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展望2019年,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仍然严峻,个人信息与商业数据遭遇大规模泄露与违规利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恶意网络攻击频发,各国在网络空间对 抗态势进一步加剧。面对新情况,如何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更有力地保障国家安全?赛迪智库提出了开展信息技术产品的审查工作,提升新兴领域的安 全防范能力;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构建核心技术生态圈;借助“一带一路”积极与其它国家合作,增强我国网络空间话语权;推进网络可信身份建设,构建可信网络空间;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全面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对策建议。
2018年,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产品取得新成就,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网络安全形势整体向好。展望2019 年,全球网络攻击事件将更加频发,全球网络对抗态势将进一步升级, 各国将更加重视数据安全治理。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工作将继续强 化,但需要处理好网络威胁监测技术仍待加强、信息技术产品自主可控 生态亟待建立、网络可信身份生态建设尚需强化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等问题,以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一、对2019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网络攻击事件更加频发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全球风险报告》中首次将网络攻击纳入全球 风险前五名,成为2018年全球第三大风险因素。一是软硬件设备安全漏 洞频出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1月,英特尔公司爆出“幽灵”“熔 断”两个处理器漏洞,导致恶意程序可获取敏感信息。英国皇家战略研 究所公布报告,指出当前核武器系统存在大量明显安全漏洞,网络攻击 破坏核武器控制装置的风险极大。3月,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发现家用新型 智能电表存在安全漏洞,威胁数百万物联网设备安全,甚至可能影响国 家电网的正常运转。4月,黑客利用思科高危漏洞发起攻击,20余万台思 科设备受到影响。二是多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受攻击。1月,荷兰三 大银行网络系统在一周内不断遭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6月,美国赛门铁克公司发现黑客组织针对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卫星通讯、电信、地理太 空拍摄成像服务和军事系统进行网络攻击。9月,西班牙巴塞罗那港与美 国圣地亚哥港相继遭受网络攻击。11月,美国国土安全部称黑客多次试 图破坏美选举系统。三是个人信息与商业数据遭遇大规模泄露与违规利 用。4月,美媒报道特朗普大选期间聘用的“剑桥分析”从2014年起违法 收集脸谱网上5000多万名美国用户的数据,用于预测和影响选民的大选 投票取向。9月,脸谱网称遭受黑客攻击,5000多万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面临风险。
2019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对网络信息系统依赖性的增强,网络攻击事件的数量仍将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将更加广泛。
(二)全球网络对抗态势进一步升级
网络空间已成为各国争夺的重要战略空间,各国采取多种措施不断 谋求增强网络防御和对抗能力,网络空间对抗态势不断加剧。一是顶层 规划中网络对抗战略意图明显。美国本年内发布两项重要国防战略,均 显示出明显网络对抗战略意图。7月,发布《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明 确将中国、俄罗斯等国列为美国国家安全“威胁”,建议增加网络冲突 前线的军事部署。9月,发布《国防部网络安全战略》,指出中国和俄罗 斯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战略性威胁正在增大,为防范网络攻击要进行先发 制人。二是完善网络空间作战机构设置。5月,美国网络司令部升格为独 立作战司令部。8月,日本防卫省宣布将组建专门部队保护国防通信网络 免受攻击。10月,北约提出将成立网络指挥部,以全面及时掌握网络空 间状况。三是强化多方合作。一方面加强政企合作。5月,日本防卫省决 定将部分网络防卫任务委托民间企业。6月,美国组织军队、政府和产业 界专业人员共同开展“网络极限2018”演习。另一方面推动国际合作。4 月,北约举行“锁定盾牌”网络战演习,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千名 网络安全专家参加。6月,立陶宛宣布欧洲联盟9个成员国将成立快速回 应小组对抗网络攻击。四是不断深化网络武器研发。4月,韩国国防部 表示将在2019年前投入29亿韩元开发智能型信息化情报监视侦察系统。7 月,美国国防部开发新网络武器系统,以发动对“伊斯兰国”的在线攻 击,并保护美国免遭敌对政府的黑客攻击。
2019年,随着相关国家网络空间政策的调整以及网络军事力量建设 加速,网络空间争夺将掀起新高潮。
(三)各国将更加重视数据安全治理
数据已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针对数据的网络攻击 以及数据滥用问题日趋严重,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水平刻不容缓。一是 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5月,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生效,欧盟国家,如爱尔兰、西班牙、比利时与塞尔维亚 等国参照GDPR研究制定或发布国内数据保护相关规定;非欧盟国家,如 阿根廷、巴西、伊朗、印度、泰国等国也调整其数据保护法规与GDPR保 持一致。二是加紧研究数据跨境流动规则。4月,巴西向世界贸易组织提 交文件,敦促对互联网数据流动的规则展开讨论。7月,日本和欧盟达成 协议,将实现双方数据自由流动。10月,欧盟议会通过《欧盟非个人数据自由流动条例》, 消除欧盟成员国数据本地化的限制。三是大力推进 数据安全执法检查。1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伟易达处以65万美元罚 款,因其安全漏洞导致数百万家长和孩子的数据遭曝光。2月,比利时 一法院判定,脸谱网在比利时网民不知情的情况下搜集和保存其上网信 息,违反比利时隐私法。8月,韩国政府开始对20家跨国公司在韩办事处 开展用户数据安全审查。10月,欧洲数据保护监督官员称,预计2018年 底对外公布第一批依据GDPR处罚的情况,并实施制裁。
2019年,数据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各国将继续完善相应法规体 系,积极开展相关执法检查。
(四)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建设工作将不断强化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确立网络空间优势,我国不断从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推出网络安全新技术新产品。8月,阿里云发布云盾Web应用防火墙,能够对 网站业务流量进行恶意特征识别及防护,将正常、安全的流量回源到服 务器。8月,启明星辰发布物联网安全接入防护系统IoT-VBox,该系统 能够全面监测物联网系统中各终端的安全状况,同时开发了在线物联网 终端学习算法,对终端的数据流内容进行建模,当终端被植入木马时, 能够实现阻断报警防护。9月,永信至诚推出e春秋网络安全实验室靶场 平台,并利用该系统承办了多次大型网络安全竞赛。二是不断加强网络 安全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武汉市和四川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支持 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信息安全专项 资金补贴》等政策,加强对网络安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另一方 面,网络安全竞赛如火如荼的开展。8月由公安部和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导 的“网鼎杯”顺利举行,大赛吸引了超过两万名选手参赛。11月,由中 央网信办指导的“湖湘杯”网络安全技能大赛顺利开展,该比赛是2018 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发现和培养高端网 络安全人才。三是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多渠道合作优化网络安全生态环 境。3月,华为主导发起“华为安全商业联盟”,通过联合安全解决方案 深度整合联盟伙伴的安全服务,解决单一厂商较难为用户提供全面完整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问题。8月,腾讯联合启明星辰、卫士通、立思辰等 在内的15家上市公司,成立上市企业协作共同体,旨在搭建中国互联网安全企业的协同平台。 2019年,我国将继续加强对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强化网络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合作,进一 步提高我国的网络安全能力。
(五)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我过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围绕网络安全法不 断推出法律法规,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网络信息内容管理 方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一方面规范传统新闻媒 体的互联网新闻采编、转载和传播行为,另一方面规范互联网信息内容 管理执法全流程。此外,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出台了多项法律文 件,规范微博、公共账号、群组和社区论坛等主体的网络信息内容发布 行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方面,出台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 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运营者安全 保护、产品和服务安全等方面阐述了相关保护条例。网络产品和服务管 理方面,出台了《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对安全审 查的试用范围、内容和机构等进行了规定。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保护方 面,《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出境 数据评估的条件和内容做了阐述。
2019年,我国将会继续完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系列网络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环境。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我国网络威胁监测技术仍待加强
长期以来,我国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网络攻防技术发 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处于 劣势。一是信息技术安全监测能力不强。我国对进口网络信息技术和产 品的监测分析以合规性评测为主,很少涉及软件核心技术,规模化、协 同化漏洞分析评估能力较低,难以发现产品的安全漏洞和“后门”,同时在大数据分析、可信云计算、安全智能联动等重要方面的技术实力不足,难以应对新兴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二是网络攻击追溯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对于海量网络数据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对APT等新型安全威胁的监测技术不成熟,即便监测到这种威胁,由于缺少回溯手 段,也难以找出攻击源头。
(二)我国信息技术产品自主可控生态亟待建立
目前,我国对国外信息技术产品的依赖度较高,CPU、内存、硬盘和 操作系统等核心基础软硬件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如CPU主要依赖英特尔和 AMD等厂商;内存主要依赖三星、镁光等厂商;硬盘主要依赖东芝、日立 和希捷等厂商;操作系统则被微软所垄断。2017年,欧美跨国企业提升了 核心技术的开放程度,国内信息技术产业曾出现新一轮引进式的创新热 潮。然而,2018年,随着中兴事件和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各界人士 逐渐在构建信息技术产品自主可控生态方面达成共识。一方面是亟需研 发出可用乃是好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另一方面是亟需对自主可控的 网络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估、扶持和推广,进而构建良好自主可控生态。
(三)我国网络可信身份生态建设尚需强化
《网络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 研究安全和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 认”。然而目前,我国网络可信身份生态建设仍需强化。一是网络可信 身份体系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布局尚不明晰。我国还未明确 将网络身份管理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也未形成推进网络可信身份体系 建设的整体框架和具体路径。二是身份基础资源尚未实现广泛的互联互 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战略设计和统筹规划,我国网络可信身份基础设施共享合作相对滞后,导致基础可信身份资源数据 库还未实现广泛的互通共享,使得数据核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三是 认证技术发展滞后,还不能满足新兴技术和应用的要求。云计算、大数 据、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涌现,新兴技术和 应用环境中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等方式与传统信息技术及应用存在 重大差异,已有身份认证技术、手段和机制还不足以支撑新技术、新应 用的发展。因此,亟需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尽快制定国家网络可信身份 战略,创建可信网络空间。
(四)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仍不完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至关重要的资产,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 能或者数据泄漏,不仅将可能导致财产损失,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 平稳运行。随着金融、能源、电力、通信等领域基础设施对信息网络的 依赖性越来越强,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不断升级,且带有 国家背景的高水平攻击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加大。但我国关键信息 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力度仍然不足。一是网络安全检查评估机制不健全。 当前的网信安全检查侧重漏洞发现,缺乏对漏洞修复的激励措施,同时 缺少对漏洞的危害等级的评估体系。二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工作 存在标准缺失的问题。尽管行业内已加速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包 括安全保障指标体系、安全检查评估指南以及信息共享规范等方面,但 仍缺少金融、电力和通信等细分领域的安全保障标准研究。面对日益严 峻的网络安全挑战,我国应尽快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信息技术产品的审查工作,提升新兴领域的安全防范能力
开展信息技术产品,尤其是新兴领域信息技术产品的审查工作。一 是加紧出台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政策法规,强化信息技术产品审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积极制定新兴领域信 息技术产品的安全保护标准,界定相关产品的核心功能和技术,构建评 估产品安全性的指标和实施方案。三是构建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审查机 制,定期开展安全审查,加强新兴领域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监督工作,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加大安全事件的执法力度,依法依规对 涉事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四是提升安全审查的技术手段,推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的建立,实现业务监控、溯源取证、安全事件响应等功能。
(二)提升自主研发实力,构建核心技术生态圈
一是统一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发展思路。摒弃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 吸收之间的路线之争,改变以出身论安全的思路,形成信息技术产品安 全可控评价标准,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引导厂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 业生态掌控能力。二是优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环境。强化企业的创新主 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继续以基金等形式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合 作、资本运作等手段争取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等,为企业充分利用国际 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三是构建核心技术生态圈。依托政 府、军队等安全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结合应用单位基本需求,制定自 主生态技术标准,统一相关技术产品的关键功能模块、技术接口等,依 托自主可控评价等手段,引导企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团结 协作,打造自主可控生态圈。
(三)借助“一带一路”积极与其它国家合作,增强我国网络空间话语权
借助“一带一路”积极与其它国家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领域的合 作,一方面有效带动我国基础信息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增 强其抵御外部网络侵略的意识与力量,筑就我国的“网络长城”;另一 方面形成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技术产品推广的跨境联盟,更大程度地释 放互联网所集聚的能量,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在通信、交通、金融等领 域积极参与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增强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网络空间的话 语权与影响力。
(四)推进网络可信身份建设,构建可信网络空间
一是做好网络可信身份体系的顶层设计。借鉴国外做法,结合我 国国情,明确我国网络可信身份体系框架、各参与方在其中的角色和职 责,并细化网络可信身份体系建设的路径,明确组织、资金等各方面保 障,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研发、试点示范、产业发展等多方面 推进体系建设。二是建设并推广可信身份服务平台,推动可信身份资源 共享。通过建设集成公安、工商、CA机构、电信运营商等多种网络身份 认证资源的可信身份服务平台,提供“多维身份属性综合服务”,包括 网络身份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认证服务,最终完成对网上行为主体 的多途径、多角度、多级别的身份属性信息的收集、确认、评价及应 用,实现多模式网络身份管理和验证。三是推动多种网络可信身份认证 技术和服务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基础设施,加快开发安全和方便 的网络身份技术,跟踪大数据、生物识别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不断提高技术的先进性。
(五)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全面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一是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明确保障关键信息基础 设施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工作任务和措施。二是研究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标准规范。研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基 础性标准,推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分类分级、安全评估等标准的研制和 发布。三是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监管机制。一方面,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评估机制,面向重点行业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 风险评估,指导并监督地方开展安全自查,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系统开 展安全抽查,形成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完善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风险信息共享机制,理顺信息报送渠道,完善监 测技术手段和监测网络,加快形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风险信息 共享的长效机制。
(来源:昆仑策网,转自“赛迪智库”)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秦安:网络空间落实习近平“扛得住、过得去”的总要求,需看清十二大网络安全风险
2019-01-24“网络安全”到底该如何维护?中国工程院院士给出一个科学建议!
2018-08-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