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神农氏时代,我国就有了农业的雏形,开始种植粮食作物,饲养家畜。那时的华夏文明,还处于结绳记事,没有文字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五大类型,但数千年来还是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生产占主要地位,其它还包括一些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等。
纵观历史,我国所有的朝代更替现象都逃不过天灾、人祸的第一因。这两种现象有时单独发生,有时同时发生,最终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老百姓能不能填饱肚子,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定与稳定。
我相信现代人没有人愿意去尝试吃草根、树皮、甚至吃观音土的生活,但这一切恰恰就发生在离我们不久的近代。打开《甲申三百年祭》一书,上面具体描述了明朝灭亡前社会的种种惨状:“更可异者,童稚辈及独行者,一出城外便无迹踪。后见门外之人,析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始知前之人皆为其所食。……”既然农业生产如此重要,而我们国家又空前的重视,为什么在社会上还是没用引起很大的共鸣呢?在下姑妄言之,请君姑妄听之:
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乱象
(一)社会风气使多数人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作。
看着社会上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试问一个正常人能舍弃这一切回归到乡村,安心过辛苦的田园生活吗?看看当代的年轻人,他们早已把“汗滴禾下土、劳动最光荣”抛到脑后。不用找工作,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产品,轻轻松松就能从玩网络游戏、数据挖矿等行为中赚到钱;再不济,开个网店、做个小主播、拍点流量小视频、唱唱歌、玩玩股票辛苦点也都能赚到钱。不用晒太阳,甚至足不出户就实现个人财富自由。谁还去太阳底下流汗种地,靠天吃饭,是不是“阿达秀逗”了。
(二)农民无地可种、辛苦付出没有回报。
一部分有地的农民,因为工作、孩子读书等原因,离开了农村,在城市里生活。就算居住的地点离老家近点,两头来回跑,一点收成确实也不够给小车加油的。把地租给别人种吧,每户分到的地本来就不多,也租不了几个钱,还要签订各种各样的合同。免费给村里的亲戚种吧,时间久了又会出现自己的地要不回来的尴尬场面。有些乡镇土壤条件和地理位置较好,水源充足的地段,地租每亩超过1200元/年,租地的农户一年要种两季蔬菜加一季水稻,还要争取一些政府的补助,仍然挣不了几个钱,有地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新型“地主”。然而这些土地质量再好也经受不住这一年三作呀!那些村集体流转的土地,多数也落到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手中,他们坐地起价,把真正想干农业的人拦在门外。无法正常价格拿到适合的土地,是造成农村弃耕、撂荒现象的直接原因。
(三)种植业与养殖业都存在巨大风险。
种植业中,果蔬产品常受集中上市因素影响,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农产品通常只能选择烂在地里、树上,而不采收,农户血本无归。养殖业近年来受疫病、及饲料原料爆涨影响较大,无法正常生产,连基本的利润也无法得到保障。像鸡、鸭有“禽流感”、猪有“非洲猪瘟”、牛有“结节病”、羊有“布氏杆菌病”、鳗鱼有“疯子病”、虾蟹等养殖的难度就更大了,农业生产就像参与一场明知道输多赢少的赌局。
(四)基层工作者无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服务当中。
基层工作者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报表材料多、会议接待多,功能电话多;补助待遇少,晋升机会少,反映问题渠道少。基层工作中也常出现能者多劳,三头六臂的普遍现象。时常出现一个干,一群看的奇特景观。那些看热闹的人里头,当场冷嘲热讽的有之,背地里扔石头的有之,在旁指点江山、夸夸其谈的有之。那些真心实意想服务企业的同志,又担心受到督查问责、纪委约谈等情况,不敢和企业有更深层次的合作与指导,真正实力无法施展,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而那些提拔的机会也不会留给你,因为领导离了你不行,活没人干了。
(五)政策法规存在过时和水土不服现象严重。
工作中常发现一些涉及农业的政策法规还是五六十年代颁布的,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不仅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有甚者,反而成为很多工作办理过程的绊脚石。现行的很多惠农政策,表现看上去很富丽堂皇,高大上,到了落实起来一点也不接地气,要么各级部门逐级开会研究落实,要么干脆一棒子打死,没有可以灵活应用的空间。
(六)农业不创税,要么被无视,要么被第一个赶下车。
不管是环保“回头看”、还是整治“大棚房”,第一刀都是砍在农业企业的头上。这几年,很多从事畜禽养殖厂、水产品养殖厂、观光休闲农业的老板哀嚎一片,只要被政府盯上了,根本不给企业整改的机会,都是采用一拆了之的土办法。小部分办的好的涉农企业三天两头要迎参观、接调研,重复的接待、汇报,搞的企业苦不堪言,没有精力专心从事生产工作。为了形象工程,各级领导还会要求企业重复上马同类型的项目,以便在工作当中方便一站式参观,要看啥就有啥。殊不知这样干预了企业自主选择的权利,占用了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最终也把企业拖垮了。
二、如何改变现状的一点建议
(一)改变社会风气要从党员入手,从娃娃抓起。
要求所有党员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精神,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领导干部要强制考核其家风问题,一家不正何以治国平天下。社会也要多关爱下一代,从家庭和学校层面给与孩子参与田间劳动、社会服务、亲子读书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更多空间,让孩子们真正能懂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孩子们知道放下手中的数码产品,去拥抱生活,人生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去做,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还有很多理想可以去实现。
(二)如何对治有地不种,有地不租的情况。
一部分对租地有顾虑的农民,可以由村委会和生产大队介入,在保障合法权利的情况下,统一与承租方签订合同,进行土地流转。对于有地不种的承包者,可以考虑向他们征收土地空置费用,让他们最终不得不平价甚至亏本出让土地。不能因为农村弃耕、撂荒现象严重而向基层组织和干部施压,以防止政府出钱,干部出力,帮农民种地的情况发生。
(三)在科研上要把握方向,推动供给侧改革。
农作物选育方面,不一定要追求产量。要优先考虑培育抗旱、耐涝、防病虫害以及生产周期短的特殊品种,以便在特殊时期、特定情况发生时有所防备。政府可以引导高校师生和科研项目向有弃耕、撂荒现象的乡镇进行对接,这样学生可以实现“知行合一”,也能把农村的边角地利用起来变成产学研基地,形成实用的科研成果。还要通过立法,防止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破坏污染耕地的行为。因为有机肥的使用成本较高,接受度较低,所以要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推广力度。优质的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病虫害。在饲料方面也要提高科学认识,不能把人能吃的粮食优先给动物吃。要从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吸取教训,不要以为动物那些高致病性疫病离我们很远,一旦它们突破生物种间屏障,后果可能是“新冠病毒”杀伤力的百倍千倍。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要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的农情服务信息化平台,特别是针对生产周期较短的农产品,有效引导各地的农户,在适合的季节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的、收入较高的农作物、淡海水养殖品种、以及蛋奶肉源品种,在出现较多农户同时种植类似产品时,应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建议其更换种养品种或者通过技术手段错峰生产,以避免集中上市大幅度影响收购价格造成财产损失。在法律层面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目前很多农户还存在农产品双重生产标准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立法对其严惩不贷,老百姓的餐桌才能真正安全。通过科技手段并结合青蛙等有益生物投放,通过生物治理从根本上减少农药使用。
(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工作者的乱象。
由于基层干部多数是由事业干部组成,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评聘职称以及逐级晋升制度,这种制度无形之中也成了激化了单位内部矛盾的一个主要导火索。于是很多同志觉得既然没有上升通道也没有晋级可能,就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打破这种制度,可以采用按年限晋升的模式,优秀干部就提前晋升,不合格的就推迟晋升,并健全不干活、干不好就要被淘汰的退出机制,不能让大家产生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着力解决干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越干工作任务越重的问题。在处理干部失职与问责等问题,也要给予干部在被处理前的申诉空间与通道,充分给与反映问题和申辩的机会,不能出现又干活又背锅的事件。事业干部是基层的主力军、生力军,同时要加大干部交流的渠道,解决事业干部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的难点、痛点,要从政策上解决干部因为调整工作岗位反而出现工资下降的问题,这非常打击优秀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政策法规不适宜及过时等问题。
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是没有充分调查研究造成的,很多政策下达之后没有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因为很多政策不能通用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因为各地的济经水平不同,土地分布不同,城市的功能不同,应用的人群比例不同,文化教育水平不同等。应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制定政策。对了过时的法规,该废除就废除,该更新就更新,充分听取基层的声音、受益者的声音,最终才能让好的政策落地开花。
三、总结
综上所述,探索我国的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领域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不仅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实际情况,实行因地制宜的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方法,而且对于过程产生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调整,最终才能针对不同的形式制定全面而有效的改良方案。
作者:刘丹青 福建省福清市畜牧兽医中心干部(畜牧师);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