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经济金融 > 阅读信息
何自力 张倓: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点击:  作者:何自力 张倓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3-03-24 09:06:34

 

1.jpg

【摘要】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以及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经济学说的需要。为此,必须突出人民性、历史性、实践性、民族性、开放性理论品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以及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着力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发展理念、战略目标、运行机制,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作出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也为加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更加艰巨的发展任务,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将会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已有的理论已不能完全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为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适应我国未来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的要求,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二)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我们党的实践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形成了许多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如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完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成果,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在新的时代加快建构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为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新问题,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书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更好指导中国经济实践。

 

(三)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做了深刻的阐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科学论断既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新思想,提炼新观点,创造新范畴,加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讲好现代化的中国故事。

         

二、塑造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品质

         

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品质,使之具备人民性、历史性、实践性、民族性、开放性等基本理论品质要素。

 

(一)人民性

 

人民性是关于经济理论的政治立场和本质属性的规定性,实质是经济理论代表什么人的利益、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从经济思想发展史来看,尽管经济思想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特定社会阶级利益的代表。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揭露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表里不一的虚伪性,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宣扬私有制和自由竞争有利于所有人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现实却是导致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尖锐对立,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手中,两极分化不断加剧,所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其实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强调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人民性,这是由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所反映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心和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我们党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体现,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性,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立场。

 

(二)历史性

 

历史性是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时间特性和空间特性的规定性。对于经济学的历史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作了精辟的阐释:“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从弓和箭,从石刀和仅仅是例外地出现的野蛮人的交换往来,到上千马力的蒸汽机,到机械织机、铁路和英格兰银行,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火地岛的居民没有达到进行大规模生产和世界贸易的程度,也没有达到出现票据投机或交易所破产的程度。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么,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出任何东西。因此,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恩格斯对经济学历史性的阐释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致命缺陷。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刻意抹杀不同时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差异,企图建构所谓的超历史超时空的经济学,但是这样的经济学根本不存在,其结果只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某个现存社会经济形态一般化、永恒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经济学的历史性的阐释告诉我们,经济学研究必须紧扣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把揭示具体的、客观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必然性作为研究任务。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过程是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基础,经济学理论逻辑则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经济学理论只有正确揭示了客观历史过程的规律性,才能为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历史性,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条件和环境,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本质特征、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运动规律的具有鲜明历史感的经济学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

 

(三)实践性

 

实践性是关于经济理论的来源和真理性的规定性,它强调科学的经济学思想只能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经济思想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人们的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是人们物质生产活动的直接产物,“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人们按照自己的生产方式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又根据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经济范畴,所以经济范畴同它所表现的社会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旨在强调科学的经济学思想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来自鲜活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从事经济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直面客观现实,回答现实经济生活中提出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实践是经济思想的客观来源,同时也是检验经济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范畴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不在于它有多么精妙的表达形式,不在于它的言辞多么动听,而在于它是否反映客观经济规律,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不宣布自己掌握了永恒真理,而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坚持实践性,就是要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刻总结,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探索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形成新的经济学说,用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四)民族性

 

民族性是关于经济学所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文明属性的规定性。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与特定文明形态结合在一起,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明形态中的特定民族本身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反映特定文明形态下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学自然带有特殊的民族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与西方现代化道路有着明显区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推进路径,探索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制度支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为丰富人类经济学宝库作出中国贡献。

 

(五)开放性

 

开放性是关于经济学反映人类经济活动的世界性的规定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是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分散和封闭状态,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民族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国共产党倡导“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了世界各国渴望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愿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新发展观、新合作观和新开放观。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就是要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提出关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建立高水平开放体系、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为引领经济全球化朝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指导。

 

人民性、历史性、实践性、民族性、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贯彻这一基本范式意义十分重大,它决定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立场和社会属性,规范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方向和路径,规定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真理性。只有始终坚持和贯彻这一基本范式,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深刻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理论指导。

         

三、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唯物辩证法。在经济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看本质,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就是要运用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等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关系的矛盾和矛盾的性质,阐明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与变化的规律和趋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成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说,是否运用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区别。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贯彻唯物辩证法,就是要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进行深入分析,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全局性影响及其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基本特征、主要任务、发展要求,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科学抽象法。自然科学可以在实验室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如生物学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的微观组织,化学可以用化学试剂对液体的酸碱度进行分析判断。不同于自然界,社会经济关系涉及复杂的人与物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关系,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必须运用人的大脑的抽象力,依靠科学的抽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直至发现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科学的抽象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科学思维过程: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深入研究过程,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研究方法,即在占有大量关于社会经济活动的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依靠科学的抽象发现经济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把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并形成一系列的理论范畴和概念;二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叙述过程,就是深入浅出地将抽象的理论范畴和概念再现为具体的社会经济过程,使人们能够从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中深刻地认识理论范畴。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运用科学抽象法,就是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占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要深入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条件和实现形式;要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提出全面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律性的经济学说。

 

3.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该研究方法强调经济理论来源于客观实际,经济理论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经济理论要与经济关系发展和变化的客观历史进程保持一致。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一种经济理论是否科学,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规律。真实客观地反映经济规律的经济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而虚假歪曲地反映经济规律的经济理论就是错误的理论。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是要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开展理论探索,确保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保持一致,用一系列原创性经济学范畴再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实践,用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话语体系讲好现代化的中国故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经验总结,对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本质要求。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使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反映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要求,充分表达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服务。

 

2. 坚持自信自立。坚持自信自立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立足点和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出发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只有从基本国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伟大成就。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自信自立,就要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独创经验升华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新的贡献,既不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3.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原则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原则。守正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毫不动摇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发现新情况,思考新课题,回答新问题,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就要系统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研究并回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范畴,凝练新观点,建构新体系。

 

4. 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坚持问题导向,核心是发现矛盾。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只有抓住事物的矛盾,才能认识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自觉地引导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准确研判形势,善于把握大势,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就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深入研究新发展阶段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存在的新问题,着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努力寻找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5.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强调自然界各种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的动因和规律性存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用系统观念看问题,必须从普遍联系出发,全面、系统、完整地把握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路径和趋势,观察和发现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系统观念,就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历史演进过程,全面、系统、完整地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把握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指导。

 

6. 坚持胸怀天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坚持胸怀天下,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办好中国的事情,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有全球眼光,深刻把握全球发展大势,深入研究全球发展面临的各类重大挑战,提出并形成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四、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框架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在内的系统化的现代化模式,经济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全面系统总结和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将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一)研究对象

 

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对象。

 

作为经济学研究的着力点,经济学研究对象体现经济学的哲学立场和价值取向,决定经济学范畴的形成和逻辑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的矛盾运动决定着财富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的发展和变化。经济学只有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才能科学揭示财富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性,才能为人们改进和完善财富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交换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福祉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为确定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对象提供了理论依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所有制、分配方式、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创造性地形成并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赖以存在和推进的生产关系载体,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运行机制、政策手段。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把中国式现代化赖以存在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这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助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有助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立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坚实基础上,有助于塑造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理论品质。

 

(二)研究主线

 

作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研究主线是经济理论的灵魂。不同经济学的区别归根结底在于贯穿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主线存在差异。

 

资产阶级经济学大都标榜自己是纯粹的经济学,亦即价值中性的经济学,意思是它能够做到不偏不倚地客观描述人类财富生产和分配活动,只对人类经济活动本身进行实然分析(即进行经验的、实证的分析),不对其进行应然分析(即不作价值判断)。其实不然。资产阶级经济学否认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否认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利润的来源,否认资本主义收入分配中存在剥削,把不平等和两极分化视为正常经济现象,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完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不讳言自己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恩格斯指出:“自从世界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亿万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也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坚持人民性这一鲜明的阶级立场和价值取向,根植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鲜活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通过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对经济学的真理性进行检验,用创新的经济理论更好服务于人民,这是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三)研究起点

 

经济学要以社会关系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亦即历史方位作为研究的起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与特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也将发生变化。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因此,开展经济研究活动,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异想天开,而是要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对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经济学说。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党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方位有诸多特点。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的时代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其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其三,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其四,我国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形成有4亿多人口的中等收入群体,拥有1.5亿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使我国不但形成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且能够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促进全球要素资源的整合和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五,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以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呈现逆转态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许多安全风险。美国为维护霸权和摆脱经济困境,不惜将我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从贸易、投资、科技、人员交流等各个方面对我国实行遏制和打压,企图将我国排除在国际经济体系之外,阻止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新历史方位,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就要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作为研究起点,深入研究新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在规律,着力回答新历史方位上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新问题,用创新的经济范畴和理论观点指导新的实践。

 

(四)研究任务

 

在中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着力探索和回答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性质和制度基础、战略抉择和战略目标、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为此,可以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分为三大板块,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分析板块、战略抉择和战略目标分析板块、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分析板块。

 

1.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分析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开展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分析,须着重研究四个重大课题。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质的规定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必然性及其实现途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按要素分配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优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正确认识和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四是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要着力研究党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党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

 

2.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和战略目标分析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一工程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按照特定的战略部署,在特定的战略目标引领下,为完成特定的战略任务而进行。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和战略目标分析,须着重研究四个重大课题。一是立足新发展阶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和主要任务,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与联系,新发展阶段的机遇与挑战,新发展阶段条件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研究。主要包括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的政治经济学渊源,新发展理念的原创性贡献,新发展理念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指导原则。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必然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途径和着力点。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主要包括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分析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是由一套体制机制构成的经济运行系统,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运行方式和实现条件。开展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和实现条件分析,须着重研究八个重大课题。一是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主体和企业组织,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的含义,产业体系变迁的规律性,产业体系高级化的标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的总的思路,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四是宏观经济治理。主要包括创新调控方式,加强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有机结合,长期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与搭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功能及其优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五是民生保障。主要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和意义,包容性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建。六是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实现条件,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七是新型举国体制。主要包括国家理论,国家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经济治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举国体制,举国体制的目标和体制机制。八是对外开放。主要包括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开放与安全,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20JJD710003)阶段性成果。本文的脚注请查看期刊原文。】

         

(作者:何自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倓,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原刊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