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肖志夫:布林肯访华无功而返,中美关系走向“稳步恶化”
点击:  作者:肖志夫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2:04

 

1.jpg 


2024年4月28日,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Ksliu转发美国之音文章《布林肯访华未能取得任何突破,美中关系从急剧下滑走向稳步恶化》说,尽管在重大议题上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但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4月26日在相对温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对中国的3天访问,这是自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以及去年初美国击落中国间谍气球以来,彼此关系趋于稳定的最新迹象。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布林肯此行也突出地显示出,尽管两国关系已经似乎稳定下来,但并非意味着分歧不再扩大和深化。相反,两国关系有走向稳步恶化的趋势。

“很明显,双方在实质性问题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康奈尔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说,从台湾、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到美国科技管制、贸易争端及乌俄战争,美中两国目前正面临一系列重大分歧,而且似乎有越来越扩大之势,布林肯在这次近一年来的第二次访问也没有带来任何明显突破。

中国外交部4月26日说,双方在布林肯访问期间达成了五点共识,但除了加强沟通、努力稳定发展关系等原则性的重申立场外,具体成果仅包括了确定举行人工智能对话首次会议,以及下个月举办旅游高层对话等。

中国调门趋于缓和

美国之音文章说,在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中,相比去年6月布林肯首次访华时,所发出的信息似已相对温和,“两国应该做伙伴,而不是当对手”,双方应该“以和为贵、以稳为重”……

布林肯此行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会面,双方都形容此次会面“具有实质性和建设性”。

上次布林肯中国之行正逢美国击落中国可疑的间谍气球之后不久,王毅当时曾抨击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根源在美方,“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国威胁论”。《纽约时报》当时曾报道说,王毅在钓鱼台国宾馆长达3小时的会议上言辞激烈,直接将紧张局势归咎于华盛顿。中国最高领导人也向布林肯暗示了中国的不满,他说:“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始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

此后不久在雅加达的另一次会晤中,王毅继续要求说,美方不得“肆意”干涉中国内政,必须取消对华非法“无理”制裁……

在本次布林肯中国之行中,中方虽也提出了以往会晤中常常涉及的台湾、经济制裁等等一系列棘手问题,但调门似已明显趋于缓和。在中国官方关于双方会谈的报道中,已看不到诸如“肆意”、“严正”等立场强硬的语言,取而代之的是称两国关系已呈现出“企稳”之势,希望双方能“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不要“重蹈螺旋下滑的覆辙”。

《纽约时报》说,中国官员表现出比布林肯上次访问时更为温和的态度,显示了近几个月来两国关系出现稳定的迹象。

从急剧下滑到稳步恶化

然而,在这似乎“企稳”和缓和的气氛的另一面,是两国核心分歧越来越大、深层关系更趋恶化。在关系并非暴跌的同时,美国正在加大反制中国的力度。

就在布林肯访华前夕,美国国会通过包括对台湾的援助法案等多个涉华法案,而《华尔街日报》最近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拟定制裁草案,威胁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其力度堪称前所未有。

美国近日还表示,可能推出多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措施,包括提高中国钢铁、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在美中之间已经似乎堆积成山的争议议题之上,最近又增添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在布林肯启程前,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再次表示,拜登政府不会排除任何应对中国工业产能过剩的选择。

就在布林肯抵达中国前几个小时,拜登总统还签署了一项跨党派法案,其中包括对台湾提供新的军事援助,以及让美国版抖音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出售在中国的业务,否则面临禁用。

《纽约时报》4月26日的一篇报道说,虽然布林肯访华基调友好,两国关系似乎变得更加稳定,但拜登政府仍在寻求更加严厉的对华经济制裁,其中包括对半导体技术的管制,拜登政府一直在考虑进一步的对华出口管制。

在中国援助俄罗斯的问题上,布林肯清楚地表明,美国严重关切对中国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机床、微电子等产品,并警告说,如果中国不改弦更张,美国及其盟友准备采取行动,“我们已经对100多个中国实体实施了制裁和出口管制等,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行动,采取更多的措施,”布林肯在4月26日的记者会上说,“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的。”

伦敦国王学院学者奇诺·莱奥尼(Zeno Leoni)说,布林肯之行不太可能产生任何实际成果。这位地缘政治学者在最近的一篇论文《地缘政治集团的回归》(The Return of Geopolitical Blocs)中指出,世界秩序正在重蹈回归地缘政治集团的老路。

他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在这一背景下,人们担心的是,欧洲和中东的冲突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并拖累美中俄三个国家,布林肯此行正值东欧和中东局势紧张之际,这就是布林肯批评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原因。

然而,有迹象显示,中俄关系很可能还会继续加强。就在布林肯批评中国援助之际,普京4月25日宣布计划在下个月访问中国。

俄罗斯塔斯社当天援引俄罗斯副外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 Sergey Ryabkov)的话报道说,俄中最近在很多领域加强合作令美国“气愤至极”,而“我认为北京完全明白这一点,不会假装愿意与美国人就损害俄罗斯利益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

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说,美中之间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并没有迹象显示已经得到缓解或解决,连在中国如何解决产能过剩和避免廉价物品出口这样的问题上都难以形成共识。报道指出,双方比较容易取得进展的,可能只是人文交流这样务实而又具体的议题。

康奈尔大学的卡尔森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邮件中说,双方都不想发生公开冲突,但与此同时,利益之间的分歧仍然很大,中国可能自认为现已足够强大,不需要再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屈服于美国,“因此,双方都在谈论合作关系,但北京和华盛顿似乎都不愿意(或无法)做出让步,从而真正让两国关系更加稳固。”

中美矛盾不可调和

4月27日,《华尔街日报》发文指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华期间,反复敦促中国政府减少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将难以维持对乌克兰的攻击”,布林肯在即将结束访问时说,“在我们今天的讨论中,我明确表示如果中国不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采取行动。”他暗指拜登政府正在考虑的经济制裁。然而,中国政府几乎没有表示会同意美国的要求,中国领导人在会见布林肯时的公开讲话中甚至完全没有谈及俄罗斯。这与最近几个月两国关系的稳步改善背道而驰,这增加了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前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紧张关系升级的可能性。

在布林肯4月26日会见中国最高领导人之际,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每日例行发布会上抨击美国的施压策略是极其虚伪和不负责任的。中国官员还多次抱怨美国试图通过限制中国获得先进制程的芯片和打击中国一些领先的科技公司(如TikTok的所有者字节跳动)来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试图让中国成为其国内遏制危机失败的替罪羊。“中美关系总体止跌企稳”,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与布林肯的会谈开始时说,“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负面因素仍在上升积聚……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遭到无理打压,中方核心利益不断受到挑战。”

毫无疑问,就当前的国际局势而言,中俄之间存在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这是一般人都能看明白的常识性问题。

俄乌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由美国预先策划的、旨在消耗俄罗斯国力、维护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代理人战争。我们不难预料,一旦俄罗斯被美西方打垮,必定四分五裂,然后必定全面倒向美西方,届时美帝遏制中国将不再是现在的“C形包围圈”,而是一个妥妥的“O形包围圈”。

我们看到,俄乌战争已经打了2年多,美国始终坚持只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不派一兵一卒直接参战。与此同时,拜登总统却已经十多次公开宣称,如果台湾受到侵犯,美国将坚决出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的竞争对手,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来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中国是唯一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国家。

所以,美国的战略国策非常清晰,就是整合国内外一切资源,全面打压中国和平崛起,而且早已成为两党共识和全民意志。

笔者早在2019年就对中美关系做出过定性分析: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个崛起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的不可妥协的结构性矛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称霸世界的美国梦”的直接战略碰撞,是美国对中国的围堵、遏制和绞杀,是一场全时空的、全领域的、立体的、持久的“反华战争”,无孔不入,不择手段,中美关系的任何缓和都是暂时的、策略性的。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