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鄙视我们世界的人,来编写我们的世界?
为什么要让鄙视我们信仰的人,来编写我们的信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宣扬爱国成了一件挺难为情的事,宣扬爱党更是会被人鄙视。转而宣扬所谓的人性。宣扬人性当然没有错,可为什么要把人性和爱国爱党弄成对立的呢?似乎爱国爱党就是不讲人性,讲人性就不能爱国爱党。
电影《我本是高山》是根据张桂梅的真人真事改编的。上映没多久就遭到全民抵制,因为编剧对真人真事做了与实情相差太大的改编。
1、把酗酒的父亲改成的酗酒的母亲,骨子里透露出了对女性的歧视,尽管编剧自己也是一位女性。
2、把山区女生因家庭贫困导致的失学,改成学生贪玩,无心上学。体现了编剧对社会现实的无知。她要是知道失学孩子对上学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就知道自己的无知有多可笑。
3、把张桂梅老师作为共产党人对信念的追求,改成对亡夫的思念。
电影当然可以改编,加一些情感戏也不是不可,但不能把最重要的线索阉割掉。电影故意改编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张桂梅老师所做的一切,是因为对共产党的信仰给她的动力。而电影却以个人小情调来取代崇高的理想情怀。
中国旅法作家边芹的著作《谁在导演世界》里,对西方通过电影等舆论宣传手段来操控世界的方式作了深刻的剖析。西方看似自由开放的电影市场,其实有着非常严格的筛选制度,一切宣扬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的电影,无论拍得多好,都绝不可能被西方接受。中国电影能得西方奖项的,一定得是批判自己国家和制度的,至少不能赞扬本国的体制。比如同样是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就能拿奖,而非常优秀的《一个都不能少》就绝不可能被西方接受。因为《一个都不能少》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作了肯定描述。这犯了西方的大忌。
国内电影界有一个鄙视链,拿洋人奖的鄙视拿国内奖的,拿国内奖的鄙视没拿奖的。所以得洋人奖是最高荣誉。要想得洋人发的奖,就必须去掉洋人不喜欢的元素。
这部剔除了“共产主义信念”的中国电影,如果在某一天拿到了西方一个什么犄角旮旯的奖项,我一点都不会觉得奇怪。
毕竟这既能显示西方的包容大度。看看,人家西方人也欣赏我们的张桂梅老师,再次收获一拔国人对西方的好感。同时又能不知不觉抹杀掉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共产主义信仰。
用一些看似温情的东西,取代弘扬崇高理想信念,这是一种高明的洗脑方法。
很多人不知不觉就深陷其中,尤其是一些认知能力肤浅的公知们,不仅自己中毒,还自愿充当替人吆喝的工具。
谁说信仰共产主义就和人性有冲突?信西方自由主义才叫有人性?西方自由主义追求个人利益,而共产主义追求的是全民幸福,那才是最有人性的人性!张桂梅老师追求的,是贫困山区失学女生这个群体共同的人生幸福,不正是和共产主义信念相吻合的吗?怎么就被编剧改成了个人情调的体现。
这位编剧是故意替西方价值观当肉喇叭呢,还是不自觉的成了别人的宣传工具,不得而知。但从她那句怼网友的话“我绝不把世界让给我鄙视的人”就能看出,这位编剧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是较严重的。
因为这话不是她原创的,而是出自一位俄裔美籍右派作家的口。这位作家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从苏联叛逃到美国的一位女作家,一生都在宣扬西方自由主义,个人利己主义,并反对自己曾经的祖国——苏联。
这位编剧崇拜这样一位反叛祖国的右派作家,那么她骨子里为什么会排斥共产主义信念,就不难理解了。
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要让鄙视我们世界的人,来编写我们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让鄙视我们信仰的人,来编写我们的信仰?
来源:“洋溢笔记”今日头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明德先生|优酷高管怒斥批评《我本是高山》的群众:张嘴信仰闭嘴信仰,你为人民干什么了?
2023-11-29张桂梅学生评价《我本是高山》:扭曲信仰!为丈夫胡歌建立女校?
2023-11-24明德先生|我为什么旗帜鲜明地反对《我本是高山》公映:它抹去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2023-11-24•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