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66年前的宣传海报,性教育那张太赞了
点击:  作者:佚名    来源:强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9-04-20 09:53:57

 

      最近,无意间看到了一组《儿童心理教育图》的系列知识宣传画。

我去查了一下,发现竟然是1952年上海新亚书店出版的。

 

这组66年前的海报,没有长篇大论的讲解,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寓意深长的故事。

它就是用最最朴素的语言,描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教育问题。

而宣传画中的教育理念,在我看来,就算放在现在也不过时。甚至可以说,依然能让家长们受益匪浅。

呐,这就一起来看看吧!

01

关于生的问题

妈妈,弟弟从哪里来的?

妈妈,我是哪里来的?

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的事实。

 

原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性教育了,而且也强调了不能欺骗,可现实中呢?上一辈告诉我们是捡来的,这一辈告诉下一辈是打游戏爆的,一家三代都没有血缘关系的吗?!

 “性教育不可耻,别等娃受到伤害再后悔。

02

关于死的问题

儿童对于死人会害怕或者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实告诉他,并可作比喻说:花草会死,小鸟会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这个字,在很多人那是个禁忌,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但其实给孩子正面解释死亡,也是在给他们讲解生命和爱的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喜欢美国心理协会的一个解释:

死亡代表一个人没有任何感受,不会感受到饥饿、口渴、恐惧或者受到伤害,不过这也代表着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可是对他们的记忆,是可以永远保存在我们的脑袋里和心里的。

死亡教育也是爱的教育,对生命的的敬畏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03

关于勇敢与害怕

破皮出血不嚷痛,从小要有勇气,不要让他怕高或爬走狭板,不要让他畏缩不劳动,不要让他怕黑暗。

其实我理解的这张图,不是说要逼孩子要去做危险的事情,只是告诉家长们不用过度保护孩子,不要让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一遇到挑战就畏缩,一有不顺就只知道哭

勇敢,也是孩子的必修课。

戴望舒的《寻梦者》中写道: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有足够勇气的孩子才能直面未来的挑战和失败,才能勇往直前,最终收获那金色的贝

04

关于嫉妒与公平

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后,我来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有个可以相知相伴的手足,真的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两个人一起打闹一起成长,一起分享快乐与烦恼,当父母老去,还能相互扶持,走过一程又一程的路。

可孩子不会天生就相亲相爱,还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引导,而公平,则是最重要的前提。

别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别把手足培养成了仇人

05

关于同情与爱护

鼓励小朋友喜爱动物,发挥同情心,滋养正常的情绪。

同情心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应该就是共情能力

被理解是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诉求,一万句我爱你,不如一句我懂你

共情能力好的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到他人的想法和情绪,能触摸到他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并用自己的善良,去帮助别人。

孩子多一些慈悲心没什么坏处,人间很值得。

06

关于好奇心

小孩并非有意破坏,只是想看看东西被撕破后是个什么样,给他一种代替物,让他去满足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这是一种难得的又不需要花大力气培养的品质,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保护这份好奇

温柔的对待孩子的问题和小调皮吧,和他们一起,边走边看,边问边聊,慢慢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

陪着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索吧,再回一次童年不好吗?

07

关于想象力

儿童富有想象力,有时会虚构故事,一个34岁的儿童说我家里有架大飞机,他是在说谎吗?并不是!

 

写到这想分享几句充满想象力的小诗给爸爸妈妈们: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晚上

我打着手电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当拐杖

我拄着一束光

冬天的时候

我的一颗牙齿掉了

春天来了

我的牙齿又发了芽

这些,都是小朋友写的,其中最小的一位诗人,年仅3岁。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

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孩子天马星空的想象力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也让他的人生有无限可能。

08

关于父母之爱

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适度的爱护儿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了雨水阳光一样,欣欣向荣。

 

对于孩子,我们当然要爱,但爱也要讲究方法。

在他们懵懂无知时,我们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和关怀,让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充满安全感;

而当他们开始懂事时,我们也要帮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不能一味的纵容。

父母真的是这世上最难的职业,因为你怎么做,都做不到完美,但其实,我们也不需要完美,因为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绽放。

这一套1952年的教育海报,有没有对爸爸妈妈有一些启发呢?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