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孔令华(左三)、杨鹤鸣(左一)教授在一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卫生部工作期间,曾在老部长孙隆椿(兼卫生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卫生文化协会会长)的领导下,全程参与了《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论丛》的编写出版。
前不久,同一位在协会担任领导的朋友交谈时,得知他在建党100周年这段时间里,把《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论丛》读了三遍,感到获益很大。在与曾任《论丛》副主编的杨鹤鸣老教授通电话时,我传达了这一信息,耄耋之年的老人高兴极了。他思维清晰无比,记忆力非常好,发微信说,记得《论丛》封面选用梅花做的底图,是因为想到毛主席喜爱梅花的性格。他深情地说,书中的每一篇,都充满了对毛泽东卫生思想的崇敬,值得再读、再思。老人家还提到,当时我们顶着一股“非毛化”的暗流,不为少数人的指责所动,实属不易。我在微信中回复说,之所以能够完成《论丛》这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是湖南医大的同志首先提出的建议,是孙隆椿老部长起了关键作用。
翻开《论丛》,其中有一段写道:“我国卫生事业的巨大成就,造福了亿万民众,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以占世界卫生总投入的1%,初步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基本卫生保健,创造了世界奇迹。毛泽东倡导的农村合作医疗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及发展中国家所推崇和借鉴。
毛泽东热爱人民,人民热爱毛泽东。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卫生思想,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卫生工作者对一代伟人由朴素的爱戴之情到理性思维的升华。”
30年过去了,如今人类面临的卫生健康问题愈发严峻,几年来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在全球横行肆虐。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弘扬和发展了毛泽东卫生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十几亿中国人民成功抵御住疫情的袭击,也为全球抗疫做出了贡献。人们在与疫情的博弈抗争中,更加感念毛泽东的伟大智慧,感念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
此时此刻,我忆起多年前的往事:想起湖南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淮阴市卫生局、荆州市中心医院和北京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或积极参与讨论、撰稿,或热心筹备会议、为研究出版创造条件;想起南京中医学院印石教授指导协助淮阴的同志修改书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想起淮阴市医学会秘书长陈兆秀,除在当地搜集资料外,还到省城、上北京广泛查询,湖北襄樊市铁路医院刘松柏多年收集整理有关毛主席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写下笔记几十万字;想起卫生部爱卫办原副主任李九如夫妇、医政司张自宽、科教司刘海林老司长、政策法规司罗益勤副司长和部直属单位的许多老同志都为《论丛》的编著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想起杨鹤鸣教授还特意邀请了毛泽东主席的女婿孔令华专程到淮阴参加我们的活动。遗憾的是,孔令华不久就去世了,没能看到《论丛》的出版。
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时任部党组副书记孙隆椿副部长在关键时候拍板决定组织编写《论丛》,而在先后几年的研究撰稿过程中,他始终不断向我们强调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给大家鼓劲儿;对研究撰写的意义、目标和方法不断给予指导,名副其实地担任起《论丛》的主编。
如今,参与此书编写的张鸿铸、栾荣生、印石和以上提及的许多老领导老专家多数已离世,让我们怀念不已。在书的前言中,有一段话:“我作为全国卫生系统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处的负责人之一,参与了(《论丛》)这一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在研究活动中受到毛泽东卫生思想和我国卫生界老前辈们敬业精神的深刻教育,也常为那些参与搜集、整理、写作和审稿的同志们刻苦认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所感动。”多年来,这种情感不仅没有淡然,反而更加强烈,时刻激励着自己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的指引下,要为卫生健康事业再尽一点绵薄之力。
作者:高金声;来源:朴韵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