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残荷心语: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点击:  作者:残荷心语    来源:残荷心语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11-02 19:23:23

 

 

这是一张毛主席与群众促膝交谈的照片,画面显得很温馨:毛主席与拿着水烟袋的主人围坐在一张方桌边的长条板凳上,慈祥地微笑着向主人在询问着什么。初次看到这幅照片,知道这应是在四川,因为正上方坐着的是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且主人的衣着也是过去四川老人典型的装扮。

 

令人一直不解的是,一般人见到毛主席,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溢于言表,有的甚至达到了无法自控的状态。

 

多年前《纵横》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作者回忆说19666月,毛主席在韶山滴水洞住了11天后,在离开之前,和服务人员合影时,得知厨师没来,让人去叫厨师。

 

厨师来后,毛主席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毛主席见状疑惑地说:"咋现在的老百姓还是怕当官的呀?"。想来他不是害怕,是过于激动使然。

 

而这个面对着坐在自己堂屋里的毛主席的老人,竟是这般的淡定,脸上看不出一点兴奋和激动,显露出的像是在与邻居拉家常时的本真神态。

 

只是可能毛主席的湖南乡音她听得有些吃力,因而神情显得非常专注。

 

这种异于常人的举动,令人心生好奇,一直想知道这位老人的身世,由于不知照片拍摄的具体时间、地点,网上搜索一直未果。

 

近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介绍这幅照片的文章,始知事情的原委。

 

她之所以这样淡定,是她没有认出毛主席,不知道这个到自己家的客人是谁。

 

事情的由来是,19583 月,中央在成都召开中央工作会议,研究农业工作。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的状况,316日下午,毛主席在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陪同下,从住地成都金牛宾馆出发,乘汽车到郫县合兴乡的红光农业合作社视察。

 

毛主席到后,闻讯在路口等候的郫县县委书记刘致台和红光社社长周桂林等人上前迎接并陪同视察。当时毛主席走上一条小路,侧身对社长周桂林说:"我们先看一户人家好不好?"于是,毛主席一行人就走到了社员温大娘家里。

 

其实温大娘并不姓温,叫林赛华,因丈夫姓温,所以大家都叫她温大娘。当时已经将近70岁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川西农家院落。院落收拾得很干净,几间小的茅草屋,掩映在树木之中,院子里种着些竹子和橘树。

 

毛主席指着几株橘树,问周桂林:"是不是社员栽的?"周连忙答道:是的。,毛主席笑着说:"那很好。"他并说,要多栽花果树,将来这儿能遍地花果成林,那就好了。

 

一行人边说边走进了温家堂屋,见温大娘在家,向她打招呼。毛主席落坐长条板凳上,将右手平放在方桌上。

 

温大娘这几天害眼病,没有认出毛主席,来的这些人中,他只是认识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刘贤松。

 

她看着毛主席问:"同志,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呀?"毛主席听后,微笑着像是征求是别人意见,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该说从湖南来的,还是说从北京来的呢?

 

那时因条件所限,群众家里一般不备待客的香烟,来了客人就把自己的烟袋递过去,让客人用。因而温大娘把手中的水烟袋递过去给毛主席敬烟。毛主席接过烟袋看了看,又还给了她。

 

然后用湖南乡音和四川的方言对温大娘说:我们来摆一摆龙门阵好不好?

 

接着,毛主席关切地问她家几口人,有几个劳动力,入社没有,何时入的社?温大娘逐一作了回答。

 

接下来,毛主席开始问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一年分多少粮食?" 她说:"几百斤。"副社长刘贤松插话说:"分四百五十斤。"

 

毛主席打断了他的话,对温大娘说:"他说的不算,你们分多少,够吃吗?"

 

现在看来,一年三、四百斤粮食,应是不少了。可正如三年困难时期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对周总理说的那样:人肚子没油水,一顿三、四两米饭吃下去,就像吃根冰棍一样,一会儿就饿了。当时尽管还没到三年困难时期,但粮食不是很够吃是肯定的。

 

听了毛主席的问话,几个社干部心里很紧张,盯着温大娘的脸,怕她当着毛主席和省、县领导的面,说出令自己尴尬的话来。

 

温大娘略作思考说:"只要不浪费,还不是够吃。"现在想来,这位老人极具智慧,话说得极其周圆,分寸把握得很好!她既没有向毛主席说假话,也没有折当地干部的面子。

 

在了解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之后,毛主席又向她了解干部工作作风问题。他指着社干部问:"社长欺不欺负你们?"温大娘笑了:"我们几个社长见人都是笑眯眯的,欺负啥子哦。"说得大家笑了起来。

 

交谈结束之后,毛主席用征询意见的口吻说:我们到你其它房间看看好不好?温大娘忙说:"好!好!"毛主席慢慢地站起来,先下厨房看了看,碗柜一尘不染,碗盏整洁。后又到卧室,看到房子虽然开间不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齐全,摆设规整。他为群众能有这样的生活条件感到非常高兴。

 

出了房间,毛主席笑呵呵地问:"这家是地主,还是富农啊?"在场的人都知道,毛主席话里表达了自己对群众生活条件改善的喜悦之情。

 

不明就里的温大娘忙说:"我们是贫农。"又引起了一阵笑声!

 

 

毛主席与温大娘交谈

 

从温大娘家出来,毛主席又沿着机耕道到田间察看庄稼的长势。

 

 

毛主席在红光社察看小麦长势

 

三月的成都平原正是春和景明的季节,在阳光的映照下,满眼是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苗。

 

 

春天的成都平原

 

这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毛主席看得很高兴!

 

 

周桂林向毛主席介绍油菜的长势情况

在一块麦田边,毛主席突然停住脚步,问周桂林:"这小麦怎么这样矮?"周答"这是春小麦,种得晚一些,刚才看见的是冬小麦。"毛主席又看到一块小麦,说道:"这小麦长得好。"周说"这是川大送的五一小麦种子种的。"

 

 

毛主席在麦地里与群众交谈(左二为李井泉)

 

在经过一块种着制作麻绳的大麻田时,毛主席还向周桂林询问了大麻生产的情形。在查看麻田时,毛主席怕踩坏麻苗,先问:会不会踩坏麻?

 

周桂林笑着对毛主席说:不会的,苗子小,从中间走不要紧。毛主席立即大声向随行的人们说:大家注意了,不要踩了麻。

 

同时,毛主席还很关心妇女地位的提高,他问周桂林社里有没有女社长。周桂林说有,并叫人赶紧把青年女社长肖绍群找来。

 

肖绍群当时还在家里喂猪,手上沾满了猪草。听说毛主席要见她,转身就向来人说的地方跑去。

 

毛主席见她跑来,也快步翻过两道田坎迎了上去,老早就伸出手。肖绍群上前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向他问好。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工作情况。

 

毛主席在视察途中又遇到几个年轻女干部,他把县委办公室主任王春莲叫到身边,问她在做什么事情。她说来这里搜集除七害数字。

 

因为当时全国开展的是除四害工作,四害指的是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将麻雀改为臭虫)。

 

毛主席一听郫县在除七害,很感兴趣地问是哪七害。王春莲告诉毛主席七害"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蟑螂

 

 

除四害时人们用这种办法捉麻雀

 

毛主席转向周桂林,问他:"你们今年能不能把七害除完?" 周桂林自信满满地回答:"一定能除完。" 他并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消灭老鼠、麻雀的办法。

 

毛主席又问"苍蝇、蚊子呢?" ,周桂林答"苍蝇、蚊子更好办。"毛主席乐了,饶有兴致地问为什么苍蝇蚊子更好办?周桂林介绍了发动社员用打破碗花花消灭蚊蝇的效果。

 

关于打破碗花花,四川省农业厅在此驻点的处长梁禹久向毛主席作了补充介绍,这种草书名野棉花,有毒。把它泡进粪坑、水凼里,就能杀死蛆儿和沙虫。

 

毛主席又问:"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周桂林说:"从前为了防止孩子们去摘这种花中毒,农民就说摘了就要打破碗,打破了碗就吃不成饭,打破碗花花就这样得了名。"

 

毛主席说:"这是一个重大的发明,是群众的一大创造。好办法,要推广。"他对县委书记刘致台说:"你们今天写稿,明天修改,后天见报。"

 

又对李井泉说:"后天你派人来拿。"并问:能不能找到这个打破碗花花?”

 

当时在场的一个叫王永章的孩子,比较机灵,他立即在田坎边找到一株拔起来递给毛主席。毛主席接过花,满意地说:"很好,我带回去,明天开会给大家看看。"

 

天已经快黑了,毛主席在即将离开红光社时,握住周桂林的手,亲切地对他说:我希望你们红光社大放红光。

 

毛主席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展示了打破碗花花。后来,他还在一份材料上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植物。

 

毛主席视察红光社走后不久,这里的孩子们就传唱起了一首新儿歌红光社,开红花,毛主席来到我们家。看我们育秧双季稻,夸我们种的好庄稼。之后,《人民日报》社记者来到这里采访,4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使红光社大放红光》的报道,从此原来名不见经传的红光社在全国出了名。不久后,词作家张士燮与作曲家金砂合作,用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的事,创造了一首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使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呀,好像春雷响四方!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后来,在当年温大娘的家,建起了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

 

 

纪念馆内配置了专职讲解员,并每天对观众免费开放。

 

 

来源:残荷心语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残荷心语: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4-11-02
  • 内容 相关信息

  • 残荷心语: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2024-11-02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