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刘凤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
点击:  作者:刘凤义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19-11-09 11:31:12

 

1.webp (43).jpg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创造如此奇迹?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过巨大的生产力。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法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市场模式等。实践证明,这些不同市场经济模式虽然各有短长,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两极分化、经济危机、资本垄断、发展失衡等深刻的矛盾和弊病。2008年严重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黯然失色。那些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弊病更加突出。只有克服这些矛盾和弊病,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全面发展。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更在于实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显示了巨大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

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具有的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就让近14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更好解放发展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结构都是多元化的混合形态,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单一的所有制形态。区别在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处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只是私人资本的一种补充形式,为私人资本拾遗补阙,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保证了经济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稳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保障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调动了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本增值为目标,仅仅依赖市场自发作用,必然造成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是最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即1%与99%的分化与对立。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崇尚劳动光荣,鼓励劳动创造,消除不劳而获,防止两极分化,调动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又有利于调动各类要素主体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是对社会财富的共同分享,需要建立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在劳资关系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共享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社会主义制度则不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共享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推进共享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优势。市场经济发展几百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如何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一个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让市场在经济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着力探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只是通过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为资本获得最大利润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总代表,通过合理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通过经济计划、长远规划等,按照满足人民需要根本目的,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也不仅仅是起到“消防员”作用,而是既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供给与需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带有明确“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和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坚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深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党的领导下都能凝心聚力,共渡难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实现经济和政治的有机统一,既能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前行、健康发展。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红旗文稿”)

 

2.webp.jpg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