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黄树东:美国真正目的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推动中国金融开放
点击:  作者:黄树东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8-04-12 13:46:02

 

 1.webp (33).jpg

 

  如果从大的战略背景来看待这次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它是美国对华总战略变迁的一部分,因此中国需要从总体战略部署上来应对它,坚守经济上的核心利益,完成在宏观战略上的布局。

 

  美国对华战略有哪些变化

 

  如果有人仍对美国对华战略的变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台湾旅行法》就是一副清醒剂。(这个法案允许美方所有层级的官员访问台湾,允许台湾高阶官员在“受尊敬的条件”下来到美国,与包括美国国防部、国务院的高官会见,并鼓励台湾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在美开展业务。)这个法案的提出和美国总统的签署,有许多可以解读的地方:

 

  第一,美国立法机构和总统踩了中国的红线。

 

  第二,原本美国总统不签署,这个法案也会自动生效,可是美国总统还是签署了,这表明了对华政策的实质性变迁,表达了就是要踩这条红线的态度。

 

  第三,在中期选举临近的时候签署这个法案,表明了这在美国似乎不再是“政治不正确”了。

 

  第四,这个法案在国会通过时,那些曾经反对过类似法案的人和群体却没了踪影。这些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这也表明,在美国对华关系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台湾旅行法》的提出,是美国有意识地、毫不含糊地踩踏中国的红线,是直接削弱中国战略利益,是美国对华总体战略变迁一个极为重要的风向标。它带来的影响将是长期的,也表明了美国想扎牢第一岛链的决心。

 

  目前,由于美国的相对衰落和中下层的严重不满,现在美国至少有四大主义在对华问题上纠缠在了一起——新民粹主义、新保护主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这几乎涵盖了美国传统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政治光谱。

 

  新民粹主义认为,美国中下层的贫困源于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而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代表大资本利益的全球化,他们反对全球化。新保护主义认为,美国中下层的相对贫困和美国的相对衰落,只有依靠保护主义才能改变。这来自于美国崛起过程中长期的保护主义传统。

 

  新自由主义是代表大商业和金融资本利益的,过去一般是支持对华贸易的。但这个利益集团这次没有通过大规模和有效的游说来制止《台湾旅行法》,这表明他们的对华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认为中国的2025战略产业规划和中国政府控制金融风险的做法,不利于他们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且中国产业上的崛起和金融上的风险防范,不利于他们未来在华的利益。

 

  新保守主义长期以来主张遏制中国,如今他们真正感到了中国崛起,感到了美国相对衰落的压力,因此主张在地缘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全面遏制中国。而在新保守主义强力和巧妙的推动下,民意被左右,这四种力量合在一起,开始了对华战略全面的、实质性的转变。这种国家战略的转变不是儿戏,除了难以预见的特殊因素,已经不太可能逆转。

 

  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在阻滞中国崛起

 

  把《台湾旅行法》和301调查放在一起,就能读出实质。二者都是总体战略变迁的一部分,前者着重地缘政治的围堵,后者着重经济上的遏制。此外,美国政府最近换上了许多对华的“鹰派”人物,其中还有鹰派的中国通。

 

  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中期选举。但中期选举可能只是一个时机因素,没有中期选举,这种战略转变也会发生,而且已经在发生。研究一下美国接近权力中心的智囊人物过去的一贯言论,就能明白这是一场早就在计划和推动的战略转移。“中期选举”的说法,可能是为了诱导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在阻滞中国的崛起。

 

  美国这种战略转变,也许反而让我们丢下了包袱,可以像美国一样放开手脚,做出相应战略上的调整。把我们的经济战略、金融战略、产业战略和对应这场贸易风暴的战略都纳入新的战略框架,重新思考。美国在下一盘精心规划好的棋,中国也要从整个棋盘上多维地来考虑贸易问题。

 

  有人提出,这场贸易争端倒逼中国的改革开放,我认为这种提法贻害甚大。美国的目的是要遏制中国的崛起。我们应当重视美国对华的战略变迁,然后基于这个框架来理解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而不能只是着眼贸易战略来思考对策。

 

  美国政府需要贸易赤字

 

  这次贸易纠纷,美国的借口是要消除贸易赤字,这是一个虚假的议题。美元是世界货币,它必须通过政府赤字和贸易赤字为世界经济提供流动性。外贸赤字把美元注入世界经济体系。如果没有了美国的贸易赤字,世界经济体系就缺乏流动性,就会萎缩,最终导致寻求替代商品,结果就要把美元从世界货币地位上推下来。所以,消灭美国贸易赤字就是要消灭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实际上,美国需要贸易赤字,这也是美国自己的政策选择。

 

  在消费和私人投资不变的情况下,财政赤字推动贸易赤字。政府支出超支了,就必须由贸易赤字来平衡。比如,几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钞票印出来,需要购买货物和服务,就需要进口。所以,美国要消除贸易赤字,就必须消除联邦的财政赤字。

 

  美国能消除财政赤字吗?美国一方面减税,一方面增加支出,在扩大财政赤字。扩大的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扩大的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变成贸易赤字就是美国让全世界为其财政赤字买单。

 

  所以,从制度安排上,从政策选择上,美国需要贸易赤字。当然,这有一个度。

 

  美国那么巨大的财政赤字,必然会转换为巨大的外贸赤字。所以,即使它把同中国的逆差压下来了,它同其他国家的逆差就会上去,总额相当。但世界上,其实只有中国才有能力,为美国那么大的财政赤字提供必要的产品与货物。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每次贸易摩擦以后,美国的贸易赤字不减反增。因为,其财政赤字在不断上升。

 

  美国的真实目的

 

  分析美国总统和官员的相关讲话,可以发现美国的目的大致有三点: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推动中国的金融开放、促使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

 

  第一,打击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美国希望维护自身在高科技上的的地位,不能容许中国的追赶。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完成量到质的转变,关键就是高科技;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接近10000美元,而美国是50000多美元。中国要实现小康,全面现代化,要迈入高收入的富裕社会,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追求幸福生活的要求,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提高总要素生产率,这有赖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因此,美国打击的核心对象之一是中国2025战略规划的产业。如果我们无法迅速实现产业升级,实现我们的规划,中国是有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丁美洲的教训之一,就是没有迅速转型。美国想在中国身上复制拉丁美洲的样本。另一方面,高科技和核心产业,还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高科技和安全的关系,美国官员早有论述。

 

  第二,谋求中国过度的金融开放,这也是美国政府这次的一个明确要求

 

  纵观二战以来的历史,搞金融大幅度开放,资本账户自由和汇率自由化的国家,几乎都陷入了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如果出现系统性问题,那就可能是颠覆性问题。

 

  如果我们在这方面让步了,外资或美国金融资本可能控制中国的金融行业。当然,我们的对策是加强监管。但是,到了那个时候,美国为了打击中国的金融监管,同样可以再发起贸易战争,说中国的金融监管不符合市场竞争的原则。到那个时候,如果我们的技术进步没有提升,金融被国际资本控制,我们有多大的信心打赢未来那一场贸易战争?可见,让步不是消除争端的有效办法,反而可能跌入更多争端的陷阱。金融开放,一定要小心,步步为营,走一步看三步,要事先预见到各种风险。

 

  过去几十年遭受洗劫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不认为开放能够导致金融产业更加进步和坚实,没有哪个国家不是经过了反复的科学论证,也没有哪个国家不是没有一流人才操盘,结果都无一幸免地陷入金融危机。这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促使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在美国,许多人认为中国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意思是中国通过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和规划,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催生了一大批竞争力强、规模大的企业。他们很害怕并且千方百计要废除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要改变我们行之有效的制度优势,要我们搞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

 

  我们绝不能轻易出让国际市场,但是,我们也不会为了某些国家的市场,就放弃我们的核心利益,也不能让别人把经济战争当成一种手段和杠杆,随意在我们身上找好处。

 

  因此,中国要多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的程度,要多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技术和产业自主权,要多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我们政府和产业技术进步和企业的关系。

 

  我们绝不主动挑衅,但是,我们要捍卫我们金融体系的控制权、技术自主权、产业自主权、汇率自主权、外贸自主权、货币自主权,要想方设法把基础货币的发行权拿回来。

 

  总而言之,美国的战略变了,我们也要变。我们要有一个符合这个新时代的对美战略的新思想。在这个大框架下来应对当下这场贸易纠纷。让它成为我们迈向全面小康的新起跑线,而不是停滞在中等收入的陷阱。


  本文的基本观点在黄树东近期出版的新书《制度与繁荣》中有详细的论述。《制度与繁荣》,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澎湃新闻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