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国产舰载机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使我国航空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祖国蓝天上,歼-15舰载机的声声轰鸣,是对时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航空报国”初心的最好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
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罗阳“航空报国”的初心从何而来?在我国航空技术的发展上,他做了哪些突破?在全党上下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之时,我们重温罗阳的故事,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架架“战鹰”腾空起飞,冲向祖国的蓝天,这其中就包括歼-15舰载机。为了实现航母舰载机的自主设计和研制,中国的航空人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时任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罗阳。
罗阳在大学期间读的是飞机设计专业,他学习非常突出,很有韧劲。即使是春节的晚上,他也不回家,大年三十还在教室上自习。他说,一定要造出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战机。罗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为了一名飞机设计员。
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处在低谷,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但是罗阳选择了坚守岗位,而且还用心钻研着用计算机程序去替代人工计算,来解决工程实际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随着“瓦良格”号入役改装,被命名为辽宁舰,我国开启了航母发展的新纪元。没有舰载机的航母就像没有子弹的枪一样,罗阳领导的沈飞集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到了研制歼-15舰载机的任务。启动舰载机项目的时候,国内技术尚且空白。面对未知的领域,罗阳一直奋战在科研现场、试验第一线。他在攻坚动员会上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干成,而且能够干得更好!
为了攻破折叠翼的难关,罗阳组建研制攻关团队,一次次从头做起,拔掉一颗颗技术“钉子”。在制造阻拦系统时,罗阳组织科研人员,不断调整研制思路和主攻方向。在飞机研制的攻坚阶段,罗阳和团队的工作时间,甚至变成了“720”:每周工作7天、每天20个小时。
2012年11月,歼-15进行举世瞩目的海试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罗阳赶赴辽宁舰近距离观察舰载机飞行训练,生怕漏过飞行的每一个细节。23号,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歼-15的两个主轮在触到航母甲板的同时,机腹下的阻拦钩牢牢地钩住了甲板上的第二道阻拦索,空中“飞鲨”在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之后,歼-15又成功地在辽宁舰上滑跃起飞,中国航母建设工程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胜利。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