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有一位这么懂创作的总书记在指引着我们,我觉得,每一个创作人员,都应该为新时代做出自己能做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力今年在两会上特别激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会上,共有8名委员发言,陈力是其中之一。
谈起那天总书记与文艺组委员的交流,陈力至今心潮澎湃,“能够把自己创作的体会向总书记汇报,我觉得特别的幸福。”
作为主旋律电影导演,陈力入行时就将创作目光聚焦于红色题材,从早年的《少年毛泽东》到获得飞天奖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海棠依旧》,从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影片《谁主沉浮》到第29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战争电影《血战湘江》⋯⋯多年来,陈力始终坚守在红色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一线。
对于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陈力感触颇深。陈力说,十八大以来,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
为拍好红色电影,她走进革命老区下生活,在与老区人民的相处中,陈力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冲击,老区人民对她的依恋又令她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为了拍摄守岛32年无怨无悔的“时代楷模”王继才,还没过完年,陈力就到了岛上体验生活,与王继才的妻子王仕花和他的儿女促膝长谈,她发现,他们的生活中“有捕捉不完的细节”。
走到人民中间去,为人民创作,陈力越是深入生活,越是觉得有太多地方需要下功夫,“越是深入人民,越觉得自己渺小,越觉得应该多向人民学习,需要狠下功夫的地方太多太多。”
陈力说,深入人民下生活,让她领悟到,习总书记向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深意,深刻认识到为何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高质量是文艺创作的生命线。而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认为,唯有以好作品去回报人民。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陈力即将完成一部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她告诉记者,影片创作时,就时刻把习总书记对文艺创作的新要求铭记于心,这一次,她试图通过拍摄手法的创新与年轻人接轨,让年轻人爱上红色电影。而能够以此片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她倍感荣幸。
总书记讲话为创作指明方向
►《中国电影报》: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并发表讲话。当天文艺界社科界共有8位委员发言,您作为发言委员之一,当时是什么心情?
► 陈力:听了总书记讲话我非常激动,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能够把自己创作的体会向总书记汇报,我觉得特别的幸福。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创作方向,对我而言,就是要为人民、为新时代拍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报》: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电影导演,您是怎么理解这一要求的?
► 陈力:从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已经指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这些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在创作时比以往更注重深入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为什么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为什么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高质量是我们创作人员的生命线。
在创作中,我发现,我们越是深入人民,越应该多向人民学习,越要狠下功夫,多拍出好的影片,回报人民。
举个例子,我们拍主旋律影片,深入老区人民,特别是闽西老区,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冲击,越来越觉得自己渺小,需要学习和狠下功夫的地方太多太多。对他们,我的内心也多了一份牵挂。
这种牵挂我体会特别深,逢年过节,老乡们用手机跟我视频通话,他们说,“陈导演,快回来吧,我们想你了。”他们说的不是“你来吧”,而是“你回来吧”,这种感情我觉得只有在那个地方可以触摸得到,这份感情也让我的内心无比充实和幸福。
其实,我为他们做得不多,也不够,可是他们却给了我那么多温暖,那么多鼓舞。我想说,作为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获得的是温暖和力量。人民的力量是鼓舞我们前进的动力,是他们带领我们成长。
深入生活,有捕捉不完的细节
►《中国电影报》:总书记说,“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您对此有哪些体会?
► 陈力: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时代,有一位这么懂创作的总书记在指引着我们,我觉得,每一个创作人员,都应该为新时代做出自己能做的贡献。
总书记在讲到创作时强调了细节,他说要有鲜活的细节,要去下生活,你才能获得鲜活的细节,你有了方向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这个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这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总书记这样面对面地来教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创作,文艺工作者如果不去珍惜这个时代,不去珍惜一个这样懂我们的总书记,我觉得,都对不起这个时代。
►《中国电影报》:那么对于“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新要求,您认为创作者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加强?
► 陈力: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深入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新时代可以歌颂的人很多,真的是要有拨动心弦的创作才能打动观众,我觉得这很关键。
像我马上要拍“时代楷模”王继才的电影,王继才守岛32年无怨无悔,他爱国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
为了拍摄他的感人事迹,我就下了生活,过年的时候我去了,跟他的爱人交谈,跟他的儿女交谈,我觉得有捕捉不完的细节。
当你把感情投入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太多的细节,一定要把这些细节全敛过来,敛到你的内心,再释放出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关键的。
用明德引领风尚,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自律
►《中国电影报》: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您怎么理解他说的这句话?
► 陈力:我觉得用明德引领风尚,这是一个艺术工作者最关键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你没有明德,那你就引领不了风尚。
怎么去引领?你首先自己的站位要高,自己要有一定的品位、有一定的站位、有一定的审美,才可以谈得上明德引领,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中国电影报》:所以您认为,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应当如何要求自己?
► 陈力:首先要自律。我认为,做一件事情最终拼的是人格的魅力,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从事的是培根铸魂的“灵魂工程师”的职业,更要有崇高的人格。
人格的魅力涵盖很多,比如你怎么去规范自己的人格,规范你的道德观念,先要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出好作品。我觉得,我们首先要自省,要自律,要学习,然后才可以释放。
►《中国电影报》:您认为在文艺创作中,如何阐释好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 陈力:我觉得还是要提高自己。创作者要知道自己的视点在哪儿?创作的重点在哪儿?是在纯粹意义上的票房,还是真的要为人民服务?是在经济上,还是真的在做意识形态的工作?你做的这个工作又是怎么能够打动观众的?如果你自己的境界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又怎么去打动别人?
所以,我认为,文艺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意识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是什么,然后才是追求艺术创新,用最好的艺术表达献给观众,回报观众。
以“创新精神”拍摄红色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报》:今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在这个重大时间节点上,您有什么新的作品要推出吗?
► 陈力:有。我马上要完成一部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这部影片已经打磨了六年了,我们即将开机时,习总书记对文艺创作有了新的要求,不光是文艺工作,总书记提到,各行各业都要创新,于是,我们马上改变了开拍日期,再度深入生活,重新修改剧本,去捕捉“新”。
创作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创新跟今天的年轻人接轨?如何让年轻人乐于去认知和接受那段光辉的岁月?
前年,我带着《血战湘江》走进了大专院校的学生中间,走到了官兵队伍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表达的创新,能让年轻人在观看精彩故事的同时,心甘情愿去接受这段伟大的历史。
《古田军号》讲述红四军1929年到达闽西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古田会议前后发生的鲜活感人的故事。拍摄时,我们使用了许多今天的语言,就是为了让年轻人看电影时,一下子就进入到历史中去,接受这段伟大的历史。
今年是古田会议90周年,也是新古田会议五周年,也刚好赶上建国70周年,能够献礼,我们倍感荣幸。
►《中国电影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
► 陈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希望电影市场给优秀的主旋律电影、红色题材电影、以积极态度反映现实生活的影片多一些放映空间。希望资本绑架电影的情况尽快缓解,让电影市场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文|杜思梦
摄影|李霆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