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林建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势
点击:  作者:林建华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11-12 10:47:59

 

1.webp (16).jpg

【内容提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探索不同方式和路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社会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共产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和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最重大成果。虽然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其他工人政党和派别所从事的社会主义运动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它们在规避、超越或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痛苦和代价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程度的共通性甚至共同性。在21世纪的视域中考察,在多态纷呈中推进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未来走势,为人类求解放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旨归。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探索不同方式和路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全体劳动者的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解放的社会运动。如果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撰写的《乌托邦》问世算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过了500余年的历程;如果从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和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算起,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则走过了170余年的历程。在21世纪的视阈中,既要“向后看”,旨在总结经验;更要“向前看”,旨在明辨方向。今天,站在21世纪所能达到的认知高度,科学分析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旨在探寻这一运动的发生机理,总结这一运动的经验教训,把握这一运动的发展规律,从而在推进人类解放的伟大进程中获得更大的自由和主动。

01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性和拓展性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性弊病的反应,是探索用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等方式和路径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社会进步的社会运动。把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置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从大的历史视野来考察,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不断向世界各地拓展、向人类社会各领域渗透的过程,其间,既有惊涛拍岸的壮阔声势,也有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这就是说,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解放,“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就此而论,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为了谋求自身解放的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在不同的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内容,呈现不同的特点。

1.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内涵的多维性与统一性

就其与社会形态的关系而言,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构成了其兴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相伴而生,并产生了两个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由其对内残酷剥夺和对外野蛮掠夺所造成的种种苦难和罪恶,直接引发了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关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无数有识之士也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乌托邦》发表之后,社会主义在空想的洪荒里蹒跚前行了300多年。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找不到埋葬旧社会、建立新制度的社会力量和正确路径。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是不科学的理论,更不能形成具有实际力量和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所取得的成果,精辟阐释了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1894年1月3日,意大利社会主义者朱泽培·卡内帕希望恩格斯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写一段简明扼要的题词,说明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经过认真思考,恩格斯在6天后写给卡内帕的回信中指出,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同时决定了实现这一目的的运动不可能是一往无前、线性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必定是成就与挫折相交织、高潮与低潮相交错、曲折性与前进性相统一的历史进程,必定是千姿百态、多彩纷呈的历史进程。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整合性概念。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虽然由于使用的语境不同,其内涵会存有差异,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一般而言,社会主义运动的外延更为广泛,共产主义运动的外延相对要小一些。社会主义运动包括以否定、改造或推翻资本主义,争取实现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为目的的各种流派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下,全世界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运动。

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运动更是多态纷呈、多派并立,它们在国际和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今天,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往往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意义的概念来使用,但人们并不会因其含义的多维而在理解上存有太多、太大的歧义,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基本态势和主要特点的判断。这是因为,其基本态势和主要特点是从其整个历史进程中体现出来的。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2.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使整个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根本的、质的变化。共产主义运动作为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具先进性、革命性的部分,成为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主体。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的高潮、低潮交错出现作为基本因素,以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探索、拓展、深化作为重要内容,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十月革命之前的70年与十月革命以来的100余年。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进程中的历史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这两大事件具有一体性质,可以等同视之。从这时起,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和扩展,社会主义政党纷纷成立,并为取得无产阶级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探索的历史时期。这70年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轨迹是清晰的,内容重点是明确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是凸显的。

第一,从1847年到1871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诞生了两个最重要的组织,发生了两次最重要的革命。这两个最重要的组织,一个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一个是1864年9月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列宁指出,同盟“虽然很小但却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第一国际(1864—1872年)则“奠定了工人国际组织的基础,使工人做好向资本进行革命进攻的准备”,“为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奠定了基础”。因此,“第一国际是不会被人遗忘的,它在工人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史上是永存的”。这两次最重要的革命,一次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存在时期爆发的1848年欧洲革命,一次是第一国际存在时期爆发的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它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解放出来的社会革命的曙光。

第二,从1872年到1904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各国家范围内的无产阶级政党或社会主义政党,并于1889年组建了其国际性组织,即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前所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到巴黎公社时期都已奄奄一息。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之后逐渐复苏,并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其范围进一步拓宽。第二国际的建立,恢复了工人之间长期中断的国际联系,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逐步占据指导地位,第一国际的事业得到继续和发展。但是,由于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新变化以及工人阶级斗争的新战略、新策略的认识不尽一致,1895年恩格斯逝世之后,统一的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分化为左、中、右三种倾向和派别。

第三,从1905年到1917年,由于世界三大矛盾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殖民主义与民族独立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并最终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战争与革命问题。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对这一时代课题进行了正确呼应,列宁主义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的俄国先后爆发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结束了欧洲30多年的相对和平发展时期,拉开了世界革命的序幕;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延续370多年的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1917年十月革命则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共产主义政党取代资本主义政党而走上执政前台的新纪元。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真正扩展为世界范围的社会运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亚美各洲多个国家相继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且如火如荼。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样的严重挫折。之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世界处于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一球两制”,对立并存、竞争并存、共处并存。就此而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互为观照,或“社强资弱”“社攻资守”,或“资强社弱”“资攻社守”,或“势均力敌”,构成了20世纪、21世纪初世界历史的独特景观。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也因其异常丰富的内容而呈现出与以往历史时期不同的基本态势和主要特点。

3.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性与前进性

从1918年迄今一百余年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轨迹同样是清晰的,内容重点同样是明确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同样是凸显的。

首先,从1918年到1945年,同母同源的社会民主党先是分化为左、中、右三派,随后则分别形成了新建立的共产党以及仍保持原有名称的社会民主党的两大政治派别。各国共产党的国际性组织——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于1919年3月建立。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分化为共产党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民主党人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般地说,它们分属两个体系和派别,代表两种方向和趋势。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逐渐成为人们对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进行话语表达的统一的概念。此前相当长一个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提法,更多地强调的是运动的国际性、统一性;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提法,更多地强调的则是运动的世界性、多样性。

从1918年到1945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包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的、重要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这不仅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其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出现新局面,同时也面临新挑战、遇到新挫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持续20余年的所谓“黄金时代”,成为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并凭借其经济、军事等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空前强大的攻势。苏联东欧国家从改革到转向、到解体剧变,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再次,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至今30年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同时,原来那种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为主要内容和特点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也逐步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各国共产党都主张在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基础上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开展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产主义运动,从而真正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也是出乎意料的。对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民主党人起初是幸灾乐祸,它认为可以从其意识形态老对手的失败中分享所谓的“政治红利”,然而,它很快便品尝了自己对手失败所带来的“政治苦果”。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的沉浮就是无可辩驳的佐证。

最近一二十年间,资本主义世界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发生过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等。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而言,实践表明,资本主义虽然不是人间天堂,但它也不可能迅速崩溃;社会主义虽遭受过严重挫折,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速胜和全胜,但它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省思,也是历史的逻辑,更是历史的真实。

02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


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实践所构成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内容,更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

1.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真谛是“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

1516年《乌托邦》问世时,中国纪年是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候,中国正逐步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时,中国人对这一迅即震荡欧洲大陆、蓬勃扩及全球范围的强劲力量和科学理论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更难言正确理解这一运动和理论的真谛。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919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习近平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进程中的三大历史性事件和三大里程碑。

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并加入共产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步进入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心骨的时代。

中国选择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兴起,是由当时重大的历史机遇和现实际遇所造成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它构成了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社会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存在诸多矛盾且相互交织,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正是在中国人民苦苦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之时,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毛泽东指出:“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在关注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时,聚焦无产阶级专政、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原则等内容,主张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这是因为,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实践范例,它契合了近代中国社会反帝反封建的诉求和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需求。

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还有一个“服水土”的问题,即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正如同找到并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样,“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懂得中国的实际,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历史地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的认识到多数人的认识再到全党的共识的过程。正是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中,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直到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此后,毛泽东一再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这一科学认知对党的事业推进和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中国为什么革命、中国革命怎样取得胜利”等重大课题。毛泽东思想首先是对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学回应,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路径。毛泽东曾总结道:“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接着就进入政治斗争,经过曲折的道路,走了二十八年,方才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毛泽东深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他在1942年曾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历史发展的真谛。

2.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是在“结合”上下新工夫

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这“第一次结合”是成功的,却并不代表能一劳永逸。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实践中还要进行新的结合,还要在结合上下新的功夫。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取得全面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直接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烂摊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俄国更加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呢?毛泽东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所谓“第二次结合”,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结合”而言的。“第二次结合”的重点,就是要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就是要以苏为鉴,而不是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毛泽东曾指出,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七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就是抄苏联。这个抄是必要的,你不懂嘛。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所以,不能讲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七年那个临帖是错了。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而且,写草字的人先要写正楷,然后才能写草书,不可以一下子就写草书。看来,要有个时期学习外国。现在还要学习外国,不能说现在连一点书都不抄了。人家书上是正确的东西,而我们没有书,这一部分还得抄。取经是一万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经,我取你的经。不能搞绝对化。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学。这一论述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可以概括为“写字论”。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那时已经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清醒的认识。在这种“结合”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历经坎坷,走了一些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在科学认知、正确判断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论述可以概括为“鞋子论”。它被用来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政治悟性、政治定力和政治自信。毛泽东的“写字论”、习近平的“鞋子论”,同音不同字,但同工同曲。

在“结合”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是接力赛。毛泽东提出了“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的命题,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习近平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是一种一脉相承、一以贯之而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和路径。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丰富多彩和巨大成就也源于此。

3.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动力是在总结中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在总结中前进的政党。马克思曾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同的维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刻思考、系统总结。

习近平曾从世界社会主义的维度和中国历史的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追根溯源,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进一步聚焦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就是说,我们要有历史的视野,要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视野,要有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探索史视野,要有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视野,要有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史视野,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视野,要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视野,更要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创新史视野。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坚持和推进“第二次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这样的轨迹并作出这样的归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发展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域发生的事情。自鸦片战争170多年来,在空间域的变换和拓展中,问题域不断实现着创新和突破。在寻路的历程中,我们从无路可走,到以西为师,再到以俄为师,直到走自己的路,而今天则以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给他国的探索以有益的启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逻辑链条上的坚固一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同时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蕴深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03

不懈探索创新、致力人类解放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趋势和旨归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合乎科学、合乎规律的运动。这一运动的趋势是指向未来的,这一运动的旨归是在不懈探索和创新中致力于为人类求解放。

1.为人类求解放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旨归

为人类求解放,是从人类社会出现剥削和压迫以来的几千年中,一切社会、一切先进阶级的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同样继承并接受了这一目标追求。这就是说,为人类求解放,虽然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独有的命题,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最了解这一命题的真谛,并找到了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这一实现目的的现实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阈中,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类的解放至少包括以下主要进程或层次:人类的解放必须减轻体力劳动对人的束缚;人类的解放必须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人类的解放必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类的解放必须消灭剥削和压迫;人类的解放必须在消灭剥削压迫之后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发展;人类解放的最终目标是结合成自由人联合体。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为世界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其最初提出来的时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价值的追求,二是对于未来社会的设计或设想,三是运动。作为一种价值的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些基本价值的发扬光大,它不仅追求从自然界的束缚和社会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而获得的自由、劳动的解放、富足安定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真正解放,而且还要摆脱社会的各种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实现“天下为公”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最基本的则是劳动者的权利和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共产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国家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图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共同体”(Gemeinschaft)或“联合体”(Assoziation)等相关概念作了表达,其意指一种扬弃了阶级对立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进而解放全人类,这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块有待人们奋力开拓和辛勤耕耘的“处女地”,是一座有待人们奋勇攀登的崎岖险阻、未经勘察、人迹罕至的高山,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资借鉴,因此决不能简单地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先验的图式,而只能在历史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展开和实现。恩格斯曾指出,新的社会制度,“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而“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理想,是属于未来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追求。但是,理想也是根植于现实的泥土之中的,是从现实的泥土之中生长出的美丽的花朵。而要结出甜美的果实,需要许多代人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需要走过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发展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内涵和要义。

2.在多态纷呈中推进人类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态势和走势

历史是人的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则是历史发展的形式。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大系统、世界历史发展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深层运行机制同样存在于这种大系统及其内在的合力运动之中。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这就是说,只有在世界历史未来图景的意义上,才能真正凸显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深刻内涵和深邃要义。

在21世纪的视阈中,探察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依然需要聚焦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中不同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其一,历史地看,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又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两个著名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这就是说,世界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不同的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不同于19世纪,21世纪初又不同于20世纪和19世纪。十月革命后,列宁曾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 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 1989年夏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起于青萍之末时,日裔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美国新保守主义刊物《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最高、最后、最好的社会制度。21世纪以来“西方之乱”的现实证明,这是一种短视和浅见。历史的真实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西方之乱”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出了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存在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

其二,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其样式样貌样态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展现出在实践中创新、在世界整体文明进程中占据战略和道义制高点、“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多态纷呈的基本走势。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但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毛泽东指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邓小平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也曾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就此而论,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中,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形成和出现多样化形态,应是正常的现象。

当今世界,仍然有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和民族。邓小平指出:“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才富有生命力。

当今世界,六大洲100余个国家存在着120多个共产党,党员人数超过1亿。这与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存在之时处于西欧一隅、只在7个国家建有支部、共有400余名党员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尤其值得强调的是,这120多个共产党具有诸多不同点:组织机构不同、活动方式不同、成就大小不同、经验教训不同等,这些不同点在21世纪继续存在着,且具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并最终形成许多共同信奉科学社会主义,但又各具特殊性的共产党和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

当今世界,还有一些影响很大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诸如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民族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女权社会主义等。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社会主义”,昭示着“社会主义”的吸引力。至于它们作何理解,则需具体分析、甄别判断。但是,总的来说,在世界社会运动的光谱上,相对于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它们属于左翼的范畴;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光谱上,相对于共产党人的社会运动,它们又属于右翼的范畴。共产党人所从事的共产主义运动与其他工人政党和派别的社会主义运动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它们的问题域和思想主题又具有很大程度的共通性甚至共同性,即都是要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全球性问题,汲取现代性的人类文明成果,同时规避、超越或消除资本主义的弊端、代价和痛苦。因此,其他工人政党和派别的运动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活动成果和经验教训也有值得共产党人鉴戒之处。

在16世纪初以来的500余年间,在19世纪的大半个世纪里,在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在21世纪的头一二十年间,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有过凯歌行进与光辉篇章,也有过艰难行进与失败挫折,但是总体而言,它所呈现的是不断向前延伸的轨迹。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令世人瞩目的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它“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事实胜于雄辩。通览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3]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5]姜辉、潘金娥主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报告(2018—20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6]姜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理论导报》2018年第6期。
[7]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光明日报》2019年6月4日。
[8]〔法〕巴迪欧:《共产主义运动正在重新归来》,王逢振译,《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马克思主义研究”,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9期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