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认为,资本主义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后期为垄断资本主义。两者的分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性的事件,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同西班牙争夺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等殖民地的战争)和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争夺南非的战争)。因为这两场战争,都是资本主义大国之间为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根据当时学界流行观点,把所谓“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称之为帝国主义,即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大鱼吃小鱼”的竞争过程。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期间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强化了资本之间的竞争。在这一剧烈的竞争过程中,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了一批大企业,组成了辛迪加(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垄断组织)、卡特尔(同业联盟性质的垄断组织)和托拉斯(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垄断组织)等垄断组织,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除了垄断这一基本特征以外,同时还具有:银行资本与工商业资本结合,形成金融寡头(资本实力壮大);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对殖民地掠夺的深化);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帝国主义国家拉帮结派);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殖民地资源枯竭)等特征。帝国主义这五大特征充分证明: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包括国际范围资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三大矛盾(国内的阶级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日趋尖锐,更大大地激化了其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还客观地存在着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早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如意大利曾是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关系的国家,后被葡萄牙、西班牙超过;17世纪时,荷兰又超过葡、西,成为第一个商业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中期,英国再后来居上成为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这一不平衡规律不仅没有消失,相反,反而进一步加剧了!
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率先采用最新技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很快便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英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一;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也超越英国,排名世界第二。
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乃至军事力量的不平衡。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不但在经济上,连政治、军事力量也都超过英、法等国,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旧有平衡。其时,“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产生了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强烈欲望。德皇威廉二世公开叫嚣:德国也要有“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泛德意志同盟”等民族沙文主义组织,大肆鼓吹向外扩张“理论”——德国民族文化“优秀”论,要求同“盎格鲁——撒克森帝国”一决雌雄。
欧洲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加上复杂的历史恩仇与现实的政治算计,环绕法德矛盾、争夺巴尔干和英德竞争而展开(其中英德国竞争又具有争夺全球霸权的性质),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1882年德、奥、意三国形成了“三国同盟”(1879年德、奥签订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加入);1907年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1904年签英法协约,1907年签英俄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为实现自己的野心,双方积极扩军备战,在世界各地制造紧张局势,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一触即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市场和原料基地,为了争夺、控制地区与整个世界的霸权,帝国主义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终于不可逆转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引爆大战的火药桶是“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半岛,长期处在奥斯曼土耳帝国的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半岛上的各被统治民族,像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纷纷争得了独立。然而,欧洲各帝国主义乘机插手半岛事务,力图扩张各自的势力。20世纪初期,这一争夺进一步加剧,尤以俄国同奥匈帝国之间的争夺为最。1908年,奥匈帝国公然吞并了——与塞尔维亚同一民族、并希望与其结合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极大地激化奥、俄矛盾(俄国以“支持斯拉夫兄弟”为名成为塞尔维亚的后台,竭力在半岛扩大影响),双方剑拔弩张。
1913年,新一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露端倪。这一年,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其中汽车产量减少一半以上,煤产量下降50%,钢铁产量削减了1/3。正在积极备战的德国和英国也不例外,德国的钢铁销售量减少了16%,建筑业削减了20%,小汽车和摩托车的产量分别减少了11%和22%。英国的工业产量下降了10~20%。法国和日本同样不能幸免。面对危机来临,帝国主义国家力图通过挑动战争来逃避危机。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去新被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首府萨拉热窝。这次军演明确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愤怒。结果,皇储的车队在萨拉热窝街头遭受袭击,皇储夫妇双双毙命。上演了一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萨拉热窝刺杀案发生后,德奥集团决心利用这一事件挑起战争。奥匈帝国立即宣布总动员,认为“现在是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时候了!”德皇威廉二世,则把此一事件当作是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坚决主张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英国表面上主张尽一切可能防止“暴风雨”发生,背地里却挑动、怂恿俄国对德进行战争。
7月23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令在48小时内接受下列条件:制止一切反奥宣传和行动,惩办进行反奥宣传的官民;由奥匈帝国派员会审刺杀事件凶手等丧权辱国苛刻条件。25日,塞尔维亚复文,接受了除奥国派员参加会审一条之外的全部条款;但战争仍不可逆转地爆发了。
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30日,俄国进行总动员。随后德国要求俄国取消总动员并以战争相威胁,遭拒。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3日,德再对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包括南非联邦、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4个自治领)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8月23日,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对德宣战。其后,土耳其、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
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进行,分西线、东线和南线:西线在德、法边境,由英法军队对抗德军的进攻;东线战场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由俄军对德奥军队作战;南线为巴尔干战场,由奥匈帝国军队对俄、塞军队作战。西线战场战斗最为激烈,先后发生过大规模的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死伤惨重。仅凡尔登会战,法、德伤亡数就达100万人(法55万,德45万),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
战争规模不断地扩大,渐次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和美洲。意大利原属同盟国阵营,1915年出于利益投机,转为协约国阵营作战。美国开始以“中立”名义,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在胜负基本定局形势下,1917年加入协约国阵营对德作战。到1918年,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约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75%,卷入了这场战争。
“一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是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一场大屠杀,是一场非正义之战。尽管塞尔维亚和比利时卷入战争是被动的,具有捍卫国家主权的正义性质,然而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性质。
大战历时4年多,1918年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先后投降,战争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整个战争双方动员了约7,000万人参战,有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消耗直接军费1800多亿美元,间接费用1500亿美元,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算。
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巨大的灾难也促进了世界人民的觉醒。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场活生生的“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悲喜剧。除了灾难,“一战”的另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范围内极大地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列宁主义的诞生
1861年的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俄国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80年代,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并形成了一批资本主义大工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也完成了向垄断阶段的过渡。由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这又严重阻碍了它的发展步伐。垄断资本与沙皇制度、农奴制残余相结合,最终成为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地依赖外国(主要为法、英)资本,这就使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西方。对东方来讲,俄国是个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对西方来说,它又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与附庸。
不彻底的农奴制改革,使沙皇俄国在旧矛盾基础上增添了新矛盾。俄国劳动人民身受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与压迫,更遭受沙皇专制制度的严酷的政治迫害,这使社会矛盾显得特别复杂与尖锐。在俄国,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有沙俄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有沙俄帝国主义与其他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早从19世纪70年代起,俄国就掀起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民粹主义运动(后蜕化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80年代起,俄国工人运动兴起。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牙创立了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组织——劳动解放社。在俄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普列汉诺夫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把20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为“工人阶级劳工斗争协会”,为俄共的创建准备了条件。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明斯克召开,来自全国的9名代表出席(列宁因在西伯利亚遭流放未能出席),宣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但实际上既未制订党纲、党章,也未确立统一的领导,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很快被沙皇政府破坏。所以实际并未完成建党任务。
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后又移至伦敦)召开,会议围绕“要建立一个怎样的革命政党?”问题(要不要有严格组织纪律?要不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两派:布尔什维克(多数派)与孟什维克(少数派)。最后,以列宁领导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党获胜,完成了建党的任务。同时,标志列宁主义的诞生。
1895年恩格斯逝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丧失了一位把握革命航向的导师,以伯恩斯坦为首的修正主义分子,掌控了第二国际的领导权,修正主义思潮随即泛滥起来。伯恩斯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自居,鼓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需要“修正”。他否定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性,反对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宣扬阶级调和,主张“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是资产阶级思潮在工人运动内部的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瓦解无产阶级的斗争,改变策略,以一部分超额利润收买了一批“工人贵族”和“工人官僚”,以及工人运动队伍中的一些小资产阶级分子,让这些人成为它们的代理人,从内部破坏工人运动。这些人也就成了修正主义泛滥的社会基础。
列宁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联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除了理论上对修正主义进行批判以外,这一斗争还特别体现在斯图加特大会上。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帝国主义大战迫在眉睫。1907年,第二国际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召开代表大会(由参加第二国际活动的各国工人政党派代表参加)。中心议题是:国际工人阶级应该怎样对待未来的帝国主义战争?列宁率领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在列宁的努力下,联合德国党的左派领袖倍倍尔、卢森堡等人,这次大会通过了决议草案和修正案。明确指出:
当今在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工人阶级要用合适的手段阻止战争的爆发。如果战争终于爆发,工人阶级有责任尽快结束战争,并尽一切力量利用战争引起战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去推翻资本家的统治。“斯图加特大会决议”是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重要文献,成为其后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1914年,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在修正主义思潮的腐蚀下,第二国际各国党的大多数领导人,堕落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他们在“保卫祖国”的幌子下,纷纷背弃了“斯图加特大会决议”,公开支持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各国无产阶级为本国的资产阶级利益去相互厮杀。唯有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立场,响亮地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的口号,并为实现这一口号而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原是帝国主义锁链中最薄弱的一环。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400万青壮劳力脱离生产上前线当兵,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工厂关闭。战争很快把资源耗竭,引发物价飞涨,食品奇缺,黑市横行。资产阶级和地主乘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广大工农群众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前线,军需品严重不足,士兵们连步枪也配不齐;后方,燃料严重不足,运输困难,工厂减产,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战争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反战运动不断高涨。
1917年初,首都彼得格勒首先爆发反战示威游行,紧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和其他一些大城市。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根据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发出传单,号召起义,打倒沙皇专制政权。第二天彼得格勒工人首先响应,发动起义;随后沙皇从前线调来镇压起义的军队,也转到了起义方面。3月12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逮捕了沙皇将军和大臣,释放政治犯,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首都起义推动了全国各地革命,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正当布什维克党人在街头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乘着许多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尚被关在监狱之机,孟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苏维埃中窃取了领导权;随后又勾结原杜马(沙俄国会)代表一起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中央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地方的工兵苏维埃政权。
二月革命是列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革命战争”思想的胜利,但这只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府。4月16日夜,列宁从瑞士回国,在彼得格勒广场受到成千上万工人、士兵的热烈欢迎。列宁站在装甲车上发表演说,号召人民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第二天,列宁在党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报告(即《四月提纲》)。明确提出:
沙皇制度推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现在的任务是:革命必须由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建立新型的苏维埃共和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提纲特别指出,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还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能摆脱战争、求得和平。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这一革命发展的和平策略方针。主张没收地主阶级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由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列宁的《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的发展指定了明确的方向。
布尔什维克耐心地在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群众运动不断高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妄图通过在前线发动新的军事冒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结果制造了又一场惨败。当彼得格勒50万群众上街抗议示威时,临时政府居然公然武力镇压,当场死伤群众400余人!一手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
七月流血事件后,布尔什维克再次被打入“地下”,列宁再一次暂时隐匿起来。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写下了《国家与革命》一书,提出:只有采用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六大,正式制订武装起义总方针。会后,全党全力投入武装起义的艰苦准备。
9月,布尔什维克党又通过发动革命群众,粉碎了科尔尼洛夫叛乱,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下旬,列宁秘密由芬兰返回彼得格勒,党中央正式作出武装起义的决议。会后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革命军事委员会,后又选出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人组成的领导起义总部。
就在布尔什维克全党积极准备起义之际,反对起义的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竟在孟什维克的报纸上公开发表反对起义的文章,泄露了武装起义的机密。在这关键时刻,面对临时政府的镇压,列宁果断地建议党提前实施起义计划。
1917年11月6日,列宁来到了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起义。从当天晚上到第二天清晨,一支支起义队伍,占领了除冬宫以外首都的所有重要战略目标。7日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军舰的炮声中,工人、革命士兵攻克了临时政府的最后窠穴——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从此,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日而永载史册。
就在攻打冬宫同时,全俄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天,大会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谴责了帝国主义战争,建议一切交战国签订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大会还选举成立了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农政府。随后,又经历了三年的国内战争,彻底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建立,新生的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地壮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从此,人类文明社会开始进入它的第二阶段(高级阶段)——理性自觉的发展阶段。成为变“金”字塔式的不平等的私有制社会结构,为“柱”式的平等的公有制社会结构的开端。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钱昌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加深
2018-07-28•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