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学习教育 > 阅读信息
陈镐:东周列国的镜鉴与启示——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点击:  作者:陈镐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18-06-01 12:15:08

 

 1.webp.jpg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小说,从“第一回周宣王闻谣轻杀杜大夫化厉鸣冤”到“第一百八回兼六国统一舆图  号始皇建立郡县”共用七十余万字,描写了五百余年的历史。读后令人赞叹不已,感慨万千。

 

  一、《东周列国志》应是人生必读之书

 

  这部书将政治、军事、经济等有机融合为一体,上起治国、强军、富民之道。下至为人、做事、相处之策。以事件人物告知人们,何为历史(广义),何为传统;读懂这部书,才知道敬畏,才知高尚与卑鄙;能汲取运用书中经验教训做事、为人方能把握住“度”,从心所欲不逾矩。书中撷取的思想、观点、观念多是积极向上的,知识性、实用性,和对读者的教益堪称一流。小说描写的场面宏大,跨度久远,事件复杂,人物众多,心理活动深刻,是相当一些中国古典小说难望其项背的。

 

  首先,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思想、观念最为开放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易、道、兵、儒、法、纵横等各家学说,纷纷登台表演,一派繁荣景象。各种优秀思想,进步观念,务实作风,以及价值取向都达到了中国历史顶峰。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被演绎的出神入化,淋漓尽致,其学说与理论亦是后世难以超越的。其中杰出人物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文圣、武圣和财神等。一些理论学说、谋略不仅在那时,使一些国家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称霸于当时,流传于后世,而且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推崇、所运用,成为教化人民,淳朴民风,治国、强国之策。且看,秦、汉、唐、宋、乃至元、明、清这些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朝代,那一个跳出了其框框,无非是将其中的理论学说,延伸、利用、放大以维护统治。读史可知未来,可知兴衰,熟知了解我国这一时期的辉煌历史,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以史为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未来。

 

  其次,各类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充分表演。他们或胸怀国家民族大义、或只为区区一己私欲,或果敢英明、或昏庸无道,或德才兼备、高尚超然,或卑鄙龌蹉、无耻下流,亦或大义中有着私欲,果敢英明中有着优柔昏庸,高尚中有着卑鄙。如晋文公,以诚为本,賞罚分明,有恩必报,违令必斩。流亡十九年,方得以当政,在位时伐衞破曹,大败楚兵,威震天下,被册封为盟主,其対楚国的“退避三舍”被后人传为美谈;秦始皇胸怀大志,为人现实,不拘小节,能屈能伸。即位后,以大无畏的气概,平定嫪毐之乱,诛杀吕不韦,以摧朽拉枯之势扫平六国,建立郡县制,确立了大中华的版图,为中华民族立下不朽功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一笑导致被杀;衞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赵武灵王英明一世,最后却被困死饿死在宫中;范雎虽有“远交近攻”之谋,但为保自己地位不顾秦国大局,排挤白起,使一代名将魂消命陨;吴起虽治军有方,但其母死不奔丧、杀妻求将,没有人性,禽兽不如;信陵君一世英名,毁于其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伍子胥是一位忠臣,为吴王阖闾出谋划策,使吴国强大了,大败楚国,掘墓鞭尸,为自己报了杀父杀兄之仇;鲁仲连、尉缭子、还有毛公、朱公他们只为理想和道义,不图官爵、金钱、名利,功成之后飘然而去,真乃高人。《东周列国志》所述人物事件,虽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但他们的治国理念,强国、为政、为官之道,他们的高深修养、聪明智慧,经验教训等,对今天的我们是一面镜子,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借鉴与思考。

 

  第三,将人性挖掘到了极致。在这部书中,把人物言行与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为夺君王之位,子弑父、父誅子,兄杀弟、弟灭兄;君王为成就霸业屈身与布衣,功成之后的残酷无情;臣子之间相互倾扎,贪官佞臣令人发指的所作所为;一些重臣与君王的相处之道,为避嫌高超的自保之策;甚至为达目的不惜采取非常所能承受的手段。血淋淋的事实,令人瞠目结舌 ;卑鄙肮脏之举,令人作呕;超人的智慧,令人钦佩不已。如齐桓公、赵武灵王,皆因其子夺王位被困、饿至死宫中;楚平王杀三兄即位;鲁宣公杀弟篡位;秦始皇欲用尉缭子“尊尉缭为上客,与之抗礼。衣服饮食,皆与己同,时时造其馆,长跪请教。”越王勾践战败,入吴国为奴时,为讨好、骗取吴王夫差信任,不惜尝其粪便,为其诊病。而在其灭吴后,却对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谋士文种痛下杀手 ,勾践对文种说:“子有七术,寡人行其三,而吴已破灭,尚有四术,安所用之?”文种曰:“臣不知所用也。”勾践说:“愿以四术,为我谋吴之前人于地下可乎?”最后,文种被逼自杀身亡;孙庞斗智,本是同门师兄弟的庞涓,自知学艺不精,技不如人,为保权势并套出孙膑所学之长,用龌龊之招使孙膑受刖刑,最后反被孙膑用计谋杀死。试想庞涓如有鲍叔牙的胸怀,他们岂不是可共享荣华富贵,兼善天下,何止于一残一死;范蠡乃春秋战国时期,谋臣中的佼佼者之一,他贵在不仅有自知之明,且有知人、知其君王之智;他不贪不恋,冷静理智,善于审时度势,果断取明智之举。在勾践入吴为奴时,范蠡作为随从,仍严守君臣之礼,引起吴王夫差羡慕,甚至想收其为自己臣子;范蠡知吴王夫差之疾何日可愈,教勾践佯装为夫差诊病尝其粪便,骗取夫差信任,得以获释;在吴国被灭后,范蠡写信劝文种曰:“……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今不去,祸必不免!”却一言成谶,果如其言。

 

  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文臣谋士人才济济,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战功卓著的武将亦比比皆是。晋大将魏犨勇猛无比,违抗君命烧了僖负羁家,(还摔伤了自己)论罪当斩。晋文公惜其勇,众将莫及,派人去探察能用否。“魏犨曰:‘此探吾死生,欲以我行法耳!’”强忍伤痛,既躍又硧,保全了性命,结果让和他一起放火另一将领颠颉做了替死鬼;晋元帅先轸,因晋襄公听母夫人之言,释放被俘秦将孟明、西乞术、白乙丙,吐哺入见,勃然吐襄公之面,后虽晋襄公谅之,仍欲以死谢罪,在与翟国交战时杀敌多人,卸去重甲,故意让敌军将己射杀。想其原因,一是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论罪当斩;二是有保全子孙宗族之虑。试想,如果哪天君王翻脸,定属灭族之罪;赵国老将廉颇虽带兵作战有方,但遭奸人排挤,不得重用,郁郁而死,留下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千古遗憾;秦国名将白起,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秦国攻城七十余座,带兵杀敌近百万,却因意气用事,抗命被杀;历数春秋战国武将,当属秦王翦老道,自保有术。秦始皇欲灭楚,问需多少兵,李信说,“不过二十万。”而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结果李信兵败被贬。秦王亲自命驾造频阳见王翦,问曰:“……将军虽病,能为寡人强起,将兵一行乎?”王翦再拜辞,秦王曰:“此行非将军不可,将军幸勿却!”王翦受命。秦王又问,以前五霸加威诸侯,用兵从未到过十万人,而将军为什么必用六十万。王翦讲了原因。秦王叹曰:“非将军老于兵,不能透彻至此……。”遂拜王翦为大将,蒙武为副(李信攻楚亦是蒙武为副)。秦王为其设饯,王翦又拿出一单子,列咸阳美田宅数处,求秦王:“批给臣家。”秦王许之。当军队至幽谷关,又派使者求园池数处。蒙武曰:“老将军之请乞,不太多乎?”王翦密告曰:“秦王性强厉而多疑,今以精甲六十万畀我,是空国而托我也。我多请田宅园池,为子孙业,所以安秦王之心耳。”蒙武曰:“老将军高见,吾所不及。”此等大智慧,何止蒙武不及,能及者又有几人也?

 

  二、对编者的敬佩与感激

 

  此书编者为明代冯梦龙和清代蔡元放二人。因书中内容主要由冯梦龙编成,这里主要谈冯梦龙。

 

  冯梦龙是一位著名的通俗文学大师,他创作的文字并非很高雅,但编篡能力令人折服,而且很“识货”。也就是说,他并非十分优秀的作者,却是绝佳的编辑,且知题材价值。其作品“三言”脍炙人口,曾读过数遍深感不错,这次读其所编《东周列国志》,更是令人五体投地,并为能读到这样好的作品衷心的感谢编者。

 

  其一、能把纷繁复杂、场面宏大,跨度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凝聚于七十余万字的一书之中,且有条不紊,杂而不乱,栩栩如生,显示了他强大的综合能力,高超的故事情节驾驭能力,和冷静清晰的的思辨能力;

 

  其二、把历史演绎为小说,避免了读史的枯燥与乏味,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使复杂凌乱又十分重要的历史知识得以普及。令非专业研究历史的人深受裨益,此举应为利在千秋之大好事;

 

  其三、这部书取材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四部史书。难能可贵的是编者在用小说的形式演绎历史时,能忠于史实,授人以知识,给人以教益。避免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胡吹冒撂,不着边际的毛病(我以为这是一些中国古典小说的软肋和悲哀),提升了该书的品味与价值。有评价认为“史学气太浓,文学气不足。”而这正体现了冯梦龙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对读者的与负责,以及严谨的态度与文风,也正是这部书的价值所在;

 

  其四、冯梦龙慧眼识珠。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在这部《东周列国志》之前,已有描写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见诸于世,但其质量难如人意。冯梦龙以自己的卓识远见,仍就这一题材另起炉灶,重新编写,他删繁补简、取舍得当,成就了这部优秀作品,也才使我们今天能读到这部亦文亦史精美的小说。

 

  三、读后受益匪浅

 

  读《东周列国志》是古代与现代的沟通,是对中华古代语言文化的继承发扬。浩瀚的中国历史,不仅有汉唐雄风,纷繁的三国、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短暂的秦、元,孱弱的宋,残暴的明、清,更有璀璨的春秋战国。书中生僻字繁多,用字精准简练,精彩的对话、有力的说服,凌乱知识的条理、系统,各层次、各类人物全面、深刻、恰当的描写,以及地名的传说和故事,整书好似一部小百科全书,读后令人文化知识无形中得以进步,情操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综合素质潜移默化的得到提高。

 

  具体说来:


  一是文化基础即认字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前,古今中外的书籍读过几本,特别是古典小说,其中有横排版、也有竖排版的,有简化字、亦有繁体字的。加之平时也喜欢翻翻书,自我感觉还可以,一般阅读问题不大。可是当打开这部一九五五老版的《东周列国志》顿时傻眼了,这部书是竖排版繁体字且没有注释,书中生僻字之多,令人乍舌,而且由于书中内容距今久远,有的一字多音,几种解释,就是猜都令人费解,。尤其在电脑上打字,现代语言一蹴而就,而这部书中文字,多处则需逐字输入;

 

  二是用字精炼惜墨如金。如写燕昭王为富强国家、报仇雪耻、笼络民心一段:“话说燕昭王自继位之后,日夜以报齐雪耻之事,吊死问孤,与士卒同甘苦,尊礼贤士,四方豪杰归者如市。”寥寥几笔,燕昭王励精图治的情形跃然纸上,对其中“吊死问孤”一语,初看不解,又读两遍,方知乃吊唁死者,慰问鳏寡孤独之意。又如,描写鲁宣公同胞兄弟叔肹,“终其身未尝受其兄一寸之丝,一粒之粟,亦终其身未尝言兄之过。”仅仅这二十六字,就把叔肹为人忠直,安于清贫,为人睿智本分,虽其兄得道,却不随其升天的高尚品质,活脱脱的写了出来。还有,秦始皇得知李信伐楚兵败时,要拜老将王翦为帅,乘车去频阳见王翦,只用了几个字,“亲自命驾造频阳”,就把秦王当时那种愤怒急切的心情活灵活现的写了出来;

 

  三是对书中典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深更有立体感。书中所述典故比比皆是,自己以前大多数也都知道,如:“烽火戏诸侯”、“管鲍之交”、“退避三舍”、“绝缨大会”、“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掘墓鞭尸”、、“孙庞斗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廉颇蔺相如”、“田忌赛马”、及“四大刺客”的故事等等。但相当一部分是或知头不知尾,或是知其所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不甚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一些支离破碎,不成系统,比较凌乱的片段。而在这部书中,编者把整个事件、人物串了起来,如同把单张照片变成为录像,不仅知其所然,也知其所以然。如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演绎,真乃活脱脱的一幕:太子友为劝谏感悟其父吴王夫差,故意弄得衣履全湿来见父王,吴王怪而问之,太子友对曰:“孩儿适游后园,闻秋蝉鸣于高树,往而观之,望见秋蝉趋风长鸣,自谓所得,不知螳螂超枝缘絛,曳腰耸距,欲捕蝉而食之;螳螂一心只对秋蝉,不知黄雀徘徊绿阴,欲啄螳螂:黄雀一心只对螳螂,不知孩儿挟弹持弓,欲弹黄雀;孩儿一心只对黄雀,又不知旁有空坎,失足堕陷;以此衣履具沾湿,……。”另外,对一些地名的由来,也由不知、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到了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概念。如为纪念介之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以后立县名为介休;无錫之名的由来;虎丘、剑池的故事;宝鸡的得名。

 

  四是书中有不少对话、观点相当精辟,堪称经典。往往一席话以利益、得失、利害,非常透彻的说明一个道理,讲清一件事,改变一个决定,说服一个人,甚至改变历史。如晋文公在封赏有功之臣时,壶叔不满,“文公曰:‘汝前来,寡人为汝明知。夫导我以仁义,使我肺腑开通者,此受上赏;辅我以谋议,使我不辱诸侯者,此受次赏;冒矢石,犯锋镝,以身卫寡人者,此复受次赏。故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又其次賞功。若夫奔走之劳,匹夫之力,又在其次,三赏之后,行且及汝矣。’壶叔愧服而退。”叔肹因鲁宣公杀弟自立,意甚非之,不往朝贺。宣公派人招之,想委以重任,叔肹坚辞不往,友人问为什么,他说,“吾非恶富贵,但见吾兄,即思吾弟,是以不忍耳!”友人又问,“子既不义其兄,盍适他国乎?”叔肹说,“兄未尝绝我,我何敢于绝兄乎?”;尉缭子对秦始皇的评价,“尉缭曰:‘吾细察秦王为人,丰准长目,鹘膺豺声,中怀虎狼之心,残刻少恩,用人时轻为人屈,不用亦轻弃人。今天下未一,故不惜屈身与布衣,若得志,天下皆为鱼肉矣!’”还有魏太子击与田方子的对话,蔡泽与范雎的对话,吴太子友对吴王夫差的讽谏, 管仲病榻论相,都很精彩,不一一列举了。

 

  五是人物描写,详略得当,繁简适宜,构成一部一个时代较为完整的历史。从帝王君主,到文官武将,贤臣谋士,再到刺客、门人,乃至鸡鸣狗盗、市井之人,且写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让人读后难以忘怀。齐桓公、鲍叔牙之大度;管子、范蠡、尉缭子之精明;晋文公、秦始皇之英明果敢霸气;越王勾践之残忍;文种、孙膑、伍子胥之天真;吴王夫差之愚蠢;宋襄公之迂腐;魏文侯、王翦之老道;鲁仲连、毛公、朱公、叔肹之超然;商鞅、白起、李牧、信陵君之悲哀;史官之悲壮;荆轲、专诸、要离、聂政之侠义;伯噽、郭开之卑鄙无耻。这些都犹如一幅幅生动画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几点分析与推测

 

  虽然春秋战国时代已过去两千多年了,很多事难以考证,特别是关乎小人物的命运,即在当时也难以说清;一些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本人不说别人则难以知晓。

 

  这里谈三点:

 

  一是伍子胥在逃亡时,正当穷途末路,有两个人救了他,先是一个渔夫渡他过了江,后是一位村姑,在他饥饿难耐时给了他饭吃。而两人为避讳暴露他行踪的嫌疑,都自杀身亡了。以情理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二人并非圣贤,又未做亏心之事,不是伍子胥有恩与他们,而是他们对伍子胥有救命之恩。况且蝼蚁尚且贪生,而伍子胥又非因他二人惹来祸事,他二人岂可轻易丢弃性命。还原真相,应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一样,只不过曹操历来,被描绘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又说出了许多满口“仁义道德”的人敢做却不敢说的实在话,即“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犯了大忌,为人们所不齿。而伍子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忠臣、孝子,所以文人为维护其形象,便加以美化。同时,从书中所述,伍子胥言行性格,忠臣无可非议,但心胸并非很大,故渔夫、村姑二人若皆死,应为伍子胥所杀更合乎情理。从《史记》“伍子胥列传”来看,其中仅说道,一鱼父渡其过江及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所以,这一情节很可能是杜撰演义出来的。

 

  二是勾践杀文种一事,原因应有三,除书中所述两点即:“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耽心其不满谋反,危及统治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杀人灭口。勾践不愿意让曾亲眼目睹其亲身经历的人,包括目睹其亲尝粪便等种种丑态的人活着,他也知那是他的屈辱。所以,当越王勾践据吴王之宫,伯嚭“恃其旧日周旋之恩,面有德色。”随百官朝贺,“勾践曰:‘汝君在阳山,何不从之?’”随即命人杀之,灭其家。并美其名曰“吾以报子胥之忠也!”勾践杀伯嚭报子胥之忠,难道杀范蠡、文种,是以报夫差之愚?幸亏范蠡不顾妻、子,及早逃走,免于被杀。文种心存幻想,结果被杀。以此来看,勾践要杀的均为知情者。

 

  三是郭开之死,本是死有余辜,但应非盗匪所杀,是秦始皇所为。勾践尚容不得伯嚭,那样的佞臣。对郭开那样贪得无厌,祸害赵国致其灭亡的奸臣,以秦始皇之性格,岂能容得他为秦国大夫、享用秦国行贿的钱财?必杀之以后快。况且郭开已拜为秦之大夫,搬运黄金岂能无备,区区蟊贼,焉能轻易得手?再者,钱财到手,又何必非要郭开之性命,实令人难解。

 

  五、启示与借鉴

 

  《东周列国志》书中所述之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现代科技发展到今日,物质上与当年已是天壤之别,然而,当今世界格局,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多有相似。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邻国与远国;在精神方面,人性、人的心理、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人际关系,君臣之间、同僚之间、民与官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邻里之间等等,这些都是相通的,这也是强国富民的基础和前提。这部书提供了许多生动宝贵的经验教训,给我们以积极的启示。总的来讲:

 

  启示之一、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思索后幡然醒悟:和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春秋战国何其相似。当前的国际平衡正在挣扎之中,这种平衡一旦打破,由于科技的进步,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世界的时空大大缩短,控制力极大增强。世界发展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最后“统一六国”不无可能。试想,用现代交通工具运送兵源到世界任何一地,比秦国统一六国时灭燕行军所需时间要短。中国不做当代秦始皇,但也决不做别人刀下俎上的鱼肉。

 

  启示之二、人口众多是中华民族优势。随着发达国家的生育率的不断下降,人口繁衍的问题日益显现,一个种族、一个民族的强大,必定要有一定的数量为基础。中国古老的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和庞大的族群、众多的人口不无关系。另外,一些反动家伙对中国的敌视,也和中国的众多人口分不开。还有,人们对法国的说法,说是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再过若干年法国将成为“法兰西ooo共和国”。此话虽是调侃,但也绝非空穴来风。试想,当一个国家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外来人口(只要这些人不堕落),那么这个国家将是怎么样的国家。如美国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南非白人的统治的结束就是最好的例证。

 

  启示之三、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思想。要结合现代科技和现实,不断完善和发展先人的宝贵财富,既不要故步自封、夜郎自大,也绝不要妄自菲薄,一切以外来的为好。人类的文明是相通的,科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人要使身体健康,需要吸收有各种营养。国家要强盛,同样需要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世界作出了贡献,我们要也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成果,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就是把现代科技节和古老的中医药结合的结果。否则,就是作茧自缚,束手待毙。

 

  具体讲:

 

  1、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生存法则,也是国之生存法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有充分的忧患意识,百倍的警惕。国家不但要富,更要强。要有发达的基础工业,高深的科学技术,强大的军事力量。只有强,才能保住富。近代清王朝,在列强瓜分之前不能说不富,要算GDP恐怕是名列前茅的。可到头来,受尽了欺辱,养肥了列强,此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处理解决各类问题,要擅长智慧谋略,有理、有利、有节,不逞匹夫之勇,不为妇人之仁,冷静对待。

 

  2、既当政,就要心存博大,立意高远,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以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民族未来为己任。要有继承发扬之精神,承前人业,积极发展;谋子孙福,不断奋斗。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平庸观念。衞懿公亡国的教训;吴王夫差穷奢极欲,空耗国力,将原本强大的吴国,断送与曾是手下败将的越国。秦国兼并六国,并非偶然,是秦始皇在几代人努力基础上完成的。吴破楚之后,楚国从君王到上卿大夫及其家眷,的悲惨境遇就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

 

  3、精神文化,是民族之魂。排斥先进的外来理念,是愚蠢;摒弃自己的优秀传统,是自毁。外国的哲人睿语,如蒙田的“随笔集”、培根的“论说文集”、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葛拉西安的、“智慧书”等优秀作品, 优美睿智,值得阅读学习;《东周列国志》、先秦诸子的文集,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思想深邃,文字精美,更要融会贯通,作为修身立业之本。没有国家,没有民族,便没有个人。托尔斯泰首先是俄罗斯的托尔斯泰,之后才成为世界的托尔斯泰。同样,没有传统文化做立足之根本,国家、民族之存在亦难以为继。

 

  4、珍惜维护大一统的中国和举国体制,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晋一度曾强于秦,后为秦所亡,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由于三家分晋。如尉缭子进秦王言,“夫列国之与强秦譬犹郡县也,散则易尽,合则难攻。夫三晋合而智伯亡,五国合而齐湣走。……”所以,现在中国的国家与体制是优势。不可东施效颦,弃优从劣。俄罗斯之所以能打败法国拿破仑入侵,前苏联粉碎希特勒纳粹德国进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尽管有多种因素,但不能说与其大国,领土广褒不无关系。

 

  5、任用官员以知廉耻、守诚信、重勤俭为前提。廉耻是人格,知廉耻,便有人格;诚信是责任,守诚信,就有责任感;勤俭是远虑、是自控,重节俭则有理智。对擅长厚黑学,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巧舌如簧、懒惰奢侈、贪图享受之徒,绝不可委以重任。对曾有偶犯的,慎重使用。须知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在用人方面魏文侯用乐羊有独到之处,他用乐羊灭了中山国,但对其人品并不认可,没有将距都城较远的中山封与他,而封他于灵寿,并罢其兵权。实际是不得已于乐羊以重用,但绝不委以重任,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6、既为官,则当以国家之业为大。晋文公对此之论述非常精辟。当舟之侨未履君命,晋文公处置他时,其以妻病为由请求宽大,“文公曰:‘事君者,不顾其身,况妻子乎?’喝令斬首示众。”晋文公可谓仁义之君,但对违抗命令者绝不手软,晋楚城濮大战,杀了三员宿将颠颉、祁瞒、舟子侨,令三军畏服,众将用命。所以,既从政,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当了和尚,不但要撞钟,而且必须撞响。要堵死投机钻营者之路,对上台即为下台(指任期满)铺路的人,不给机会。对于令不行禁不止的贪官污吏,应予以重典,以儆效尤。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一心一意谋其政的风气。

 

  7、伯嚭、郭开是两个极好的反面教员。他们的下场,是所有贪官、卖国者的必然,是死有余辜。他们身为重臣,为了贪得无厌的私欲,为了一己私仇,置国之存亡、民之苦难不顾。当秦国行贿使者王敖问郭开,“子不忧赵亡耶?何不劝王召廉颇也?”“郭开曰:‘赵之存亡,一国事也。若廉颇,独我之仇,岂可使复来赵国?’”王敖问,“万一赵亡,君将焉往?”“郭开曰:‘吾将于齐楚之间,择一国而讬身焉。’”如此无耻言论,令人发指。其言行既是对今天的一些官员写照,亦是对我们最好的警示。

 

  8、对官与民富与穷的关系要有清醒认识。田子方之言发人深省。当太子击子问道:“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田子方答曰: “自古以来,只有贫贱骄人,哪有富贵骄人之理?国君而骄人,则不保社稷;大夫而骄人,则不保宗庙。楚灵王以骄亡其国,智伯瑶以骄亡其家……。若夫贫贱之士,食不过藜藿,衣不过布褐,无求于人,无欲于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显赫的家世,再富有的家族,没有了强大的国家为后盾,亦如丧家之犬。所以,无论是当官的,有钱的,还是其二三代,只要对自己家,对国家,有责任心,就应将此牢记于心。

 

  9、教化人民应以“诚”为先。“诚”意味着磊落、坦荡、阳光,是一种可以信赖的品格。“诚”不是愚蠢笨拙,更不是傻的同义词亦不是聪明智慧的反义词。从小培养诚实的品格,在人民中树立以“诚”为美,以“诚”为德的风气,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国之政令是一种导向,亦要诚信,不能图一时之快,眼前得失,失信于民,要看到滞后效应。自古以来,宫廷所行之风,为民间崇尚,许多最终为民间效仿,何况政令本就与百姓息息相关乎。

 

  10、每个人应当有做人的原则和自身修养的标准。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就是说,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为人民多做好事,为人类多做贡献,也就俗话说的能者多劳;能力差点儿的,本事不大的或机遇不好的,不添乱、不制造麻烦。“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不到智者,起码做明者。管不了别人,起码管好自己。以田子方之言,叔肹之行,保子孙、保家室、保宗庙、保社稷、保国家、保民族。总之一句话,上对得起祖先,下无愧于后代。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