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郑然)9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在京召开以“打击网络谣言 清朗网络空间”为主题的座谈会。与会嘉宾围绕近期警方通报的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探讨网络谣言的传播危害、影响和引导、应对举措,以期助力提高网民辨识网络谣言的素质、能力和净化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的网络环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马利在座谈会上表示,网络谣言既可能导致公众对事实真相产生误解,影响社会舆论,也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谐。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国家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宋伟从技术治理视角出发,分析了造谣的门槛和成本。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图像内容迁移、内容生成、语音克隆等技术在海量训练样本、高算力、强算法的加持下,使得生成的内容有些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被别有用心之人非法应用,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宋伟表示,由于现有技术多是事后处理,很难做到事前预判,传统人工和基于特征工程的机器学习方式效率不足以应对海量数据下的非法内容监管,“我们需开发更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并结合媒体内容取证、信息隐藏、区块链等技术来进行内容完整性、真实性分析,并实现有效朔源”。
据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研究员张显龙介绍,为集中整治网上突出问题乱象,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公安部也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持续加大全链条、全平台、全领域打击力度。4月29日,河南省郑州警方公布8起打谣典型案例,坚决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针对如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副总经理朱明刚表示,互联网谣言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很难一劳永逸的解决,相关部门需要集合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改善治理模式。他强调,针对一些敏感事件和敏感人物的谣言,涉事方需要及时且详实的回应方能从根本上化解谣言危机,竭力避免某些传闻成为“休眠谣言”,一旦有新的触发点,谣言再度死灰复燃。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网监大队长刘绍锋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公安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一要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谣言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登封地区的网络谣言;二要强化法律宣传,通过官方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普及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三要严格执法,对查实的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依法予以严惩,形成对网络违法行为的强大震慑;四要加强部门协同,与通信管理、网络安全等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有效减少网络谣言的危害需要政府、媒体、教育机构等各方协同合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和一个更加真实和可靠的信息环境;作为网民个体,也需要自觉规范网上言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谣言侵扰,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