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以“为官不为”为主要标志的改革“梗阻”现象的出现,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值得高度关注,需要全力破解!
改革开放初一段时间里,社会各阶层普遍表达出对改革的拥护和支持,共享了一段改革蜜月,这个阶段无所谓“梗阻”现象的发生。这种状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社会群体因由利益的得失而对改革的态度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分化。今天讨论改革,一致同意或认同在现实中变得不再可能,这一变化赋予我们以改革深水区的深切理解。
曾有媒体把十八大以来干扰改革推进的“中梗阻”归纳为以下四种:“在上,政商联手,动摇干扰改革的顶层设计;于中,本位主义,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甚至利用手中权力直接设障阻挠改革推进;在下,为官不为,消极抵制,甚至借改革之名直接侵害群众利益;于侧,群体性盲动,甚至借虚假“民意”破坏改革环境、影响发展稳定。这样的归纳有一定道理,但问题也就随之出来了,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消解改革的正确初衷和立意,但关键环节在哪里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起的新一轮改革,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性引导、批判性反思和规范性矫正的统一,实质是社会主义对现代化的强力介入,力图提升社会主义的程度。关于这一实质的认识和把握,是分析改革“梗阻”现象的根本指导。
习近平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这一论述为我们判断改革关键环节提供了导引。“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虽然都很重要,但两者的意义却不同。前者是改革决策中出现的问题,后者是改革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两者相比较,前者不能不处于关键的地位。严峻的事实是,在关于改革的顶层设计这个“最先一公里”处,不时出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身影,现实社会生活中已经不是政商联手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政商合一的问题,十八大以来查出的诸多反腐案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苏联改革过程中,中央部委多数掌握政治经济权力的高级官员的参与,成为改革亲资本主义力量的核心构成,历史教训值得深刻记取。警惕既得利益集团的侵扰和介入,防止他们将改革扭向貌合神离的轨道,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方向背道而驰,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关键性任务。在这个方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规范性矫正,构成新时代的关键特征。
进一步而言,“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是改革“梗阻”的概括性表述,需要作出统一性理解。今天,所谓改革“梗阻”,主要指的是横亘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方向的党中央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具有阻挠和分离作用的体制内力量。这个力量的出现和壮大,不仅反映了党的纯洁性削弱程度,也反映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难度。它提醒我们,改革时至今日,好的改革初衷和好的实践效果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实现两者的一致性任重道远。
“为官不为”是改革“梗阻”现象的行为表达。首先需要作出历史分析。任何一项改革从制度设计到运作环节,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彻底杜绝谋私的机会空间,况且,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制内精英力量不仅实现了个人的社会价值,而且其中一部分通过寻租行为还获得了物质上的回报和满足,客观上成了改革“润滑剂”。
“为官不为”的产生与新时代有关。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通过打造“意义世界”,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完善和反腐败斗争,逐步压缩体制内精英寻租的机会空间,打烂他们的“利益世界”。于是,一部分党员干部一方面并没有通过思想教育提升觉悟,并且因由“利益世界”的丧失而对改革发展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和立场。按照有的干部的话说,你把我的旧锅给砸了,也没有给我一口新锅。更复杂的问题还在于,有的干部明确说,不能干事,一干事花钱,好多督查就对着我来了。这个所谓的借口,一从侧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举措的任务。
如何破解?一是“意义世界”的打造虽然艰难,但还要继续,推动思想自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久久为功。二是“利益世界”的打造需要强化。马克思说过,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是个崭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急需深入思考!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江苏教育厅长葛道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放到改革的重点上
2018-06-25单双祥: 关于深化机构改革构建职能科学的认识与思考 ——兼谈标与本的辩证关系
2018-05-1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