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罗堃:汉语标题特点的再认识——远距单向、韵律亲和
点击:  作者:罗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07-08 09:19:57

 

       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整篇文章或整部著作的眉眼”,可见标题之于正文的重要性。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阅读开始进入读题时代”,读者首先通过阅读标题来了解资讯,再决定是否继续关注正文内容。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标题制作者在遣词造句、形式排版等诸多方面奇招频出,有的甚至不惜剑走偏锋”,扭曲夸大相关事实,成为受人诟病的标题党。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标题的价值所在。正是由于其所具备的特殊价值,吕叔湘先生就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标题要作为专门学问来研究

长期以来,标题研究受到文学、新闻传播学、翻译学诸多学科领域的关注,成果颇丰。语言学领域的标题研究旨在对比标题与正文的语言表达差异,总结标题语言的使用特点,进而为标题制作提供一定的语言规范。现有研究将汉语标题的特点概括为两类:一是形式上的短小精悍。根据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明文规定,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控制在12个字以内。二是表达内容上的创新,即标题需要通过特殊的语法形式、词汇手段与常规表达拉开距离,以达到吸引读者注意的目的。

这两个特征概括来自于学者们对标题的直观印象,客观公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标题语言研究,如尹世超的《标题语法》、刘云的《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均受此影响。但是,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科学化与精细化,我们发现,上述两个特征概括难以解决相关问题。标题语言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特殊的语言形式,而这些语言形式为何产生,直观经验式的回答难以给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因此,有必要对标题特征进行重新概括。本文从语体学、韵律语言学角度出发,将汉语标题特点概括为两点:远距单向、韵律亲和。

所谓远距单向是指标题交际距离较远,属于严肃正式语体,其信息流动呈现单向性。已有研究显示,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会影响到语言要素的使用。冯胜利先生将距离关系与语体机制联系起来,提出交际距离是语体正式与否的内在机制,说话人通过变速度、变韵律等语音手段,以及变词汇、变结构等语法手段,来表现、确定和改变与听者之间的距离,推远距离产生正式严肃语体,拉近距离产生亲密随意语体。在这一视角下观察汉语标题发现,汉语标题属于远距离的严肃正式语体,并且标题制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流动呈现单向性。具体表现为两点:第一,在空间距离上,标题制作者与其受众一般不在同一个话语时空内,并且双方不会以标题为媒介进行交流;第二,在心理距离上,标题制作者与其受众之间往往是一对多的交际关系。换言之,标题的主要功用价值在于信息传递,而非互动交流,因此信息的流动是单向度的。

信息流动的单向性是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很多严肃正式语体均不具备这一特征,比如诗歌。与标题一样,诗歌亦属于严肃正式语体,但诗歌可以作为媒介进行交际,唱和体诗歌就有交际功能,诗人通过诗文作品切磋诗艺、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由此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通。

标题的语言运用受到远距单向特征的影响,其中的使用就是证据。众所周知,汉语中有两个”,一个是动词后的1”,另一个是句末的2”。二者的差别是,“1”表完成,其对句法语义环境的依赖性较强,“2”表事态变化,其与话语环境关系密切。更进一步讲,“2”的出现需要一个互动的话语环境,即说话人与听话人应在同一个话语空间内,双方交际距离较近。而标题中的使用情况是,允许1”,严格限制2”。例如,标题党赚了眼球丢了节操》(《人民日报》 2017126),此处的均为1”,并且不能插入2”。原因在于,“2”需要近距交互语境,而汉语标题的特点是远距单向,缺乏互动性,因此不能允准2”出现。

汉语标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韵律亲和韵律亲和的意思是,汉语标题常常使用自然谐律的音步结构,在表意相同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使用相对紧凑的句法结构,舍弃较为松散的组合形式。

从整体形式上看,汉语标题齐整谐律,富于音乐性。比如对仗式标题,《当好守夜人 筑牢安全线》(《人民日报》 2018418)《画好同心圆 筑梦新时代》(《人民日报》 2018316),该类标题匀称整齐,节奏感强,便于记忆传诵。就具体韵律结构而言,汉语标题偏好较为自然的韵律结构,如七字串的组合有[4+3][3+4]两种韵律形式。研究表明,其中较为自然的形式为[4+3],而汉语标题中只能出现自然的[4+3]式韵律结构,排斥[3+4]式结构,像《临危受命丘吉尔》(书名)《我的团长我的团》(影视剧名),即使我的团长”“我的团二者为并列关系,也不能调换位序,形成[3+4]式韵律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表面上看汉语标题形简义丰,但从语体与韵律角度去考察,汉语标题的实际特点却是远距单向、韵律亲和。这两个特点制约了标题中的语言使用,同时也将汉语标题与其他语体形式区分开来。

(本文系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SK17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原标题:罗堃:汉语标题特点的再认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