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朝鲜上甘岭的一个炮阵地上。一场秋雨,给这片干渴的土地带来了滋润。雨水淅淅沥沥,落在焦黑的土地上,混着残留的炮弹药末,流入了大大小小的弹坑中。架起“'锅”,从弹坑里舀起一瓢水,煮上一碗“弹水面”,对于金耳世和他的连队来说,这恐怕是上天对他们最好的馈赠了。
金耳世是个电话兵,战术安排、射击指令,全靠一根长长的电话线来传送。作为线路的检修员,金耳世的角色可太重要了,他也总是不负所望,几公里长的线路,不论哪里发生故障,他总是能及时找出问题。
14号,那场震惊世人的战役在上甘岭阵地上打响。金耳世和他的连队,担负着压制敌人炮火、支援前线步兵的任务。他们的对手是“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范佛里特,信奉火力制胜的他,为了拿下这场仗,不惜以超过正常基数三倍的弹药,向这片仅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疯狂倾泻。
还击!还击!19日,正当金耳世接听“准备开炮”的指令时,听话器突然没了声音。电话线又被炸断了。战况紧急,敌人的炮火随时都可能再次向前方阵地袭来。
“我去!”拿起接线钳,背上单机,金耳世带着战友李昌友冲了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闪过,连长把电话摇了一次又一次,仍然听不到回音。密集的炮弹声不断袭来,正当连长要派人再次查线时,电话终于响了起来,射击命令从观察所传到了阵地。几十分钟的炮火急袭后,敌人的阵地上升腾起了滚滚浓烟。
烈士金耳世
战斗打胜了,金耳世和李昌友却再没有回来。当战友们找到他俩时,李昌友已经牺牲,脸上盖着金耳世的帽子。在几十米外的电话线旁,金耳世则一手捏着电话线,一手拿着接线钳,昏倒在地。他的左腿已经炸断,还剩一根筋连着,他的身后,沿着电话线,是一条二十多米长的血路。战友们实在忍不住,流着泪高喊着他的名字,他们无法想象,在这漫天炮火中,金耳世是如何拖着断腿,在满是弹坑和碎石的地上爬行二十多米,接好了三处断开的线头。等战友们把金耳世抬回来时,他还念念不忘要完成任务。金耳世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而牺牲。 60多年后,我来到了这个连队,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了金耳世的战友。当我站在连荣誉室,面对这位“特等功臣”的画像,听着老兵讲述这段历史时,我仿佛能听到炮弹划过耳边的轰鸣,仿佛能感受到脚下土地在晃动,仿佛能体会到那拖着断腿爬行时的生疼。每天晚上,当连队呼喊金耳世的名字,全连高声答到时,你能从这嘶吼声中听出,英雄的血性还在。 朝鲜战场上,金耳世的战友们以86发破甲弹击毁敌11辆坦克的战绩,创造了炮兵战争史上的奇迹;而那场战争中,还有很多像金耳世一样的英雄先烈,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还有一个个名字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们为那场战役的胜利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精神在部队得到了传承。在一代又一代的战友心中,他们不是一个个遥远的名字,而是近在咫尺的战友和英雄。
中华民族几千年,强盛过,也没落过,但历史赓续不曾中断,就是因为在危难关头,有一个又一个民族志士前赴后继,有一批敢于舍生取义的军人在负重前行。
英雄并不只存在于历史的书页,打开每天的新闻你会发现,这个和平的年代,军人的牺牲并不算罕见。
【2016年4月27日,歼-15飞行员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训练时突发电传故障,跳伞后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2016年6月1日,在马里共和国执行维和任务的上士申亮亮遇袭牺牲;
2016年6月4日,云南省军区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扫雷任务时牺牲;
2016年7月9日,正在参与抗洪抢险的下士刘景泰被洪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6年7月10日,我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1辆装甲车在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突遭一发炮弹袭击,维和战士李磊、杨树朋(7月11日)不幸牺牲。
2016年11月12日,女飞行员余旭在进行飞行训练中发生一等事故,跳伞失败后壮烈牺牲。】
尽管我们不愿意,但有时候,一次告别,就意味着永远说再见;尽管我们不习惯,但“牺牲”这样的字眼,却总是不断出现。
死亡从来都不遥远,危险从来都要有人承担。就像一篇文章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对这些用生命把黑暗挡在我们视线之外的人来说,铭记是最好的悼念。
他们的离去,都是这个民族复兴路上的一个个鲜红的注点。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些战友,记得申亮亮、李磊,记得余旭、刘景泰,记得金耳世、邱少云、董存瑞们,记得所有撑起民族脊梁的英雄先烈……
现在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再不会每天面临生死的考验,但我们总要知道,有人曾让渡出了他们的生存权,才换取了如今的和平;总要知道,有人依然肩负着守护安宁的重任,才让危难远离许多人的视线。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经验教训 •
• 他山之石 •
• 读史明智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