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张志坤:当代中国谋私力量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点击:  作者:张志坤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27 07:04:51

 

1.jpg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情怀,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更是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推崇备至,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在这种精神的鼓舞鞭策下,古往今来都有一些中国人不谋私利、夙夜在公,他们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为天下之公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蹈海。古往今来,这等万众敬仰、万代尊崇的仁人志士多得不可胜数。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这样的人更是烂若繁星、浩如烟海,他们都曾汇聚成澎湃“天下为公”而不谋私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与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事实证明,毛泽东主席的话,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做到了。

当代中国也是这样。不管对现时代社会道德与道义属性有着怎样激烈的争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中国社会确有一群胸怀天下、一心为公的人,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为公而不谋私的骨干力量。

但是,与此相对应,古往今来,中国也从来都有矢志于谋一己之私的人,他们同样构成庞大的势力群体与社会力量,对中国社会施加不可估量的影响。有的甚至不惜因一己之私而出卖国家、出卖民族。比如汉代的中行说,比如宋代的秦桧,再比如现代的汪精卫等,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惊人的破坏。这是古往今来的普遍现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文化在中国始终盛行不衰就是证明,中国社会经常遭遇可怕的历史退步与社会堕落也是证明。

当代中国也是这样,不管当今中国的成绩与进步多么卓越辉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现如今的中国存在庞大的谋私群体与强大的谋私势力。


认真剖析这庞大谋私力量都是谁,都在怎样谋私而不为公,这是完整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全面辩证评价当代中国的理论前提。

首先是市场谋私,在经济上打牢私有的制度基础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市场是谋私的最大平台,依托市场而形成市场经济把社会个体的发财欲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谋私逐利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在市场空间到最大程度的肯定,得到最高水平的发挥。谁发财谁是英雄,谁赚钱谁就实现人生的辉煌,这是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最大的潮流,如果说当代中国有什么大潮的话,这就是最显著最突出的大潮。中国市场承载着最大规模的谋私群体,培育和涵养了当代中国最大和最澎湃的谋私力量, 其突出代表是新兴资本势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市场谋私驱动之下,私有形式发展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制度形态,私有力量因此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成为相当重要的社会存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与制度形态又反作用到社会层面上来,驱动越来越多人把谋私当做最高理想,当成核心与终极的人生追求,二者如同风助火势、火助风威一般交替助长上扬。如果评价与评估当代中国私欲泛滥澎湃的最大策源地在哪里,则非此莫属。

进一步向官场挺进,在政治上扎下牢固的权力根基

当代中国官场谋私现象相当严重。一般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时期,官场上的主要弊端是特权问题,属于官僚主义范畴,或者是封建主义的余毒。改革开放以后,“当官”与“发财”之间打通层层壁垒,二者迅速靠拢结盟,以权谋私泛滥成灾,出现了市场谋私向官场挺进,官场谋私向市场延伸,权力达官与资本贵族二者有机结合、结成神圣同盟的壮观景象,从而导致当代中国官场从上到下曾经发生大面积的塌方。十八大以后,声势浩大的反腐败及其惊人的战果战绩就是证明。

中国官场之所以出现这等严重的问题,应该说,相当程度上归功于发财致富的驱动。发财致富的欲望不但驱动了市场上芸芸众生,也强烈地刺激着官场上的芸芸众生,其中的一些人信奉私有、赞美私有、歌唱私有,视私有为神圣,他们同市场上的私有力量同气连枝、志同道合,于是,私欲膨胀之下,就不再把当官做为公的舞台,而是当成谋私的平台,当成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甚至赤裸裸地将当官作为搂钱发财的手段,这也是明摆着的事实。

所以,尽管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但谋私力量已经深入官场之中。十八大以后直至现如今,各级官员前腐后继不断倒下的事实,就是无情的证明。这些事实说明,中国官场存在并活跃着一支强大的谋私力量,谋私势力在政治上扎下了牢固的权力根基。

更高层面在舆论场,谋私在思想上奠定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私有究竟对不对,在道德与道义层面是不是立得住?究竟应该天下为私还是天下为公,孰是孰非?这是一个在思想逻辑上必须给出答案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如果私有及其资本形态的发展带着罪恶与血腥,那么至少它的这部分功能就理所当然应该被唾弃与埋葬;如果私有神圣、私有万能,那么就应该人人皆私、天下皆私,相应地,就要把“天下为公”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几十年来的当代中国思想舆论界各种矛盾冲突、万千气象,归根结底,其本源就在于对私有问题的不同认知。

舆论是行动的先导。与私有经济及新兴资本势力发展壮大相伴随,当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为天下之私以及化公为私树碑立传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上下内外与台前幕后各有侧重专攻,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缔造和构建并完善了当代中国有关私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们本着“为富人说话”的基本态度,几十年来在中国大声疾呼,“私是人类本性,也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基础,要肯定私利,反对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使私心从破坏力转向创造力”,为私有神圣、为私有万能营造强大的思想舆论,成为推动和促进中国私有化发展的最重要精神力量,为私有制在中国全面和全方位开疆拓土坚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私有的思想理论力量是市场谋私势力的精神导师。在力量组合上,他们之间属于孪生兄弟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位著名经济学家曾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在乎拿资本家的钱。不拿资本家的钱,我拿谁的钱!”



上述几股谋私势力在中国的存在,并呈越来越充分的展示,使人们对他们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化。不同视角下当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可以作为广泛共识的大概有如下几点:

其一,当代中国最强大的谋私势力是谁

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清楚,那就是中国的新兴资本势力。这一势力包括市场上的新兴资本集团,也包括官场上的同盟军与代理人,还包括舆论场上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们共同组成了当代中国最强大谋私势力,已经成为影响和左右中国发展空前巨大的社会存在。

其二,权力、资本及舆论三股势力合流归一的问题凸显

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资本不可能满足和止步于市场空间,正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兴资本必然要派生自己的政治影象,必然要打造自己的思想舆论场域,这已经不成其为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值得注意的大问题是,上述三者合流归一将发展到什么层面和什么水平,这才是要害与关键。这既是一个要在实践中加以把握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要在理论上加以诠释的政治问题,关乎中国社会的走向与性状。目前看,有关这个问题并没有相应的答案,或者谨慎一些讲,答案并不完整全面。

其三,为公与谋私两种力量之间的斗争客观存在

既然中国存在为公与谋私这样属性截然相反的两种力量,那么彼此之间就不可能相安无事,更不可能互相帮助,实现战略互信、合作共赢。简单地说,谋私力量不可能“不忘初心”,而为公力量则不可能心存“私有万岁”的情感,于是,二者相互对峙、对立进而冲突矛盾就不可避免,就始终有一个谁主谁次、谁服从谁的问题。坦率地讲,照此趋势,历史的车轮照样还要行进到谁战胜谁的那一刻,所谓风云再起是也。谁战胜谁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或者说,还要留待未来加以解决。



这样看来,谋私势力在中国继续发展壮大,所带来的问题注定要很多、很深、很大,更给人们带来诸多思想上的困惑与拷问。笔者所关注的主要在于如下几个:

第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辉煌成就,这究竟是为公所推动、所铸就的业绩,还是谋私逐利的结果。在这个重大的政治与历史问题上,潜伏着发生激烈对抗的隐患。

事实上,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历来存在两种不同路径,即公有制路径和私有化路径,不同路径之下所造就的结果有本质的差别,孰高孰低、孰优孰劣,这是一桩公案,现在有争论,今后的争论将更加激烈。

第二,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值得注意。

从自我革命的角度说,这种形式革命能否阻断谋私势力向执政党内部挺进的通道,这个问题将相当关键,这是扬汤止沸还是釜底抽薪的区别;从社会革命的角度来说,自我革命的成果将怎样作用于社会革命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自我革命将怎样引领社会革命,彼此之间搭建什么样桥梁,这也是关乎中国战略前景与历史面貌的大问题。

第三,发财致富与革命精神二者能否共存得兼。

从精神层面而言,当今中国社会主要有两种精神在深层面发挥驱动作用,一是革命精神,二则发财致富精神,这两种精神都构成可观的动力机制。但已有的历史经验证明,不管任何人,只要致力于发财致富,就必然要在相当程度上丧失革命精神,任何革命者都是这样。资产阶级革命是这样,无产阶级革命也是这样,古今中外都概莫能外。

这样的历史经验,在今后是不是可以被束之高阁尘封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则“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大概就可能同发财致富做到一体共存了,共产党与有产阶级也就可以得兼并蓄了。如若不然,则如何阐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并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阶级属性及其政治地位,依然面临重大理论拷问的空前难题。

总之,读懂当代中国,一定要读懂中国的谋私力量。不读懂这个新兴势力,所谓读懂当代中国,就可能要失之于片面与偏颇了。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