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武志: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纪念敬爱的周新城教授
点击:  作者:武志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1-02-23 08:52:15

 

1.webp (5).jpg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周新城教授】

【提 要】经济学是道术结合,术者,技也;道者,信仰也。周老师是以信仰来做学问的典范。他在国家大义和人民利益面前,从来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他更加令人敬佩之处。


2020年10月20日晚惊闻周新城教授去世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非常震惊并深感悲痛。经济学界失去了一位泰斗和坚强不屈的马克思主义斗士。印象中他身体一向很好,而且80多岁讲起课来情绪高昂,走起路来精神抖擞,课外还经常带学生爬山,觉得他活到90多岁完全没有问题。10月5日他刚在昆仑策网上发表了长达3万6千余字并引起很大反响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容忘却——纪念建党100周年(见【附录】),但开头就讲“鸟之将死,其鸣亦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近乎临终交待的话,完全不符合他那种不服输的斗士性格,估计他当时心中已有预感,现在再回看这篇文章更是让人唏嘘不已。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期间专门上过周新城教授的课,当面请教过他许多问题,在近距离的和他多次交流中,周老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一直想写篇文章来纪念他。

第一次认识周新城教授,是在我上世纪90年代在兰州商学院读大学时。1997年初周新城教授来学校做学术报告,他当时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也是学校聘请的兼职教授,地处偏远地区又渴望知识的师生们非常珍惜聆听名校名教授做报告的机会,因此容纳数百人的学术礼堂座无虚席。现在仍记得周老师报告的题目是《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时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是理论界的新课题,不仅报告的内容丰富精彩、学理逻辑严密,而且讲课声如洪钟、激情洋溢,全场的气氛被周老师彻底点燃,让人充分感受到经济学大家的风采,以致毕业后很多年后这种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2015-2018年我有幸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政治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旗帜,大师云集。我当时想,如果不利用千载难逢的机会,认真听大师们的课和请教问题,那就如进宝山而空返。因而读博时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旁听很多名教授的课。周老师这时已经是人民大学的一级教授,在一次课堂上正好遇见了他的博士生高露,表达了想听周老师的课的想法,她告诉我周老师每周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开授课,且非常欢迎其他学生参加。时隔多年后再见到周老师的时候真是有点认不出来了,当年满头黑发、腰杆笔挺的中年人,变成了满头白发、略显驼背的老头,但丝毫没有改变的是他精神饱满,讲话声音洪亮,充满激情,讲到兴致处开怀大笑,当然学术造诣上是更加炉火纯青。通过近距离的上课感受到周老师的学术风范和个人魅力,整个课程学下来,我受益匪浅。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周老师是大家,但架子不大,准确地讲,他为人非常随和、谦逊,丝毫没有架子。无论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他请教问题还是节日问候,他总是很快且认真回复,而且最后总是署名“周新城”三个字,令后辈非常感动和敬佩。

周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之所以被大家深深的敬重和怀念,不仅因为他是著名经济学家和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而且是因为他退休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本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本该过着和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但他依然站在教学和科研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一方面作为高校人民教师,他继续兢兢业业授课和带博士生、硕士生,深得人民大学师生的爱戴。他退而不休,继续以高校做理论宣传阵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为国家和学校培养栋梁之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给社科院的网络课精心备课。另一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周老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而且非常高产,80多岁还经常刊发高质量的文章,并参与编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赢得学术界同仁的敬重。他老骥伏枥,继续钻研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坚决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做斗争。他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学术见解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学者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经济学作为经世济民之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家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改革、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的制订中。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所主张的政策代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利益,因而经济学界不可避免地存在左、中、右的各种观点和激烈交锋。老实说,周老师如果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不参与争论,那么以中国人民大学在经济学界执牛耳的地位,以他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研究生院院长的身份,门生遍天下,自然会备受经济学界的尊崇,安享幸福的晚年。然而这恰恰是周老师不“圆滑”、不“聪明”甚至“顽固不化”的地方。经济学是道术结合,术者,技也;道者,信仰也。周老师是以信仰来做学问的典范。他在国家大义和人民利益面前,从来都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他更加令人敬佩之处。

经济学理论上的争鸣、商榷甚至交锋,不仅有利于学术本身的交流进步和健康发展,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对于指导实践极为重要,事关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学者们通过学术争论,方能相互借鉴,做到不“左”不右,为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和深化,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富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因而经济学界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甚至争吵,不仅是积极、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须的。然而这种相互商榷的良好的学风,一段时期被“不争论”所压倒,变得各说各话,甚至出现一种极端,压制争论,不许对方说话,用扣帽子和贴标签的简单粗暴做法代替了激烈但有益的学术争论。周老师因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不断地发文章对错误的理论和思潮进行批判,也被学术界一些人贴上“极左”的标签。但实际上,一则周老师并非“极左”,而是实事求是;二则反右和“极左”不是同义词。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需要严格区分左和“左”,左是代表先进、积极的含义,带引号的“左”是特指无产阶级政党出现的不顾客观实际条件的制约而犯的激进主义错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释放出制度的优越性,重新焕发出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周新城教授是国内最先一批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者之一,他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提出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理论。他1997年初就在兰州商学院等高校做讲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进行大力宣传,邓小平理论1997年9月被写入党章,1998年正式出版《邓小平理论概论》高校教材。这说明周老师是与时俱进,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进行理论创新,因而他做学问不仅不保守,而且根本不“左”,更和“极左”沾不上边。

周老师被贴上“极左”的标签,主要是因为他坚决同理论界的极右的观点做斗争。但很显然,反右和“极左”不能划等号。马克思主义历来既反“左”,也反右。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运动实践中,一直是既反对“左”倾冒进主义,也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这种做法自始至终贯穿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各个时期和指导德国、法国等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建设中,有力地帮助工人阶级在理论和思想上走向成熟。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历来认为“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1】。他强调,改革开放始终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2】在基本经济制度上,他既鼓励、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既反对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又把消除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最终目标。他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3】邓小平同志强调在改革初期,经济领域要防“左”,要解放思想,克服教条主义的条条框框束缚,迈开改革的步伐;思想领域要反右,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如果思想上偏右的成分过多,经济行为上必然走向右,导致改革偏离正确的方向。建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方向仍是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他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周老师是著名的苏东问题专家,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苏东解体的经验教训为鉴,针对极右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和试图把改革引向资本主义方向的主张进行理论上批判,这是旗帜鲜明地反右,不是什么“极左”,而是完全正确的。

 

周老师引证据典,根据宪法和中央文件,结合现实,对新自由主义的错误观点和思潮针锋相对地进行理论批判,却被贴上“左”的标签。这种做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偏离了正常的学术交流。比如,周老师发表一篇纪念《共产党宣言》170周年的文章,其中引用消灭私有制的原话,却遭到理论界一些学者和企业家借题发挥,进行大批判甚至“围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共产党宣言》观点显得不合时宜,强调发展公有制被当作走“极左”的路线和错误的主张。岂非咄咄怪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有制上采取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把公有制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关系,理论上错解为相互排斥关系,舆论上制造二者对立。这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同宪法和中央文件相对立。宪法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中央文件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4】市场经济中,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代表着不同阶级的经济利益,经济学家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发声呼吁,符合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但学术的争鸣,一方面是应该是积极、健康的,有利于国家决策不偏不倚,出台的政策不“左”不右。另一方面,争鸣要在基本的学术范围内,要求具备起码的理论素养。有些人在攻击周老师“极左”的时候,提出既然周老师要求消灭私有制,那就没收周老师财产。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的经济基础,不是消灭个人生活资料。《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显然,这里讲的是资本不是资产,是生产工具不是生活资料。因而提出没收周老师财产的主张既是违法的,也是荒唐可笑的,暴露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匮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包括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本身很浅显易懂的道理为什么会演变成学术界的“左”和右的争论呢。这是有客观原因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生产力比较落后,同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形成强烈对比,加之汲取文革中“左”的错误,苏东剧变又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重大挫折,西方各种思潮趁虚而入,特别是有意识地渗透,学术界、文艺界的相当一大批学者,甚至政府一些官员,错把当时生产力的落后当作制度的落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上不自信。就经济学而言,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很多学者选择把目光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西方经济学,用于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言献策。特别是一批海外留学的学成回国,投身到高校教学、科研和政府部门工作。由于往往这一批人是在西方环境中学习成长起来的,有的甚至在西方学术圈里取得很大成功和获得很大声誉,他们在制度、国情和西方存在巨大差异的中国做学问和工作,选择高高在上,充当救世主和教师爷,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实践,无视中国制度、国情的特点,甚至错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落后当作制度落后,把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暂时高于中国当作制度先进,把改革初期防“左”当作就是要抛弃马克思主义、用西方新自由主义那一套指导改革,这样就会从防“左”滑向极右的错误,把中国经济学和中国改革的发展方向引向反面。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实践来证明和建立的。在西方经济学占据主流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排斥,遭到边缘化,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7】。而一些学者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显然,没有足够的信仰做支撑和动力,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他们用学术上的坚守,最终守得云开见日。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比近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如中美差距的逐步缩小,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美日欧总和,中美贸易战的不卑不亢、游刃有余,等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更加充分的释放和体现。如果说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些学者们,在中国发展受到挫折、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转向西方学习和寻求解决方法时,多少缺乏些对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自信,那么九十年代、零零后出生一代人,他们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时期,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比较西方的相对衰落,更容易建立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的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向周新城老师和所有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阵地上的学者们致敬!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9页。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9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

【4】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第2版。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附录】

周新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容忘却 ——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感想

作者:武志,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主要从事《资本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本文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界楷模和斗士——悼念敬爱的周新城教授》为题原刊于《中华魂》杂志2021年第2期,此为新修订全文)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