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机关干部,也就是公务员,文化水平都相当高了,说个个都是大学生、研究生,或许夸大了点。但如果说,大多数都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硕士、博士,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文化程度高的人,说话、发言,自然能“出口成章”。这些知识分子当了领导,或当了秘书,绐领导写起讲话稿或大会报告来,那笔下生花,动听的排比句,一拍脑袋就会写得出来。然而,真的有点奇怪,如今文化高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或者说信任程度,却有点比不上毛泽东年代的“老大粗”干部了。
我是1951年参加工作的,既经历过毛泽东年代,也经历过改革开放年代,亲眼所见,新耳所闻,毛译东年代的干部,叫“人民勤务员”、“人民公仆”。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群众的关系,真的就像鱼和水的关系,说是“同志加兄弟”也合适。现在的干部、公务员,被称为“官”了,与群众产生了距离,其威望、信任程度怎么样呢?我不好意思直接评价“同行”(我也是一个干部,只不过退了休而已),只想向大家说这么一件事:
3月31日,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个视频,播出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个单位的领导,新官上任,在自已的办公室贴了一副对联,向广大网友求个横批。上联是:“说实话,办实事,一身正气”:下联是;“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求各位高人将横批留在评论区。消息一出,就像在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沸腾了!网友们纷纷参与写横批评论,不到3天时间,评诒区就有了3万3千多条留言。这些我全都看了一下,大约有百分之二三是褒奖这位新官及其对联的,包括我自已写的“人民公仆”,还有其他网友写的“清正廉洁”、“包公再世”、“为民刅事”、“正大光明”、“大公无私”、“良心为民”、“不忘初心”等;但绝大多数,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评论是质疑或贬损的,比如:“鬼都不信”、“查无此人”、“口是心非”、“没人相信”、“言不由衷”、“双面人生”、“包装自已”、“切莫当真”、“做个样子”、“我跟你玩”、“永不可能”、“谁能做到”、“别以为真”、“值得怀疑”、“开个玩笑”、“真的假的”、“供人欣赏”、“我碰不到”、“说说而己”、“文不对心”、“掩耳盗铃”、“中国难找”、“沽名钓誉”、“纯属娱乐”、“太阻西出”、“天方夜谭”、“自正清廉”、“口号要响”、“乌鸦无白”、“美梦佳人”、“还没出生”、“一心二意”、“空喊口号”、“表面文章”、“官话连篇”、“纸上谈兵”、“暗度陈仓、“两句笑话”、“勇放空炮”……唉!太多了,不再摘抄了。总之一句话,众多网友们根本不相信那位写对联的新官和他的对联。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网友们觉悟低而“胡言乱语”吗?其实不然。我的“同行”同志们,我们不能责怪他们,而要从我们干部队伍自己身上找原因。恕我直言,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些人已经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心想的是升官发财了。不是有人公开宣称:“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么?他们这些人变成了精致利已主义者,“一切向钱看,只往钱途奔”,对自已有利的事,哪怕祸国殃民,也像抢篮球那样去抢到手;对自已不利的事,哪怕对国对民再有实惠,他们也会像踢足球那样去踢得远远的。本来,我们的干部队中大多数同志是很好的或好的、较好的,却被他们这些“老鼠屎”,把整个干部队伍这“一锅好汤”都搞坏、搞臭了。人民群众对干部的信任程度大大下降,让相当多的好同志背了黑锅,令人痛心呀!那位写对联表决心,要“讲实话,办实事,一身正气;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的同志,按理说是应该得到大家的欢迎和称赞的。可是,老百姓看那些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正如有副对联所云:“在台上唱廉,唱得天花乱隧;在台下贩腐,贩得全是名堂。”群众看这样“嘴言善,心行恶”的贪官看多了,也就产生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想法,再也不相信中国还有为民办实亊、办好事,不贪不贿的清官、好官了。这就是许多网友对那位写对联表决心做清官、好官,反而遭到质疑、贬损和嘲讽的原因。
看来,我们的干部,要想恢复毛译东年代的干部在群众中的那样崇高威望,得到大众的无限信任,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仍然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公仆,像毛泽东年代的干部那样来办事。
那么,该如何能恢复群众对干部的好感呢?我看,到了如今这个程度,光靠口头或舆论宣传,已经是不够了。我们的“同行”必须痛下决心,向毛泽东年代的干部学习。我以为,至少要做到这么两点:
第一,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为官一饪,造福一方”,而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特别不能搞那些労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什么好看的一系列数字,这个那个增长比例,城里建了多少宏伟靓丽的高楼大厦;而是看解决了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难题没有,比如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老百姓感到这3项像是压在他们身上新的“三座大山”呀,我们如果不能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这些“山”挖掉移走,看病难看病贵、孩子学费过重、房贷让人变成“房奴”等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不会满意我们、信任我们干部的。
第二,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像毛泽东年代的干部那样与当地群众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如果一下还做不到这点,也至少要放下架子,做到能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自觉向群众字习,从人民的愿望、建议中获得正确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听真话,察实情,一是一,二是二,敢于正现问题,善于处理问题,使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愁得不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爱戴。
让我高兴的是,二十大开过不久,中央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详细地提出了要调查研究和解决的各种问题,其中,明硝提到了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为了搞好这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还提出了“四不”“两直”的暗查暗访措施,说明这次中央动真格的了。“四不”是,一不发通知,面对调研的地区和调查的人,不发任何消息、通知,直接进行,以防有人弄虚作假;二不打招呼,暗查暗访之人到了所在之处,不和地方官员打招呼,各行其事,以免干扰他们的工作;三是不听汇报,暗查暗访之人到了所查之所,不听取相关地方官员的汇报,直奔主题开展工作;四是不用陪同接待,预防有些地方官员进行贿赂,干扰他们的工作开展。“两直”是直奔基层和直到现场,了解第一手资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地方官员的状况;倾听群众的呼声、愿望、意见和要求。我想,只要中央的精神得到认真贯彻执行,那么,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就会得到较好解决,群众对党和政府以及对干部的信任程度就会大大提高。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焕然一新,人民大众就会像毛泽东年代那样信任、拥护和爱戴我们这些干部,这是我的殷切期望!
【作者简介】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曾在《瞭望》周刊、《中国青年》《中流》《散文选刊》《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湘江文艺》《文艺生活》《作家天地》《小溪流》《幼芽》等40多家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500多篇,其中有中篇小说《丁一进城打工的故亊》,小说《一票》《结婚彩礼》《我和方正的故事》《报账》,散文《爸爸为我流泪三次》《警惕“酒军”进攻》《不忘党的哺育恩》《“没用的东西”成长记》,童话寓言《镜子的品格》《蝉的肚子为何是空的?》等约20篇获奖。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