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是一种有意图或无意图单纯习惯性的攻击性行为,通常会发生在力量不对称的人之间,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对身体部位的嘲讽与讥笑、嫉妒性的辱骂和讽刺等。而发生在学生之间的霸凌,又称为校园霸凌,通常表现为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是长期性多发性事件。
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去年热映的电影《少年的你》,再次将校园欺凌和暴力推上热潮,引发热议,“起外号”、“剪头发”、“扇耳光”、“拍裸照”等事件不仅发生在电影中,现实生活中,这类事件也频频发生,屡禁不止。相对而言,青少年在成长过程比成年人心理承受力低,抗挫折能力弱,校园霸凌给青少年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是心灵上的创伤。现如今校园霸凌愈演愈烈,不容忽视,如何加强校园环境安全的治理,遏制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发生,已成为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牢记“NOT”原则。“N”是指“not”,不要沉默。面对校园欺凌,我们不要沉默,要勇敢面对,不要“息事宁人”。“O”是指“off”,离开。遭受校园暴力时,要迅速离开,远离危险,向学校寻求帮助,必要时需要拿出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T”是指“talk”,说出来。面对校园霸凌,要学会发声,一定要说出来,跟父母说,跟老师说,同时可以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二、加强立法,建立校园霸凌预防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针对校园霸凌,立法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惩治标准,明确界定认定标准,使校园霸凌和学生间玩笑区别开来,让校园霸凌有法可依,同时还需要降低处罚门槛,建立专项校园霸凌治理机制,有的放矢,预防犯罪。
三、多方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做到早预防,早引导,早发现,早解决;学校需要加强管理,开展预防校园霸凌专题教育活动,增设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讲述校园霸凌的危害,以及告诉同学们面对校园霸凌应如何应对;明确司法机关责任,对涉及犯罪的校园霸凌事件,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作者:黄文静 单位:南皮县人民法院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