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党政建设 > 阅读信息
龚云: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点击:  作者:龚云    来源:红旗文稿  发布时间:2015-08-14 23:25:06

  

【编者按】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

 

1.jpg

 

原标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不能忘记

 

   20154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观点,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对在当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正确评价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有一种无视工人阶级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否定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否定工人阶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错误思潮。但历史表明,我国工人阶级具有讲奉献、顾大局、识大体的伟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从来都具有走在时代前列、勇挑重担的光荣传统,与其他劳动群众一起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根本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工人阶级参加了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斗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在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翻身解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事实证明,正是我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担当起反帝反封建的领导责任,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经过长期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与其他广大劳动群众一起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资本与劳动分离的状态,由资本的奴隶变成生产资料的主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群众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那些年代,我国工人阶级意气勃发,艰苦奋斗,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通过几个五年计划,建成投产了多个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发展了7万多家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和20多万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形成一个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在内的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结束了“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只会“造桌子,造茶碗茶壶”的时代,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然而又是极其重要和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关系基础。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1952年,到改革启动前的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生产总值,从261.5亿元增长到3416.4亿元(1957年不变价),平均每年增长10.39%。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也从1952年的每人每年4184元,增加到1978年的11130元。如果企业职工果真像一些人宣称的那样,缺乏起码的生产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改革开放前29年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上升,是不可想象的。那种认为改革开放前工人阶级没有积极性、否认工人阶级作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全面提高,结构更加优化,面貌焕然一新,先进性不断增强,在实现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大国方面继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特别是几亿农民工,成为中国新的产业工人和产业工人的“主力军”,靠自己的奉献,推动了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几千万下岗工人承担了国企改革的成本,推动了我国国企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中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被严重忽视了。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不少地方过分地倚重资本力量,使得工人阶级从根本上无法实现主人翁地位。在经济上,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致使很多工人勤劳致富的理想难以实现。以作为新型产业工人的农民工为例,根据人力资源与劳动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8亿人,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只有2864元,而且这个工资水平是建立在超过8成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44小时以上的基础上。不仅是农民工,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在大多数的年份都落后于GDP增速,成为国民收入的“短板”。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里,劳动力的价值增长了20倍,而资本的增值是2000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6.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很难通过劳动致富。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被严重忽视现象。如在一些人眼里,工人阶级已经是无足轻重,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包袱。有人公开声称:“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和资本家阶层,是不能消灭的,无论怎样被妖魔化,最终都会被人类认同。”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捍卫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有力驳斥那种无视和否定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在全社会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正确观点。

 

二、全面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既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解决实践问题,不能只当口号喊、标签贴,而要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全过程,体现到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不断营造环境、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创新方式,为工人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创造更多机会,为工人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打开更广阔的通道。

 

  1.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恩格斯曾经指出,只有现代大工业所造成的、摆脱了一切历来的枷锁、也摆脱了将其束缚在土地上的枷锁并且被一起赶进大城市的无产阶级,才能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一切阶级统治的伟大社会变革。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我国工人阶级要做到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2.保障和发展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巩固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工人阶级在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中的比例,促进党内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保障工人阶级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切实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作用。

 

当前,迫切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民主,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有利于维护广大职工的切实利益,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不管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还是集体、个体、私营企业,都必须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以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要适应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实践形式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防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流于形式,克服普遍存在的“资本独大”现象,全面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要加强职代会的法制化建设,厘清法人治理结构下职代会与股东会的权责界限;健全职代会日常民主管理制度,包括职代会联席会议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专门委员会(小组)工作制度、巡视检查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职工代表培训制度,特别是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作为实现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措施,要依法予以切实落实;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适应非公有制企业面广量大、经营状况、所有制结构、劳动力结构、利益分配结构、经营者和职工素质千差万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大胆探索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多种实践形式,如上海市静安区的小区职代会、楼宇职工会、特色街行业职代会、工业园区职代会,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镇、村、街道、工业园区及一些行业开始进行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的试点工作。

 

  3.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谋利益。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生力军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的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过程。必须坚持共同富裕根本原则,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谋利益,首先要发展和壮大公有制,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工人阶级才能实现为自己劳动,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中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它们就必须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因此,必须发展壮大国企,通过劳动致富,实现体面劳动、尊严劳动,才能真正维护和实现工人阶级根本利益。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是判断一个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标志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居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生产关系的基础。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建立占主体地位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关系,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会名存实亡,就不能真正为工人阶级谋利益;同时,我国人口多,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违背我国国情,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对实现工人阶级利益也不利,所以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既有同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与西方资本主义私有制比较,有共同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同一性的一面大于矛盾的一面,同一性的一面起主要作用,决定了它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作用。如果一旦公有制主体地位丧失,矛盾的一面及特殊性的一面就将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性质就可能出现重大变化,转化为公有制被私有经济统一,为私有经济发展服务了。因此,要坚持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维护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其次,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普照光的作用,维护民营经济中工人阶级的利益。在民营经济大量发展情况下,为了实现工人阶级利益,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普照光的作用。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普照光的作用,包括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优势,让工人阶级通过工会和职代会的形式监督、引导非公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建立职工与企业主的命运共同体,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工人阶级在非公企业中的利益,要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工会要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坚决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职工群众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感受到社会主义的温暖和优越!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始终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在迈向未来的征程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者的创造积极性,让劳动托起中国梦!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龚云)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