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陈文玲:国际能源格局演化与全球治理
点击:  作者:陈文玲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9-10-26 09:05:0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气候变化、能源与全球治理”研讨会上发言


【编者按】本文是陈文玲总经济师在10月12日南京大学华智全球治理研究院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举办的“气候变化、能源格局与全球治理”研讨会上作的主旨报告,已经作者本人审定,现予编发,以飨读者。

 
今天我想把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化和全球治理联系起来,在原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挖一些理论的概括以及对全球治理的·一些看法,与在座各位分享。

 

能源可以说是近二百年以来全球聚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争夺的领域,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市场、交易的场所。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而且在近代被赋予了多重的含义,包括了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含义,也包括了它被绑定成为和美元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美元收割世界财富的武器。基辛格说,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基辛格的这些话,我认为还是基于美国的立场和全球的视角对当代世界风云作出的一个非常精炼的概括。但那个时候,世界是属于美国的,石油也是属于美国的,因为石油是和美元是绑定一种及其特殊的商品。美国也是粮食输出的第一大国,。并且美元也是美国霸权的三大支柱之一。因此我解读基辛格这三句话是从三个方面看的:世界上石油、粮食、货币,三个方面的控制者都是美国,美国是世界霸主,美国的霸主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基辛格的话影响了很多国家,也影响了整个能源格局,包括围绕着能源争夺的局部战争,基本上都发生在全球进行能源争夺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海湾战争、科威特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能源争夺展开的。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源格局会有什么变化?已有的和未有的,特别是未有的大变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局?世界的变局里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缘关系,这些都在发生变化,当然引发世界格局变化最大的变量是当前中美的竞争与博弈。

中美贸易谈判第13轮刚刚结束,经过两天的谈判双方已达成了一些初步的协议,我感觉这对于中美贸易战升级起到了降温作用,对于美国日益拓展的科技战、网络战、金融战,有了一种止战的作用,对于美国一些政客推动中美经济“脱钩”有了一种“再挂钩”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中美进行了13轮贸易谈判,我们最大的收获有三点。

第一,我们拖住了美国一些政客遏制中国的图谋。用接近两年时间为中国企业转型、为突破美国设置的一些障碍和自身的短板、维护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赢得了难能宝贵的时间。

第二,避免了中美两个国家经济“脱钩”,避免造成一个世界,两套体系、两套标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进而引发大的世界秩序的变动,引起各个经济体被迫进入世界性经济战,将给整个世界造成灾难。

第三,中国是有实力、有底气、有底线、有战略定力的。实际上,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峰值,中美贸易战成为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宣泄民族情绪的一个出口。所以贸易战给全世界释放了一个信号,就是美国想遏制中国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如果继续下去,中国经济会受损失,在当前中美经济关系非常紧密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在一些高端行业特别是半导体行业已经形成紧密联系,美国受到的伤痛会比我们严重。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GDP是从第一季度6.4%到第二季度6.2%,上半年同比增长6.3%。美国的GDP从第一季度的3.1%到第二季度的2.0%,第三季度在2%以下,谁的影响大?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对世界形势特别是各个方面的重大演化,要做出更长周期的判断,把握斗争的主动权,真正增强战略定力。所谓定力就是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为所动,保持战略不被打乱的能力。

总的来说,全世界能源正处在重大的转型时期,传统的能源市场和过去对能源的分析完全不同。现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非常值得予以重视。

第一,从长周期看,全球的能源将从总体上的短缺状态转向总体上的供过于求,世界石油的需求增速将逐步放缓。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这是一个长周期的展望,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2016年增长3.1%,年均增长率仅为1%。OECD的研究显示,从2012年开始,全球能源需求成疲弱状态,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产生36%的能源的增量,而全球GDP的增量仅为17%,也就是能源的总的增量大于GDP增量1倍以上,能源总体上会呈现供大于求的发展趋势。2019年2月15日,英国石油公司对世界能源的展望认为,从2017年到2040年全球能源的消费有所增加,生活水平导致能源需求增加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里面,印度、中国和亚洲国家加起来占增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能源格局的变化。原来第一大能源需求国和进口国是美国,整个全球交易中心、市场侧、需求侧中心都在北美,而现在需求侧在亚太地区,而且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人均能源消费较低的国家。这样的发展趋势,就有可能使石油从稀缺性、战略性,带有经济武器、政治属性的独特的商品,回归到商品的本质属性,即通过交易交换实现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是一个商品属性的重大变化。

随着全球能源供求关系的调整,需求方未来会成为决定能源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力量。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0年之前,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量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继续保持能源第一需求大国的地位,到2040年以后这个地位有可能将被印度所替代,这个变化会进一步引发南北关系的调整。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它原来主要依靠来自中东的能源,现在基本上实现能源自给,而且很快将成为能源输出国。欧盟等其他发达国家原来主要是依靠中东和俄罗斯,现在俄罗斯因为欧盟制裁而减少了对欧能源出口。中东因美国伊朗关系的变化,使伊朗开始了绕开美元建立独立的结算体系。欧盟的主要能源供给来源地也是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包括伊朗。亚太地区现在最主要进口国是中国、印度,这两个国家是排全球前两位的能源需求国。不仅仅依靠中东,也依靠俄罗斯,也依靠中亚、西亚,也依靠东南亚,非洲也有很大的能源储量。因此,现在能源供求总趋势的变化,将会使需求方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最后将掌握市场的主导权。这是我们展望未来能源市场发展趋势必须关注的一个变化。

第二,能源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而且不断深化。全球能源结构向着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方向演进。能源供给侧的调整从来没有停止过,总的趋势是化石能源占比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上升,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占比是下降最快的,这是能源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个方面会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特别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演化。比如煤炭,全球煤炭的储量已经从20世纪末的1万亿吨下降到目前0.9万吨,过去十年煤炭满足了几乎50%的全球能源的增长,石油部分替代煤炭经历了几十年,目前石油在全球能源中占比33%。未来的天然气增长快于石油的增长,天然气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递增,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0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能源。到2050年,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将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供给侧结构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未来能源需求增量的95%会是清洁能源,其中锂电池、石墨烯这些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据英国石油公司(BP)预测,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之前,年均增速将达到6.6%,快于其他所有的能源。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占比将达到16%,将提供全球三分之一的发电增量。除此之外,核电、水电、生物质能还有其他可再生能源,比如说潮汐能、太阳能,都蕴藏着巨大的储量。这些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将达到23%,其中太阳能占比将比2016年增加8倍,风能将增加4倍。原来能源短缺的国家,可能由于供给侧的能源革命,而变成能源富集的国家。比如,去年国家发改委委托我们中心做中缅、中老经济走廊规划编制,我带着课题组到了老挝、缅甸等地方。老挝以前是一个极度缺电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始以后,有13家中资企业进入老挝,在老挝开发水能,现在老挝成为了一个电力过剩的国家,不仅满足了老挝的用电需求,而且电力开始卖到了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周边国家。

中南半岛走廊(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重新铺就丝绸之路  普华永道,2017)

 
老挝的电网特别陈旧,输电的频率高输电的电线就开始软化了。现在老挝委托中国南方电网正在编制新的电网计划。我们的输变电系统,特别是特高压输变电在全球是最先进的。将来南方电网与老挝连通之后,水利发电的电力可以回输,部分替代我们的火电。

再比如说,我们在做中缅经济走廊研究的时候,发现缅甸的水能比老挝还要丰富。密松水库将来的发电量是三峡水库的7倍,但是缅甸现在没有电。密松水库7年间已投了90多亿,到现在还没有开工。过去缅甸国内政治情况复杂,受美国等影响很大,对“一带一路”高度质疑。现在昂山素季女士直接任“一带一路”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主席,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把此作为缅甸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所以,中国周边关系的变化,也会使未来能源发生结构性变化,会使未来地缘关系发生新的调整。

第三,能源生产和需求的地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总体上看,能源生产和需求呈现供给西移、需求东移的特征。即供给方越来越向西转移,主要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美国为之最。美国从去年9月份起天然气和石油的日产量就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成为生产能力最强大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还有技术革命使能源开发成本大幅下降,能源页岩气的价格由前两年每桶高达75美元左右降到了50-65美元,目前一些地方最低已经降到了15美元,在价格上极具竞争力。同时,美国的产量又超过了沙特和俄罗斯,因此我觉得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在全球极具竞争优势,很快将会成为第一大能源输出国。

 

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占全球石油供应增长的80%(来源:BBC)
 
美国的能源出口迫切需要有市场需求的支持。美国原先是通过战争获得石油,现在则是石油生产、天然气生产的第一大输出国,美国需要的是市场,其实最需要的是亚洲巨大的市场,而亚洲排在第一位的大市场是中国。特朗普是一个商人,商人是要做交易做生意的,美国最终是要把石油天然气卖出去的。所以,特朗普打贸易战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要求与中国谈判,他不会放弃中国第一大市场。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美国、巴西、加拿大、委内瑞拉,这些国家将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输出的地区。美国2019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并将在近年成为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因此,世界能源贸易中心将逐步从太平洋盆地转向亚太地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

2035年之后,欧美对能源需求将处于停滞状态,中国、印度成为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未来十年印度的能源消费量将翻一番,年均增长在5%-6%之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将增加40%左右,年均增长在5%左右,再加上日本、韩国等全部靠输入、也就是购买能源支撑经济发展的国家,因此,到2035年以后,亚洲地区将成为全球石油天然气消费和贸易中心。2008年中国推出人民币石油期货,2015年起交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与黄金挂钩。欧洲布伦特期货市场从原来占全球的60%,2018年末降到了52%。美国的纽约石油期货交易从38%下降到12%。中国的人民币的石油期货现在占比已达到了14%,新加坡、迪拜这些石油交易所原来也是世界级的世界交易所,但是几十年一直都只各占世界2%,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买家 (来源:Bloomberg)
 
第四,石油价格将在震动当中总体上走低。近几十年来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价格是石油价格,石油作为一种商品来说价格本来应该是大体固定的,利润应该是可预测的。但是由于美元石油的捆绑,还有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战争等等因素的影响,使石油成为近十几年价格大起大落的、最不稳定的一种特殊商品。1973年和1979年两次大的石油危机,使石油价格从3美元一桶上升到13美元一桶,然后又上升到16美元。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的价格暴跌到每桶1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上一轮石油价格上升是从十几美元一桶开始的,这一轮上升最高点是2016年升到146美元一桶,然后从146美元再调头向下,到2016年最低的时候是28美元,2017年、2018年的石油价格是在一定的区间宽幅振荡,最高点达到86美元,最低点达到40美元。

 

油价进一步下降 (来源:BBC)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石油价格处于大起大落状态。伊朗和美国开战,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伊朗被导弹袭击,石油价格大起大落;伊朗的油轮被炸,对伊朗石油禁运,石油价格大起大落。去年11月5号,美国对全球和伊朗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进行制裁,今年5月5号,进行越来越严的制裁,又一次导致石油价格大起大落。所以,现在石油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导火索的一根握在美国手里,它打击的目标是伊朗;一根握在伊朗手里,它打击的目标是美国。这两个导火索哪一个引爆,都会在中东发动一场新的战争。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上的交易量,中东的石油占全球的40%,沙特阿拉伯占中东的40%,伊朗也是中东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比如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是高度依赖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所以,如果没有非政治因素、军事因素影响,石油价格应该是总体走低的,但是一旦出现像伊朗50%的油田被炸或者爆发中东的局部战争,那么石油价格又会出现大的振荡。

 

石油价格大起大落(来源:布伦特油)
 
第五,石油的结算体系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因为美元要保持它的霸权地位,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绑定了石油,进行其霸权地位。什么叫绑定石油呢?沙特阿拉伯是石油第一生产国和第一输出国,通过沙特阿拉伯OPEC建立的了以美元作为唯一结算货币的石油结算体系,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石油交易都必须用美元结算。以美元为唯一合法结算货币的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性体系,全球200多个国家参加了这个独立的全球美元结算体系,涉及到1.1万个大的金融机构。但是由于现在美国的大国信用损耗,独特的总统信用缺失,美元的信用受到了质疑。由于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制裁和禁运,使很多国家绕过美元结算体系,开始建立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现在世界上最主要几个绕过美元结算体系的一个是欧盟,欧盟建立独立于美元的交易机制叫SPV。另一个是,英国、法国、德国2018年底建立了与伊朗进行交易的独立结算体系,今年10月4号又加入了8个国家,目前欧洲11个国家建立了和伊朗的石油结算体系INSTEX,这个体系已经开始运行了。第三个是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专门来进行能源和武器等结算,目前俄罗斯416家公司和机构已经加入,现在和俄罗斯做生意都要用这个结算体系。中国对能源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目前已经占到全球14%,仅次于美国对石油结算和布伦特占的比重。由于美国采取的这些逆全球化的行动和法律上的长臂管辖,对伊朗、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进行的制裁,美国的大国信用的损耗,加速了全球新的结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五大变化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是,原来的欧佩克组织原来采取石油用产销来平抑市场价格的机制将会失效。全球的能源组织不能只是做能源研究、能源预测,我认为应该成立联合国之下的全球能源的全球治理体系。因此,要加大全球能源供给侧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仅靠欧佩克这个决定石油产销的组织,会造成全球性的市场失灵。此外,我们还将面临全球性能源管理的政府失灵。能源领域的全球治理面临着深刻的或者是历史性调整所带来的挑战

我建议,未来一是要加强能源全球治理,二是要高度关注供给需求变化所引发的南北关系的调整,抓住能源格局调整,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比如说,发展中国家作为需求方,但是没有定价权,将来中国、印度作为最大的能源需求方,要争夺定价权、主导权,这样才能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拿到手里。我认为,现在中国石油期货14%的占比仍然不够,未来中国能不能在能源领域率先推出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算体系,使能源交易成为有黄金做价格支撑的一种正常的商品交易物。只有这样,世界能源市场才是透明的,可预测的,能源市场的全球治理就有实现的可能。

第三,要加快建立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现在全球去美元趋势刚刚开始,但是美元比重还很高,在全球外汇储备比重还占62%,因此去美元的过程比较漫长。但是重建独立于美元的结算体系是美国人给我们创造的一个重大机遇,给全球创造的一个重大机遇,我认为我们要推进和加快这个过程。现在由IMF发起的全球主权货币加密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中国人民银行也开始做了部署,日本率先在推动。

大国之间的竞争博弈取决于本国的利益和本国的核心诉求,各国根据不同利益诉求与组合排列形成新的立体化的、更加密不可分的新的全球格局。全球治理面临挑战,一方面是维护国际秩序,保持世界的平稳;另一方面应根据新的调整和变化,渐进式地推进改革,以适应未来,抓住未来,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创造更加稳定、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可预期的全球治理体制以及全球市场运行规则。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自“华智全球观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