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气势汹汹地要同中国“脱钩”,这已经成为霸权集团打击围剿中国的一个重要手法,初步效果已经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已因此把一些中国人吓得半死,这些人将这样的情形当成一场大灾难,视为天塌下来一般,难以想象今后的日子还如何度过。
正是因为如此害怕,所以有些人就不免慌不择路,有些则为此而求爷爷、告奶奶,千乞万祈美西方高抬贵手,恳请他们看在过去多年“夫妻”关系的份上,不要同中国“脱钩”。类似事实无情地证明,尽管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正走在强起来的路上,但有些人却在依赖美西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患上了严重的战略软骨症。
当今中国一些人之所以患上严重的战略软骨症,其来有自,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深厚的社会与战略背景与条件。
第一,一度出现严重的依赖
不容否认的是,中国社会对美西方一度出现严重的依赖,具体表现是:
——开放方向依赖
对外开放主要面向西方,要在相当程度上取得西方的认可、认同与支持,不然的话,外资外贸就无法热火朝天来到中国。西方国家对中国如何评价因此就变得至关重要,有点年纪的中国人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当年对这件事重视程度,就完全明白那时的中国对人家是如何的仰视,是如何小心翼翼地看着人家的脸色了。
——经济关系依赖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出口转内销”这件事,当年却是何其盛也,人们简直趋之若鹜,为争得一件“转内销”的东西而使出浑身解数。这件事所折射出的,是中国经济对西方世界的严重依赖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即自己最好的东西并不是首先自己享用,而要力争卖到西方那里去,生活产品是这样,矿产资源也无不是这样。稀土之所以被卖出“土”价钱,就是这种依赖的产物。
——思想价值依赖
与此同时,所谓西方的“先进思想”风靡一时,滚滚弥漫中国,“事事求证于西方”,美西方成了检验先进与否的标尺。一时间,从发型着装到言谈举止,直至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所热捧的书籍,西风劲吹,结果是不但造就出一大批以西方“先进思想”为利器的“先进”的中国人迅速走向中国的政治与社会舞台,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群“风流人物”,更严重的是,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演化出一批“黄皮白心”的人,如今活跃在美国的余茂春之流,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至于国内还有多少、都是谁,大概只有天知道。
上述这些人引领思想时尚、价值风骚,其结果就导致中国对西方形成了明显的精神依赖。
——关键技术依赖
曾几何时,在“全球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之下,一些中国人曾下决心要使中国成为国际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成为国际大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著名的“融入”“融合”“接轨”与“一体化”学说。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中国当然就不要掌握什么核心关键技术了,也不要搞什么“碗里装着中国粮”了,美西方那里都有,这已经足够了。至于什么“自力更生”,则更被这种“先进”理念批判得体无完肤,被贬斥为“闭关锁国”与“封建保守”的代名词。
只是当中美贸易硝烟弥漫打起来之后,白宫当局瞄准中国的软肋在核心关键技术上下狠手之后,有些人才蓦然回首,发现原来这般对美西方的依赖导致了“卡脖子”,进而就是要死要活了。如此才后知后觉、幡然悔悟,觉今是而昨非。但不能不说的是,这只是过去那些主张“一体化”中的觉悟者,至于其他人,他们仍然坚决主张中国必须服膺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坚决主张中国只能在其中找到位置而没有别的任何出路。
要不要摆脱对美西方的依赖,这是有关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与历史前进方向的重大问题。
有的人认为,对美西方的依赖就是正确的抉择,他们以此为傲、以此为资。这些人认定的中国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前途就是融合与融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道路都是歧路死路。他们认为,对美西方越是依赖,说明中国越是向美西方靠拢,在这问题上,不要纠结什么主动被动的问题,中国不需要在美西方那里找什么主动,而应该积极顺从地按照美西方的旨意安排自己的事情,而不要经常忤逆、逆势而动;他们还认为,中国对美西方越是依赖,相应地,中西方关系就越是联系密切,就越能给中国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
持上述主张的这些人也认定,美西方现如今之所以打压遏制中国,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在依赖问题上做得不好不够,总想自己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如果中国在依赖美西方的问题做足做到位,美西方就能敞开怀抱接纳中国,接引中国进入光明灿烂的国际大家庭了。
但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见却与此截然相反。他们坚定地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自己的历史、文明,自成体系、自成一域、有独特的发展道路,从不仰人鼻息、攀附他人,这是渗透在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精神与气节。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同任何人都建立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关系。中国发展壮大不威胁、不妨碍、不伤害任何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对中华民族进行威胁、打压与伤害,这是自古以来就遗传下来的民族骨气与思想基因。
正因为这样,所以,“自信自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诉求,没有自信自立,凡事不能自主,所谓的复兴就是空洞的叫喊,就是无稽之谈。而要做到自信自立,就要掌握战略自主权,就要摆脱对美西方的依赖。这并不是说中国不需要发展同美西方之间的经济政治联系,中国需要借鉴学习他人,但联系并不等于依赖,借鉴是平等的互动。而现如今美西方针对中国所要建立的关系则完全不是这样,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在战略上驯服中国,要中国臣服于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是中国人民所绝不能答应和绝不能允许的事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对美西方的依赖。
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不要进行反霸斗争,就上升成了中国国内一个十分重大战略议题,围绕这个议题产生激烈的政治斗争。绝大多数爱国的中国人坚决主张抗击霸权,要英勇无畏地进行反霸斗争,而有些中国人则予以坚决反对,彼此之间分成阵垒分明的两个阵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从本质上说,这完全是立场问题,价值观念与利益关系决定立场,因此谁也说服不了谁。尤其是主张加强对西方依赖的那部分人,他们有强大的靠山,也有强大的利益集团与权势集团撑腰,因此尽管人数很少、规模很小,在强大的爱国主义浪潮面前显得风雨飘摇,但却能做到始终尾大不掉、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前进道路上严重的政治干扰,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障碍。
第三,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坦率地说,现如今中国在依赖西方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够远的了,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如此这般依赖已经给中国带来诸多方面相当危险的作用与影响,包括政治上的不利影响,经济上的消极作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威胁,战略上的突出软肋,等等。任何秉承基本理性与起码爱国心的人都已经看到这一点,都无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如果说,当今中国最大的软肋在哪里,回答就在于由上述危险所导致的战略上的脆弱。
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可谓千头万绪,但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再启蒙
同美西方打交道,我们的前人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从1840年到1949年,百岁之间,中国饱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打击摧残。所谓吃亏长见识,中国人民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必须打倒帝国主义,通过革命使“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建国以后在帝国主义霸权国家的封锁遏制下,中国人民更取得了宝贵的战略经验,那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些血与泪凝成的经验太珍贵了,也极大地启发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
遗憾的是,过去的三十多年间,总体而言这个觉悟并没有得到继承与发扬,相反在相当程度上被淡化、漠视乃至遗忘了,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更有甚者,一些人还成曾肆无忌惮地发起对“自力更生”的鞭笞与批判,直到今天仍然余音袅袅。
正因为这样,所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场战略思想的再启蒙。要通过启蒙,充分继承和吸收过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启蒙,进一步深刻认识当代霸权主义的本质与本性,对他们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而不是把他们想象得那么好。这将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启蒙,没有这个启蒙,反霸斗争就难以凝聚成全民意志全民行动,就要难以实现其最大化最优化。
二是发展再补课
“补课”一说在中国曾相当盛行,当然,如此这般叫嚷宣传的,其主要指向是主张中国补上资本主义的课。这一说法现在已经因为资本主义危机重重的现实而不攻自灭了。但有关广义上的“补课”观点还是有可取之处。
现在人们常说,当代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这是伟大的成就。但这个伟大的成就是通过两个阶段的补课来完成:第一阶段是建国后的“前三十年”,这个时期中国补上了工业化的课,而且总体上补得很不错,所差就是国民生活水平较低,所以显得比较穷;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补上现代化的课,总体看也成绩突出,但客观地说,补得并不完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种种“卡脖子”的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此,进入新时期,中国还需要在现代化发展中进行必要的“补课”,即补上过去那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论调所造成的短板与漏洞,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所必须堵上的窟窿,需要把“发展再补课”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办理。
三是精神再补钙
直到现在,一些中国人仍然患有严重的崇美恐美症,还有一些人始终仰视而不能平视西方,这样的精神状态严重污染着中国社会空气,是精神意志层面一个亟须解决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形象一点理解,就是要补钙。要通过补钙,使中国人民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精神意志上平视对手,拥有进行伟大斗争足够的勇气与底气。
据传,过去曾有人给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寄送过钙片,其意在于提示其需要补补钙,这个提示实在好得很。不但一些部门需要补钙,很多中国人都需要补补钙才行,这是相当大面积的的事情。
现在,中美“战略竞争”已经展开,在这个进程中,多大程度上摆脱对美西方的依赖,相应地,就有多大的战略主动权。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不能在依赖美西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应该在摆脱美西方上越来越强。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支撑,也是赢得“战略竞争”的关键。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