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课题亟待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来“三个倡导”的基础上可由原来的“24字”扩充为“30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共享,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引言
我们知道,十年之前党的十八大确立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入了新征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课题亟待探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性
进入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增强以下“两个重要性”认识尤为重要:一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支撑中华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指南针和行为准则,发挥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重要作用。这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其强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持之以恒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硕果彰显。资料显示:我们以2017年Ipsos民调为例,这个民调指出90%的中国人认为自己国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同一个民调,美国人认为自己国家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比例是35%,法国是最低的是12%。二是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重要性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道德风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然要求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赋予其与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新内涵。
2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发展的时代要求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规定了不同维度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目标,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三个层面价值目标的表述均为两个字四项要求,语句简明简洁,对称工整,从理论层面来看,它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从实践层面来看,它已经被亿万民众所熟读牢记并内化于人和外化于行,发挥着精神引领的巨大作用。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应遵循“三个层面”的基本框架。
2.1 适应时代要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增加“美丽”一词
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报告中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报告中所阐述的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要求是完全一致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时期的国家建设奋斗目标决定着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务必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时期的国家建设奋斗目标。如果要衡量和比较国家建设奋斗目标与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地位孰轻孰重的话,前者是主题和根本,后者是副题和从属。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也在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其内容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很显然,新时代国家建设奋斗目标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美丽”一词而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上述逻辑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美丽”一词,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增加“美丽”一词,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要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而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十多年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短板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奋斗目标中群众反映极为强烈的重大难题。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之所呼,民址所福。
2.2 适应时代要求,社会层面价值目标增加“共享”一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层面的最基本的价值目标的话,那么共享共富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层面的本质性的价值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理论角度来讲,社会层面价值目标增加“共享”一词,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要求。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是人民群众,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本质特征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和共同富裕。共享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和共同富裕的基本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而“美好生活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极为重要的表述中,都深刻蕴含着“共享”这一本质特征的要求。
从实践角度来看,它顺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开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同样,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邓小平同志也强调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迈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着重强调: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在共享发展政策实施进程中,我们提出“蛋糕”的做大理论和“蛋糕”的分割理论。“蛋糕”的做大理论,就是要充分调动14亿多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奋发有为地做大做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个大“蛋糕”,以此奠定共享地坚实基础。“蛋糕”的分割理论,就是把日益做大做强的“蛋糕”分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得到充分彰显,大力提升全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还要正确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基本原则:即共享的覆盖面上,注重的是全民而不是一部分人,更不是少数特殊人,要人人有份,各得其所;共享的内涵上,注重的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性的成果和人民群众所能享受到的所有合法权益;共享的建设上,注重的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尽责,人人贡献,发挥全民性的群体力量和集体的大智慧;共享的进展上,注重的是扎实推进,铢施两较,坚决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的裹足不前、好高骛远、口惠而实不至等错误性的具体问题,正确把握好“度”的科学性。
2.3 适应时代要求,公民层面价值目标增加“自信”一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最有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为此,自信应该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重要价值目标。
回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有近代之前我国发展长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自信,更有近代社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暗无天日悲惨的自卑境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奋起抗争,其结果均已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历经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百年持续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历史进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和勇毅前行的坚定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进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融合以及其中的惊涛骇浪和暗流险滩,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状态就是要坚定自信,准确的说是要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唯一正确的必由之路,开辟出了伟大而光明的航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唯一正确的科学理论,是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性制度保障,确保伟大复兴之路始终走在正确的大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坚实、更广泛、更深厚的坚实基础,让我们前行步履更为慷锵有力。自信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一项重要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又一非常重要的突出亮点和显著特征。
增强中国自信,青年人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特别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很显然,这里的“志气、骨气、底气”就是做中国人自信的强大力量。“志气”就是坚定的决心和勇气。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内,少年周恩来所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极为醒目,它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其发奋读书的目标聚焦于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我们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应该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的人生座右铭;“骨气”就是刚强不屈宁死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如古语所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堪称做中国人志气的光辉典范。他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对村民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应该铭记在心,特别是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高层次学子,要经得起西方反华势力的各种花样翻新严峻考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底气”就是内心最强大的力量。不容置疑,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文明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发展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如著名学者张维为所说:中国人要自信,让我们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给我们的对手!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发展的探究结论归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显著的规律性。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是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丰富发展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时俱进、丰富发展而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由“三个全面”丰富发展到“四个全面”,之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将其与时俱进、丰富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按照我们党的事业与时俱进、丰富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的规律性的要求,本文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来“三个倡导”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为“三个新倡导”,由“24字”扩充为“30字”,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共享,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金一南.魂兮归来[M].北京:联合出版,2015.
作者:马国福 中共濮阳市华龙区委员会党校;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