乐的生动捕捉,也是济南市民生活其乐融融的一面。对于她们来说,生活不需要奢华,但一定要有亲情。——薛尧摄影

 

儿子的信 20022月摄于鞭指巷 每天一封儿子的来信,是他活下去的理由。老人姓赵,住在鞭指巷。他的全部生活就是每天给远在台湾的儿子写一封信,也依靠着台湾儿子的回信坚持着自己的晚年。——薛尧摄影

 

父式指教 19898月摄于马鞍山路 我无法得知,这位年轻的父亲跟儿子说了什么,但是可以从他的手势以及面部表情来判断,这位父亲在要求儿子做好一件事情。小朋友手里拿着奶盒,用眼神和父亲交流,留给我们不多的面部表情中,似乎有些不愿意。这就是温馨和幸福,不用太多的碎语,只看一眼就已入心。——薛尧摄影

 

护泉使者 20012月摄于芙蓉街 住在芙蓉街132号的金文厚,老屋前有眼淤了多年的泉池。老金多年来对泉一直有着深深的情节,过去一直忙于工作无暇眷顾它。退休后他终于有时间了,用铁锨、小推车将泉池中的淤泥一点点挖出,推走了几车淤泥,还挖出一块刻有南芙蓉泉的石碑,最终南芙蓉泉满池甘洌,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灌泉水。老金的善举,被邻居们称赞,因此也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护泉使者荣誉——薛尧摄影

 

奶奶的生日 200133日摄于芙蓉街 200133日,是芙蓉街43号王兆美奶奶的80岁大寿,远道来的莱芜、泰安的亲戚在小院子里为四世同堂的奶奶庆祝寿辰。满头白发的奶奶,穿着儿女新买来的大红毛衣,幸福满在脸上。因为这老屋子实在太小,合影时还有一群亲属进不来站在院子里了。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团圆,一份合家团圆的感动。——薛尧摄影

 

推着老爹看老街 2001517日摄于泉城路 这是泉城路改造之前的情景,一位名字和爱国一样却又有本地化的特色的年轻人李爱泉推着行动不便的老爹看看最后的泉城路。这条路在老人的记忆里,就像烙印一样,是不能被抹掉和忘记的。第二天,这条路就要被改造和拓宽,崭新的石板步行道和新颖的商埠将会替代四车道的柏油路和旧制门头,不知那时还能有多少熟悉的老字号、老商家?——薛尧摄影

 

老人的合影 20013月摄于芙蓉街 每位老人都十分重视这次拍摄,精心打扮后,都由几位家人陪伴,浩浩荡荡十分热闹地来到芙蓉街的巷子口合影。前来的9位老人中有6位颤颤巍巍拄着手杖,这就是岁月久远的标志。经过调查,芙蓉街片区当时共有1080岁以上的老人,可惜在拍照的当天,另一位老人因为身体过于虚弱最终错过了这场聚会,不能忘记那位老人,特意为他留下了第10个马扎座位。——薛尧摄影

 

买鞋 19905月摄于四里山市场 一对老夫妻坐在路边试穿刚刚从市场买回的新鞋,老夫研究并欣赏着鞋子的工艺,老妻聚精会神地将鞋带串好。人老了,也正如这双鞋子一样,左脚和右脚,相伴相随,谁也离不开谁——薛尧摄影

 

坚守阵地” 1989512日摄于舜井街 上世纪80 年代初,北起泉城路,南止黑虎泉西路的舜井街,作为山东省最早按专业商业街模式建设的街道,因舜井遗迹和专门经营电子产品而闻名。改革开放后出现在这条街上的商人,曾是济南最早的一批万元户——薛尧摄影

 

抓稳了 198942日摄于花园路 父母将两个孩子留在大轮自行车后座上,甚至没有把车撑起来,仅仅靠着后面稍大一点的孩子,抱着树作为支撑。孩子的装束,车上的提包,无一不在透露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许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坐在自行车横梁上长大的,自行车是那时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成员。——薛尧摄影

 

新生代 19916月摄于县西巷 一对现代派男女,骑着摩托车呼啸着驶进小街,时髦的年轻人给破旧的小街带来喧闹,时尚的色彩把朴素的小街点亮。上世纪90 年代初济南女人流行钢丝发,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钢丝顶立。而当时摩托车也不常见,一般的摩托车价格都不菲,属于奢侈品范畴。这样的装扮,这样的装备,跑在略显破旧的街巷中,在当时绝对拉风——薛尧摄影

 

晨练 198012月摄于黑虎泉畔 晨练市民的身后是承载了济南厚重历史的解放阁,当时还只是一方阁基,没有阁楼。现在,解放阁周围恒隆广场、世茂广场拔地而起,让济南由一座充满故事的老城变成商业CBD,而解放阁依然静静矗立在护城河边,讲述着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的变迁。——薛尧摄影

 

拉套 19917月摄于东关大街 一对夫妻吃力地拉着满满一车东西从小街上缓缓走过,他们拉的车,济南人叫地排车。在那个年代,人力地排车还是延续下来的最主要的劳动工具之一。也许正是这辆地排车,改变了一家窘迫的生活,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薛尧摄影

 

老宅 19915月摄于馆驿街 这是一个至少三进的老宅,三代人居住生活在其中:安详的老人、玩水的孩子、正在学习的年轻人。老宅是一部书,走进去,翻开它,昨天、今天、明天都写在上面。——薛尧摄影

 

白杨树下 19918月摄于四里山市场 四里山的露天演出,票友们听得聚精会神。从四里山北坡至经十路粗壮的杨树遮阴蔽日,见证着济南人对健康和休闲的追求和向往。现在,这里被英雄山文化市场和小吃街取代,过去的早市儿也纳入英雄山公园管理,依然是济南人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薛尧摄影

 

老墙 19893月摄于原卍字会省博物馆 在济南上新街南端,有一组气势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它就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字会旧址。它的独到之处,是创造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模仿宫殿大木做结构的典型实例,在全国也十分罕见。——薛尧摄影

 

河水清清 200451日摄于护城河 护城河边景色怡人, 一对恋人逛街走累了, 在河边歇歇脚。济南的护城河,是一条与泉城历史文明相伴而生的城市河流,也是国内唯一由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她将四大泉群众泉揽在怀中,缠缠绵绵流入大明湖。因了她的滋养,济南这座城市才繁华而不失清幽,厚重而不失灵韵。如今,见证了济南千年兴衰荣辱的老护城河,依旧恬静,清澈。——薛尧摄影

 

做旗袍 20014月摄于芙蓉街 芙蓉街的玉谦旗袍店在济南小有名气,店前的那副对联门前圣水芙蓉泉,旗袍世家数百年,是百年老店的真实写照。掌柜于仁谦出身于旗袍制作世家,他的先辈自清代同治年间就从事旗袍服装加工,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遵循的是百年来的祖传工艺。——薛尧摄影

 

初次拍照 19819月摄于千佛山 身着大襟衣褂的老妇忐忑不熟练的按下快门,初试的喜悦挂在脸上。30年前,相机还是奢侈品,能在春节或自己的生日时,和家人拍一张全家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而今天,相机早已从奢侈品、艺术品变成老百姓都买得起的普通用品。——薛尧摄影

 

母女 19906月摄于东门大街 一样的脸庞,不一样的衣着;一样的步履,不一样的脚。女儿搀着裹了小脚的母亲逛街,母女俩的衣着、体态和朴素的街道相映。照片中的老母亲应是中国社会最后一批三寸金莲裹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当时的人们以三寸金莲为美,使女性受尽折磨。——薛尧摄影

 

手拉手 19918月摄于四里山市场 过去的恋爱,如同尘封在旧唱片内的老歌,虽然曲律简单,但仍动人。那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拥抱、接吻等亲密动作绝对不敢示现公众场合。随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一步一步自由,手拉手逛市场的年轻人恋爱生活也会越来越多姿多彩。——薛尧摄影

 

洗澡 19977月摄于青龙后街 年轻的母亲在简陋的铁皮房门口给孩子洗澡,旁边,年轻的父亲也许刚刚务工归来正在洗手,屋里的陈设显露着生活的气息。生活虽不富足,但却宁静安然。这就是老济南人,把平淡的幸福演绎到淋漓尽致。没有大求,只有居家过日子的自足与常态,百姓们一辈子追求的,就是一个平安与祥和。——薛尧摄影

 

烧火头芯子 200610月摄于辘轳把子街 老人正在侍弄的,是老济南常见的空心热水炉。炉子高约半米,中间有圆孔,灌上水后,将木材或煤炭点燃放到炉子的圆孔内,就可以烧水了。点炉子的人家都知道,伺候炉子是门技术活,弄不好搞得满屋子烟不说,灰头土脸熏得眼睛都睁不开,这也是老济南人爱在门外生炉子的原因。——薛尧摄影

 

清晨问候 20013月摄于马市街 街坊邻里老姐妹清晨在街头相遇问候一下,拉拉呱,诉说家常。多年来,生活在老街上的邻里保留着旧时代传承下来的热情和睦。如今,老街改造了,一条条曲折幽深、古香古色的老街巷在不断消失。其实,消失的不仅仅是老街,老济南人这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消失。那时的家园、那时的邻居、那时的生活……也慢慢成为我们难以忘怀的追忆。——薛尧摄影

 

老字号 19916月摄于东门大街 中间买牛肉的女子身着当时比较流行的太太装,是用一种叫做泡泡纱的薄质面料制作的。上世纪70年代,绿、灰、蓝等色彩大行其道,人们尤以穿绿军装为美,大街小巷也都绿乎乎、灰蒙蒙的一片。改革开放后,随着时代的变迁,衣服逐渐进入了色彩缤纷的时代,女性可以尽情地用服装来展示自己。——薛尧摄影

 

戏水 19868月摄于护城河 孩子们在护城河边与水尽情亲近。新城改造后,老百姓有了更大的亲水空间。人与水之间是那样的和谐和亲密,从那些提着 水桶到泉边打水的老百姓和赤裸着在水中嬉戏的孩童身上,就能真切感受到济南人对自己所在城市的自豪感。整个城市的品位、普通百姓的生活品质,都因泉、因水得到了提升。——薛尧摄影

 

大米干饭把子肉 19907月摄于四里山市场 一块把子肉、一个酱鸡蛋、一块炸豆腐,再加一碗浇了肉汤的米饭,这就老济南人的一顿午饭标配。这一顿饭不过10来块钱,却吃出了老济南上百年的滋味。把子肉很普通,它比不上红烧肉的口感精致,也比不上九转大肠的卖相华丽;把子肉也不普通,它是济南的美食代表,是济南人忘不了老滋味儿,也是济南最原汁原味的美食回忆和传承。——薛尧摄影

 

早点 19907月摄于四里山市场 甜沫和油旋,是舌尖上的老济南。甜沫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最能自圆其说:最早并不叫甜沫,而是叫添末儿”——粥做好了,再添上点粉条、蔬菜、花生、调料之类的末儿,后来人们依其谐音雅化成了甜沫。油旋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薛尧摄影

 

对望 19896月摄于洛口 镜头对着机灵可爱的小猴子,小猴子的目光却转向了身后漂亮的济南姑娘。济南的街头,是不能用风花雪月的词语来描绘的,千百年的悠然岁月中沉积下来的历史厚重感,也映射到了济南女人的身上。穿着上,也是以素为主,就是名牌,也是素色,看不出张扬。济南姑娘大多看上去是沉静的,这种沉静蕴涵着无数的情感,情韵幽婉。——薛尧摄影

 

买冰箱 19875月摄于解放路 上世纪80年代,物质由匮乏渐渐过渡到丰富,在老三大件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新三大件的诞生。那时候的冰箱,没有动辄200多升的容积,也没有时尚华丽的外观,更没有风冷、无霜、零度保鲜等新奇技术,肯定的是,一台冰箱就是普通家庭步入现代生活的标志。——薛尧摄影

 

最可爱的人 19867月摄于济南工商河工地 挖河清淤工作是辛苦的,但是这位带着墨镜的兵哥哥,似乎还别有乐趣。黑黑的淤泥在黑色的墨镜下,会是怎样的颜色呢,这也许是一种苦衷作乐的心态吧。士兵们的举动,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谁是最可爱的人——薛尧摄影

 

一九烧烤 20076月摄于经 济南曾经最有名气的烧烤在经一纬九,后来演化成了烧烤一条街,随后火爆的回民小区,十个济南人八个都去过。济南烧烤已不只是一种餐饮方式, 它传递的是济南人生性爽快无拘无束的情怀。——薛尧摄影

 

打泉水1999223日摄于王府池子街 走出家门打水的老人,动作熟练优雅,每一步都一丝不苟。过去,很多居民家中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街上的水楼子去打。现在有了自来水,老济南人依然去打泉水,从小生在泉边、喝着泉水、在泉子里嬉戏的济南人,对其他渠道得来的水总是显得那么挑剔。他们不愿意用带着漂白粉味道穿过重重管道的自来水,宁愿手提肩扛去取那有记忆。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