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昆仑专题 > 乡村振兴 > 阅读信息
宋圭武|正确看待农村公社问题与农村承包制改革
点击:  作者:宋圭武    来源:“宋圭武”凤凰新闻号  发布时间:2022-05-23 17:23:26

 

中国农村改革,最终需要实现否定之否定,要积极借鉴毛泽东时代的一些好做法,要把计划和市场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

 

1.jpg

 

如何看待中国农村承包制改革,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对农村承包制改革,有这样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既然农村承包制改革极大激活了农村生产力,

 

1、为什么在1985年国家全面推行农村承包制以后,农村经济却面临全面发展困境?1986年,国家又开始全面扶贫?

 

2、为什么会出现李昌平“农民真穷、农业真危险”之问?

 

3、为什么实践上农村都是保留合作模式的都发展较好?

 

4、为什么国家每年都要一号文件重视三农,既然自身有极大活力,按理说就不用国家这么重视?

 

5、所谓的承包制改革,其实就是改成了小农经济。既然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生产方式,我们又如何说承包制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

 

6、既然公社落后,为什么公社时期国家从公社拿走了很多,而现在,国家每年对农村补贴不少,还解决不了问题?

 

7、既然承包制改革有极大活力,又如何与经济理论上的分工合作才有效率在理论上统一?

 

 

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发展,更多是承包制以外的因素,而不是承包制本身。

 

1、承包制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活力的。承包制农民有积极性。有更多自由选择。这是优点。

 

2、过去的公社贫穷,主要是国家从公社拿走了很多。公社的剩余多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

 

3、公社分大公社和小公社两个阶段。公社的问题,主要是在探索成立的过程中,尤其在大公社时期,犯了很多错误。比如归大堆,大跃进,大炼钢铁,放卫星等。国民经济的三年困难,是这些错误的集中反映。但公社自身也在不断调整。62年以后的小公社,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公社依靠自身的力量,建设了大量农业基础设施。还全面支援的工业和城市的发展。62-72年,公社人口有大量增加,也是一个证明。

 

4、现在的农村贫困,主要是生产方式落后。承包制没有经济规模效率。容易产生两级分化。极大增加政策落实成本。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不利于保护环境。农民更成了弱势群体。

 

5、农村承包制改革,最大的获利者是城市。

 

6、农民成了廉价的劳动力,这支撑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包括乡镇企业的发展。

 

7、农民的土地,成了廉价的土地,这支撑了房地产和城市的扩张。

 

8、如果说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农民存在剥夺现象,而现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更是成了被剥夺的对象,而且是以自由的名义。

 

9、农村经济在1978年-1985年期间发展较好,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公社并未全面解散,农产品不存在销售困难,有统购统销政策,农产品价格国家控制,国家提高农产品价格50%以上,农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这一时期农民收入较好。

 

10、一些人说公社存在社员偷懒,这不是主要原因。偷懒在任何企业都存在。主要农业有农忙农闲之分。在农忙时期,不存在偷懒问题。在农闲时期,农民比较松散,这是由农业产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公社偷懒问题,在公社劳动过的人,应有亲身体会。

 

11、不能把当时批斗人、划成分等问题,与公社联系起来。批斗人、划成分,都是不对的。

 

12、理解公社,应主要从生产组织形式上去理解。我们目前乡村振兴借鉴公社,主要是要借鉴其组织形式的优点。不是要恢复批斗人、放卫星等不好的东西。

 

13、小公社时期,公社农民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不能说是一大二公。小公社类似于井田制。有公田,有私田。

 

14、小公社时期,公社分配也没有平均主义。公社的粮食分配是按工分和按人口结合进行分配的。

 

15、如何评价公社,多让亲身经历过公社的人谈看法,有较大准确性。尤其是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方面体会的农村人,谈看法,更有权威性。没有亲身经历过公社的人,在一些书本上得到的看法,是不准确的。

 

16、当时的知识青年下乡到公社,体验到公社劳动的艰苦,农村肯定比城市艰苦,若改为知识青年现在下乡到农村体验承包制,并对公社和承包制比较一下,估计会有不同的看法。

 

总之,笔者认为,中国农村改革,最终需要实现否定之否定,要积极借鉴毛泽东时代的一些好做法,要把计划和市场的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应探索建立半计划半市场农业发展模式,农产品销售可探索半统购半统销模式,农业生产微观组织可探索半自治半行政模式,比如可建设一批集体农场或国营农场,同时集体农场和国营农场要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可探索实行半自治和半行政管理模式。

 

宋圭武2019年3月6日星期三写于兰州

 

(来源:“宋圭武”凤凰新闻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