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李铁映:哲学是智慧之学
点击:  作者:李铁映    来源:《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09:27:24

 

 1.webp (25).jpg

 

  关于哲学

 

  哲学是思想的花朵,精神的王冠,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是在根本层面上追问自然、社会和人本身,以彻底的态度反思已有的观念和认识,从价值理想出发把握生活的目标和历史的趋势,展示了人类理性思维的高度,凝结了民族进步的智慧,寄托了人们热爱光明、追求真善美的情怀。道不远人,人能弘道,哲学是把握世界、洞悉未来的学问!哲学是通向未来的幸福,思想解放,自由的大门!

 

  (一)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在于中国哲学深邃的思维和创造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传统,其中最为内在的、最为深刻的、最为持久的是中国的哲学。中国哲学已经化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道德准则、人生追求、精神境界。中国人的科学技术、中医药学、诗歌文学、绘画书法、武术拳法、乡规民俗,乃至日常生活也都浸润着中国哲学的精神。华夏文化虽历经磨难而能够透魄醒神,坚韧屹立,正是来自于中国哲学深邃的思维和创造力。

 

  回顾我们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哲学思维、哲学流派的产生,是文明传统形成的根本标志。从黄帝到夏商周,特别是在周八百年的文化中,一些独特的、具有观天理地性质的哲学观念开始酝酿。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创造力出现了一次大爆发,形成了道、儒、法、墨等哲学流派。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大争鸣、大辩论的时期。百鸟齐鸣,百花盛开。中华民族开始拥有了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独有观念,这是中国人哲学思维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华文化的基因。虽然在历史的流变中,华夏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明,比如,从印度传入的佛教逐渐实现中国化,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文化的内涵,但正是由于中国哲学坚韧博大的内核的存在和发展,才始终保持了华夏文化的强大包容性和内在统一性。

 

  对于文化而言,哲学不只是一些观念和理论,它更体现为一个民族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和实践形态,融汇于民族的血脉之中,镌刻在民族的心灵之上,而这单靠诸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哲学家、思想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实践和发扬光大。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从总体上来说,继承了夏商周以及六国的文化。秦王朝虽短,但秦国的大一统思想,至今影响深远。秦制汉成。汉朝四百年间,实现了秦王朝的夙愿,奠基了华夏文化的基石。汉代人做了大量梳理和注疏先秦文化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次凝练与扬弃。在此过程中,涌现出像董仲舒、王充这样的哲学家,奠定了儒道交辉的哲学格局,也出现了如《黄帝内经》这样用先秦哲学解释身心现象的思想文化巨著。更重要的是,这些收集整理工作,开始把思想、文化和艺术传播到民间,用在了社会生活之中,我们成了“汉人”。我们至今说的汉语,写的汉字,读的古文,以及中医……,无不始于秦成于汉,足见秦汉文化的率性之道,洞明之光。

 

  从汉末、魏晋到隋近四百年间,皇室的、官宦的、文人的文化逐步向社会民间和其他民族扩散,这是第一次文化和哲学的大发展、大普及,影响至深。

 

  唐朝二百七十多年间继承了汉至魏、晋、隋的文化,不但对儒、道经典进行大量的整理注疏,而且还接受了佛教的思想养分,对儒、道思想进行了第二次提炼。在哲学上出现了禅宗这样的哲学流派,出现了柳宗元、韩愈、刘禹锡、慧能这样的杰出思想家,形成了儒道释三家并行的新局面。同时,唐朝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诗歌、绘画、书法等都浸润进了哲学思想,并通过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迅速传播,带来文化和哲学的第二次大普及,把中华文化提升到更理性、更雅致、更人性的层面。世界开始把中国人称作“唐人”。

 

  唐朝文化和哲学的普及一直延续到宋朝。宋人对此前的文化与思想进行了再度凝练和提升,出现了更为精微、系统的哲学流派,特别是以“六经”为基础,兼收佛、道思想的程朱理学和心学,出现了以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张载等为代表的哲学家,哲学思维出现了又一次大的飞跃。宋代在史学、数学、科学技术等领域引领世界,文学、艺术、戏曲等领域空前繁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印刷品的广泛流传,手工艺的精美,“四大发明”的出世,以及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等等,都使中华文化和哲学进入了第三次大普及,进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所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华夏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的历史表明,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哲学的本性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哲学就是用来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束缚人的思想的东西,哲学就是要让人自觉认识到究竟是什么、是谁束缚了人的思想、人的精神,应当怎样摆脱这种束缚。只有摆脱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缚,认识的视野才能更加宽阔,思维的空间才能更加广大,创造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释放,而文化才能够更加繁荣。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实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那么汉魏之际和唐宋之际也分别完成了思想“解放”的任务。通过这三次“解放”,中国文化逐渐成熟起来。每一次“解放”,哲学都大放异彩,文化都大为繁荣。宋之后,在元代所开辟的世界视野当中,五彩斑斓的华夏文化得到大发展和大繁荣,在人类文明的百花园里熠熠生辉;并通过成吉思汗传到中亚、欧洲,“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人沉稳、自信、敦厚、勤俭、坚韧、豁达的文化品性,赢得了其他民族的赞赏、钦慕与喜爱。

 

  但是到了明代,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文化轨迹也出现了曲折的走向。在元朝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风起云涌。明代,欧洲文化产生了大的变革,特别是在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之后,欧洲出现了笛卡尔、培根、康德等人的哲学,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欧洲逐步进入工业化时期,出现了牛顿、法拉第这样的科学家,现代科学走上历史的舞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启了欧洲工业化的历史。而我们的文化则陷入停滞不前。一个深层的原因在于,明清以降五百年,思想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束缚,“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毁了人性,丢了自信,失了自强。体制化的宋明理学,非但没有发挥出哲学的思想解放作用,其自身反而被统治阶级变成了对中国人的人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严重束缚。近代中国的落后,不能不说有其哲学上的根源,哲学的僵化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桎梏。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的觉醒,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中国人民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华复兴的新时代,实事求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成为又一次文化、哲学的大普及,精神的大解放。哲学的大发展,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开始了新的长征,为未来美好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文化成了世界的“红牡丹”。这一次中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使得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向世界,展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无限的创造力和魅力!

 

  (二)哲学的实践性、现实性

 

  一般看来,哲学似乎是一些抽象的观念,但是如果更仔细地分析哲学观念的特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哲学观念的流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哲学观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出自于某些哲学家的突发奇想,而是有着深厚的实践根源,有着历史的、经济的社会基础。在哲学家理论构建的工作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深层的动机,那就是试图探究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践,而他们用于把握时代的那些概念和理论,也是从他们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哲学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生活实践。对于哲学家来说,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所遭遇的事物告诉他们什么,他们便讲述什么。哲学家决不能脱离现实的世界和社会实践来空发议论。

 

  人是理性的生物,总是试图认识并理解其所处的世界。人是社会的生物,其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本概念来自于深刻的社会交往实践。人也是精神性的生物,始终在超越当下探寻更为深刻和本质的世界。人还是创造性的生物,不仅适应自然、社会,而且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社会,进而使自己不断进化、完善。理性的生物、社会的生物、精神性的生物、创造性的生物,使得人从本质上是能动者、实践者。而哲学正是人这种根本特征的体现。

 

  实践是人的存在形式,是哲学之母,是哲学思维最深厚的基础,是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人们认识世界、探索规律的根本目的是改造世界,完善自己。因此,哲学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既是哲学的不竭源泉和动力,也是哲学的价值体现和检验标准。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失去实践性时,有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作为某个具体时代的哲学,主要关心的是它那个时代现实的实践。哲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最现实的。哲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回答并解释现实的学问,正是因为哲学本身就是人们联系实际、面对现实的结果。因此,哲学的概念和范畴都是关乎现实的,也都具有现实性。哲学是现实最本质的理论,也是本质的最现实的理论。

 

  哲学不是朦胧的东西,而是清晰的、现实的概念和范畴。只有关注现实性的哲学才能变成人民的哲学,才能成为人民的精神武器,才是为人的哲学。哲学是问号的王国,始终在追问现实中不停地发展。

 

  哲学的现实性在于面向人的实践本身。但哲学不是对当下实践的机械描摹,不是对过去实践的简单总结,更不是对未来实践的随意猜测。它具有理论的品格,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它试图在“多”中见到“一”,在具体中看出一般,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在过去和现在中把握未来。人的实践不是盲目的活动,成功实践的背后是正确理论的指导。哲学的功能,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我们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定位哲学,哲学产生于人的实践,又服务于人的实践,往复而发展。

 

  当然,哲学回到实践、指导实践,要通过很多中间环节。哲学不是简单地跟在实践后面,成为当下实践的“奴仆”,而是以特有的方式,关注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的实践水平。从直接的、急功近利的要求出发来理解和从事哲学,无异于向哲学提出它本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哲学是深沉的反思,厚重的智慧,事物的抽象,理性的把握。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最深遂的理性思维。

 

  哲学是立足人的学问,是人用于理解世界、把握世界、改造世界的智慧之学。我们需要审视的是,我们的哲学是否是立足于当下实践而进行的思考。如果我们的观念能体现出人民的现实意愿,能有利于人民,我们就认为这样的哲学是可行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惠,惠之。”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用哲学理解外在的世界,理解人本身,也是为了用哲学改造世界、改造人。

 

  (三)哲学的多样性

 

  人类的实践是多方面的,具有多样性、发展性,大体可以分为: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改造人类社会的实践,完善人本身的实践,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精神活动。人是实践中的人,实践是人的生命的第一属性。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哲学的社会性。哲学不是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某种遐想,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念表现,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哲学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社会人的理性成熟程度,反映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哲学史实质上是自然史、社会史、人的发展史和人类思维史的总结和概括。自然史、社会史、人的发展史和人类思维史的发展证明:自然界是多样的,社会是多样的,人类思维是多样的。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就决定了哲学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哲学认识,形成不同的哲学派别。所谓哲学的多样性,就是哲学观点、思潮、流派及其表现形式上的多姿多彩,亦是哲学思维方法上的多姿多彩。哲学的多样性是哲学的常态,是哲学进步、发展和繁荣的标志。哲学是人的哲学,哲学是人对外界和自我认识的学问,也是人把握世界和自我的学问。从单一性到多样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是哲学思维的一大变革,是观念和方法论的变革。

 

  哲学的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哲学的民族性上。世界哲学是不同民族的哲学的荟萃。由于地域和历史条件的不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风格的哲学。恰恰是哲学的民族性,使不同的哲学都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演艺”出各种“戏剧”。即使有类似的哲学观点,但在实践中的表达和运用也是各有特色的。

 

  我很重视“中国化”、“中国特色”这些概念。中国本身就是特殊的,问题是特殊的,解决方法也是特殊的。一切存在都有特性,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有特色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独特的哲学。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有特色的,“特色”二字把社会主义从抽象的范式中解放了出来。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特色”的。“特色”是哲学话语,是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多样性的体现。一般是普遍性,特色也是普遍性。只有一种哲学,只有世界的一种解释,这种情形是不能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我始终认为,哲学必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惟其如此,哲学才能真正展现出思想的力量。事物的多样性、发展性,决定着人类认识的多样性、发展性,也决定着哲学的多样性、发展性。

 

  哲学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哲学的时代性上。哲学总是特定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的思维。在不同的时代,哲学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此,发挥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历史作用。多样性就是繁荣,多样性就是发展!

 

1.jpg

 

  关于哲学发展

 

  哲学之所以能发挥解放思想的作用,在于它始终关注实践,关注现实的发展;不关心实践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哲学就会拘泥于概念,失去活力。没有了现实性,哲学就远离人。哲学的实践性、民族性,说到底是在说明哲学本质上是人的哲学,是为了人的思维,是为了人的认识,是为了人的科学!

 

  (一)哲学的使命

 

  今天的中国人所面临的历史时代,是史无前例的。13亿人齐步迈向现代化,这是怎样的一幅历史画卷!是何等壮丽、威武和令人震撼!不仅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当今中国需要的哲学,就是能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

 

  发展越快越复杂,就越需要哲学。中国的哲学,要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梦的助力器,成为飞天的神羽”,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国哲学家的使命。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是引导人们前行的精神力量。哲学是引领者,可谓永恒的北斗;哲学是时代的“火焰”,是时代最精致、最深刻的“光芒”。社会越是向前发展,人们的实践就越复杂,社会生活就越丰富多彩,时代的变革就越深刻剧烈,就越需要理性思维,越需要哲学的“光亮”。

 

  从社会变革的意义上说,任何一次巨大的社会变革,总是以理论思维为先导。理论的变革,总是以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为前提,而“吹响”人类思想解放第一声“号角”的,往往就是代表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社会实践对于哲学的需求可谓“迫不及待”,因为哲学总是“吹响”这个新时代的“号角”。“吹响”中国改革开放之“号角”的,正是“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改革死路一条”等哲学观念。“吹响”新时代“号角”的是“中国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走夜路没有月光便不稳,搞探索没有哲学定不成!

 

  哲学是解放人的,但哲学自身的发展也是一次思想解放,也是人的一次思维升华、羽化的过程。中国人的思想解放,总是随着历史不断进行的。历史有多长,思想解放的道路就有多长;发展进步是永恒的,思想解放也是永无止境的。中国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成就,都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思想解放才是发展的前奏。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更要解放思想。当前,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国梦”的“长征”路上,这也正是一条思想不断解放的道路!

 

  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重大任务,是如何认识当代中国、认识当代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的新任务。“认识当代中国”,就是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问题,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即现在的中国和历史的中国的关系,就是要讲清楚“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中国史意义”。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中国作为世界的一员,就必须全面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也就是说,要通过对世界大势的分析阐释,进而展现人类文明和历史发展的多种途径。在全面客观地看待外部世界的基础上阐明中国特色的基本价值内涵,阐明“当代中国伟大实践的世界史意义”,这是哲学的当代使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使命。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须要有新的哲学理论、新的视野、新的胸襟。要回答中国的问题,解释中国的发展,首先需要哲学思维本身的解放。哲学的发展,就是哲学的解放,这是由哲学的实践性、时代性所决定的。

 

  (二)哲学的发展

 

  哲学史告诉我们,哲学的发展和繁荣,实质上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实事求是”是至理名言,是醒世兴世之道。任何重大哲学理论的发展都来源于实践,实践不仅为理论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而且提供了动力和要求,也提供了检验标准。哲学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基于实践的发展。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就是哲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哲学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当代中国哲学,要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攀上哲学的“珠峰”!

 

  哲学的发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凭空杜撰的,离不开学习、继承、吸收、借鉴的过程。不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不吸收、融汇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是难以实现的。在继承、吸收、借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答中国当下自己的问题,创建今天中国所需要的哲学,这正是中国哲学家的历史使命。这种创建,需要建基在全人类的优秀思想成果之上,建基在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之上。

 

  中国哲学的发展,必须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哲学传统。当年黑格尔有一个重大的误解,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是自西方开始的,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中尚找不到哲学的知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哲学思想的误见。我认为,中国的思想发展史,其核心内容是中国的哲学发展。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其深邃美艳辉映于人类历史,是人类哲学的“红牡丹”。任何人都不应当用一种哲学话语来否定另一种哲学话语,正如不能用西医否定中医一样。求同存异,异曲同工,恰恰是一种哲学思维。我们强调,世界各个哲学传统之间应“和而不同”,互鉴共享。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对于全球哲学体系的构建,对于世界哲学的繁荣,都是极为重要的维度,在未来将更加亮丽璀璨。

 

  哲学事业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倡导开放性,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理解,深层次上就是哲学的理解。对任何文化的深层的认识,都在于哲学。中国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要让世界听懂中国话语,这本身就是一个哲学课题。我们要在哲学层面上让中国更了解世界,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现在的状况是,中国了解世界的程度,远远比世界了解中国的程度大得多。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世界认识中国的过程。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采万家之花粉,酿中华之蜜。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表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价值,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同的贡献。文化的多样性是前进的动力。各民族不同的文化、文明的相互激励,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乃是人类发展的一条自然规律。人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百花之园、天籁之乐。

 

  中国哲学,要饱蘸人类优秀思维成果。世界上的好东西,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为什么要拒绝好的、成功的东西呢?世界上的理论也多得很,是否都能为我所用,都要拿来在中国试一试?不可能!但要研究!学习,借鉴可以,拿来主义不成,照办更不成。只有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适合中国的,才是我们需要的,才是好的!即使这些好的东西,也要消化、吸收,也要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自己的。对中国而言,什么是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中国化”这三个字是哲学的话语,非常好,很有用。我们要深刻解悟“化”和“中国化”概念的独特内涵,要不断地进行下去!什么思想只有“化”之后,才能成为自己的。

 

  哲学的发展,需要自信和胸怀,不仅要总结和整理中国文明成果,也要整合和提炼全人类的文明资源。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确立,是既有继承和借鉴,也有发展和创新的。正是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才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哲学才得以不断深邃。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哲学史表明,哲学本来就是百家争鸣的事情,一百家都讲哲学,那才有哲学的繁荣;一家讲哲学,哲学就死了。哲学史,乃至思想史,就是一部百家争鸣史。哲学家园本就是“百鸟”歌唱的“天籁山”。哲学的争论与争鸣就如同科学的一种实验方式。各种哲学各自纷呈,它们用各种思想来解释这个世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哲学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哲学否定一切形式的绝对化,反对僵化和停滞。哲学字典里没有绝对、没有教条。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当代实践,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格局和环境,面对惊人的科技发展,什么教条都行不通,不管是东教条、西教条、老教条,都不能给出中国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借鉴已有的东西、他人的东西,但绝不是照搬、复制。一切前人的、他人的东西,都要与今天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要有利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我们要把“中国化”作为一条兴世诤言,发挥其实践效用。另外,对于哲学上的争鸣,不能简单地评价各种哲学观念的是非与对错,而要将其看作格物致真、求真致知的过程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尤其强调科学性,反对教条主义。它所强调的科学性,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这里,任何僵化和停滞,任何条条框框,一切教条主义都没有容身之地。

 

  只有继承和借鉴,只有争鸣和讨论,我们才能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才能确立一种知己知彼的知识态度和理论立场,建立起一套立足中国的知己知彼之学、一套立足中国的哲学。彼学、己学研究好了,才有正确的关系学。哲学的“珠峰”是一定要攀上去的,这是中国人的志向和命运。

 

  发展的中国,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必须也必将是一个哲学大国、思想王国。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是不分国界的,哲学的边界是实践,实践的永恒性是哲学的永续性。尽可能地打开胸怀拥抱人类文明成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强自立,始终伫立于人类文明潮流的根本条件。

 

  拥抱世界,拥抱未来,走向复兴,这是中国人的视野,也是中国哲学家的使命!

 

  哲学会让中国人更加智慧,智慧的中国人将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任凭风驰雨骤,中国必将实现伟大复兴,走向更加文明、更加理想的未来!

 

  (作者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来源:《哲学研究》2018年第2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