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理论研究  > 阅读信息
田鹏颖 张小鹏: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点击:  作者:田鹏颖 张小鹏    来源:“东南学术”  发布时间:2023-12-08 08:33:03

 

1.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六观”中,世界观居于首要位置,规定着其他“五观”的一般性质,起着“管总”的作用,是我们在思维行程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视野、人类文明革新意义所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各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在世界历史行轨上铺陈与开显的,包含着对总体世界的观照与想象,形成并不断形成着现代化的世界观。作为现代化世界观的一种独特之典型,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体现了关于世界现代化之问的中国叙事方式,具有多重关系向度,以其之“新”彰显了自身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启示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时代叙事

世界观是观世界主体对世界的总的看法,现代化世界观是指从特定现代化活动中折射出来的对世界(世界现代化)的总的看法。世界观,尤其是现代化世界观,本身是历史的,总是要通过特定的时代叙事方式予以呈现。15世纪以来,伴随着世界历史时代的日渐到来,全球“地理世界”的面目日渐清晰,宗教“彼岸世界”的神祇也日渐消逝,但世界历史时代的任务——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仍未终结,在时代中观世界(确定世界观的特定时代叙事)的任务也仍未终结。作为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现代化的进程本身也承载着建构时代化世界观的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是一个基本的世界历史事实,其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化世界观形塑的过程,由以开显出体现独特性的世界观。这里的独特性,首先意味着这一世界观区别于其他现代化世界观。在更深层意义上,意味着这一世界观是特别契合现实需要的、积极面向当今世界(世界现代化)的,具有深刻的现实导向性质。因而,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不仅是回答“怎么看”的现代化世界观,而且是回答“怎么办”的现代化世界观,超出一般的现代化世界观及其定义。尤其是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抵近新的十字路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本身反映了对世界现代化之问的总的看法和总的办法,是对当今世界现代化之问(围绕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以及怎样实现现代化而展开的一系列世界之问)的时代应答,蕴含其中的鲜明时代叙事,彰显着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基本内涵,为人类现代化建设供给了深邃厚重的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价值。

叙说坚守人民至上理念。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理解,现代化应该成为人民的事业,现代化方向应当突出“人民性”。当中世纪的俗语“没有无领主的土地”被现代社会的俗语“金钱没有主人”所代替时,实际上已经昭示,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境遇中,死的资本具有对活的人的统治地位。资本的太阳光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却把人放置到了阴影当中。“死的资本总是迈着同样的步子,并且对现实的个人活动漠不关心。总之,应当看到,工人和资本家同样苦恼,工人是为他的生存而苦恼,资本家则是为他的死钱财的赢利而苦恼。”而中国式现代化则自觉把人民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根基与深厚力量,以人民至上理念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在领导中国人民从求而不得到成功创造、从落后挨打到自信自强的现代化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鲜明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现代化追求、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幸福同向谋划、一体统筹,科学实践了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立场出发,凝结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以“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属人性,在世界观意义上澄明了现代化道路能否走得通、行得稳、走得正,根本就在于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叙说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在世界现代化史上,后发现代化国家主动或被动走上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道路并不鲜见,这样的模仿往往让渡独立求发展,却终因没有独立而失发展,历史的结局往往是悲剧性的。实际上,现代化不是唯西方化的“单项选择”,更不是少数国家的“垄断产品”。英美等西方国家作为现代化的先发国,为探索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同在。各国历史环境的复杂性、具体国情的特殊性、文化传统的历史性,决定了各国走向现代化的经历注定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道路,是饱含中国特色的道路,其世界观畅言了要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着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使之成为“体现着特殊的、个体的、个别的东西的丰富性的这种普遍”。比如,现代化在经济上的市场化普遍内涵,在中国具体转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普遍内涵,在中国具体转化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上的理性化普遍内涵,在中国具体转化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总体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将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转化为独立内生型现代化,事实地打破了发展中国家追求发展与让渡独立性之间的悖论,真切地革除了落后国家对西方模式的迷思,作为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方案呈现在世界一切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面前。

叙说树立守正创新意识。马克思主义承认“变”的创新意蕴,但马克思主义所谓的“变”,又蕴含着“自己改变自己”“自己把握自己”的守正定力。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像黑格尔有时所说的)、变化中来考察事物”。因而,科学的“变”,是包括守正与创新的变。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过程,体现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守正创新自觉,守正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持续创造、持续拓宽、持续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中国式现代化因其守正而固本,因其创新而开源,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因循守旧”的歪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叙事理论及其实践,既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又创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新;既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又创领导方式之新;既守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之正,又面向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创时代之新;既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正,又创人类文明形态之新。中国式现代化所凸显的守正创新世界观,申言了保持现代化进程持续性的方法论要求。“走向现代化”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发展共识,这既是全人类业已确定的历史伟业,又是一项未竟的宏阔事业,要以守正创新意识保证事业的接续性,同时要不断创新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不断培育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土壤,不断优化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存在形式与发展形态。

叙说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图景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大行其道的历史阶段,利己主义原则被视为现代社会的永恒秩序。在这样的现代化进程中诞生的所谓“文明国家”,根本趋鹜于排他性利益,为此不惜撕掉文明的伪装,代之以更加野蛮的行径。正如马克思在评论中英鸦片战争时所指出的,“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如果说,西方现代化先发国家也曾许诺全人类共享现代化荣光,那么,这样的许诺并不具有多少实际的历史内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立场不是复述了利己主义原则,而是与之形成根本分殊,高扬着立己达人精神,倡导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过程,不是谋一国之私、逐一国之利的过程,而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与行重建人的类联系过程,是做大人类现代化成果“大蛋糕”的过程,是使人类现代化成果更好惠及全人类的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形态景观中,文明交流、文明交融、文明共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现实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己达人世界观及其实践,深刻彰显“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应该秉持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走在前面的国家应该真心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叙说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现代化是世界历史时代的浩荡大势,任何民族国家都不可阻遏。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化是唾手可得的。从人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来看,各国现代化的探索、创造都是道阻且长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成就,大多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建设周期,饱尝了现代发展的无尽艰辛。正如有论者在复盘英国这一唯一现代化原型国家的发展历程时所揭示的,英国现代国家政治机制的确立耗费了470余年的时间;现代经济体系(工业化体制)的建构经历了4个世纪,且使无数人付出倾家荡产、产业重置的代价。而中国仅用数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方才取得的发展成就,相对缩短和减轻了现代化的“分娩痛苦”。质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使西方现代化的历时性成就共时性化了。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力量和领导能力的对象化过程。近代以来,在中国现代化探索进程中,孙中山曾借鉴苏俄政党制度经验,提出“以党领军、以党建国”设想,但唯当中国共产党诞生、壮大并担负起现代化的领导责任时,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被牵引走上正轨,也才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是把国家组织起来的领导党,这既表现为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救亡图存,还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领导治国理政,又表现为通过不断锤炼自身、自我革命以提高领导能力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现代化伟业的强烈历史主动精神。在这样的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揭示了要保证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

二、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基本关系向度


列宁指出:“马克思一方面能够吸收并进一步发展同中世纪封建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18世纪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能吸收并进一步发展19世纪初那些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经济主义和历史主义(以及辩证法),这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性和它的力量,证明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上最新成就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与之相似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本身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其之所以具有“深刻性和力量”,以及成为“最新的世界现代化见解”,就在于这一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实现了对“马中西”世界观资源的集成再创造,具有多重关系向度。

(一)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守正创新

恩格斯曾作出这样一个经典论断,即马克思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按照一般的理解,哲学即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不再是”这样形态的哲学世界观,“而只是世界观”,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哲学的革命”(世界观的革命),导引着哲学从解释世界的理论升华为改变世界的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实证和表现自身。就这样的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本身成为“新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这一新世界观的主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其所蕴含的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本色,以上所论证的这一独特世界观的时代叙事,本身都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中国叙事,这甚至不需要过多例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深谙,“如果头脑里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不可能以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态度来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奋进征途中一以贯之、始终坚持的世界观。

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不是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简单重现,而是后者的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创新形态。作为新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凝固的、恒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动态发展中。从马克思思想著作来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天才的萌芽”,而《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这一全新世界观的“正式问世”,而《资本论》的发表则意味着这一世界观得到了更具连贯性、系统性、整全性、科学性的阐述。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科学抽象地整理概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最一般结果,但却“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相反,只是在人们着手考察和整理资料——不管是有关过去时代的还是有关当代的资料——的时候,在实际阐述资料的时候,困难才开始出现”。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是不断战胜迎面而来或者突如其来的“中国问题”的历程。这条道路,并不是马克思理论所设想的,更不是马克思所直接实践的,在这其中生成的独特世界观,只能从中国人自己的具体现代化实践中产生,从中国人自己的头脑中产生,以中国人自己的思维语言创造性表述出来。正如,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所叙说的立己达人精神,本身直面着两制长期并存与较量的特殊历史背景,畅言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这根本有别于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诞生时的原发历史语境,也不是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直接表述。概言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为“理论原型”,同时又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具体实际、客观要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不断赋予其以鲜明中国化时代化内涵。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世界观的转化发展

在西方现代化理论当中,传统与现代彼此对立,传统就等同于落后,告别传统(传统世界观),似乎是人类现代化的“当然使命”。至于现代世界中传统的某些存续现象,则被认为是现代化不彻底的明证或者本身标明了现代化的革新使命。“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逐步扩大了欧洲与中国之间的物质差距,同时欧洲人开始把‘文化’等同于高度的物质文明,因此中国这个一度技术昌盛,物产丰富,为西方所称羡的国家,却被视为落后的社会。”尤其是,当近代中国遭遇了西方列强侵略后,“中国及其文化传统是落后的”这一印象又牢固地在国人心中扎下根来。因而,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其社会内部包含着强烈的传统落后认知与强劲的文化反省力量,中华文化传统连同其世界观经历了反复的历史冲击。马克思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业已走出,当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业已体系化,当我们具有了科学从后思索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厚重事实基础”时,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世界观在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两相结合”中,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独具特色的形式内容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真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的有机构成。这样的认识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并不鲜见。譬如,欧洲正是通过文艺复兴这一回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运动而孕育和开创了西方现代世界。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世界观表达意义的范畴,天下观可以被理解为中国人的传统经典世界观。《老子》言曰:“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这是中华文明传统世界观的经典表达。这一表达意味确立了“世界内部化”原则。“世界内部化就是使世界成为容纳一切的(all-inclusive)天下,也就是‘无外’的天下,从而使世界只有内部性而不再有无法克服的外部性,不再把他者识别为无法共同生活的异己,不再把不同的价值观定义为不可接受的异教(paganism)。”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天下”(世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又孕育出天下为公、天下属民、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天地无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等理念,显示出中华文明重人事、崇和合、尚奋斗等等文化自觉,天下主义是中华民族脉延久远的核心人文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世界观,之所以是独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内含着中华民族对天地、天人、天地人等关系的独特理解,高扬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自觉,着力使中华文明以转化发展的现代形态同时代照面。中国式现代化虽然以“中国式”定义自身,但却在现代世界的宏阔境遇中言说着中华文化传统天下观,践行着“世界内部化”原则,即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拒斥人类社会现代化探索的丰富性、多样性、多元性,而是把自己视为人类现代化图景的有机构成,旨在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这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之独特世界观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三)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世界观的革新超越

从人类现代化的历史来看,近代西方的现代化运动具有开端意义。沿着这样的历史开端,真实创造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但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遮蔽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神秘化”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被宣布为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当物质的生产关系同其历史社会规定形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直接融合已经完成”时,实际上创造了“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资本成为资本主义现代世界的“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这意味着以资本(资本逻辑)观世界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世界观照方式。然而,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图景当中,两极分化严重致使社会矛盾丛生的事实有之,物质主义膨胀造成精神世界萎靡的事实有之,人与自然对立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事实有之,对外扩张掠夺造成战争伤痕的事实有之,特别是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充分显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世界观的历史有限性。

曾几何时,按照西方现代化世界观的理解,仿佛诸如市场、民主等现代性要素本身独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实际上,当市场、民主甚至是资本摆脱了狭隘的资本主义形式后,本身就会生产出人的全面性、社会的全面性。就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抛掉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那么,财富不就是在普遍交换中产生的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吗?……不就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这种发挥,除了先前的历史发展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前提,而先前的历史发展使这种全面的发展,即不以旧有的尺度来衡量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在这里,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反映了马克思这一真理洞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路上,我们并没有简单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特别是对寓于其中的市场、民主、资本等等概念范畴没有一律弃置,而是辩证省察之、把握之、吸收之,去除其资本主义的狭隘性,赋予以饱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形式内容,从而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世界观的革新超越。譬如,在关于政治民主化的认识与实践上,我们卓有见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有限性,特别是反思了西式以选举为中心的程序民主及其新自由主义民主观,走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道路。又如,在关于资本的认识与实践上,我们扭正了改革开放前“去资本化”“去金融化”倾向,逐步深化认识资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积极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制驭资本逻辑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理解中,现代化道路要坚持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鲜明自我性。

三、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对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启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既是伟大的中国创造,又是全球公共产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路上,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生发、光大,开拓出对人类现代化的全新观照方式,是考察人类现代化文明的世界观新范式,为把握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尺度、新思维、新视野。

(一)为评价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尺度

在关于现代化的评价上,一个简单公式——现代化=西方化——曾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基本的原因在于,从历史上看,现代化奠基于西欧自14世纪以来所实现的文明突破,直接起势于18世纪中后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政治革命,而后表现为逐步从西欧向世界的蔓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西方主导的现代化浪潮使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现代化影响、冲击,从而主动或被动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由此所构筑的世界历史格局,凸显出“现代化成为一切民族之普遍的历史性命运”。从现实上看,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采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而成为发达国家的。这样的现代化历史与现实,使得西方现代化道路被鼓吹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性图式”,也制造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在这一迷思背后,实际上蛰伏着“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哲学世界观立场。按照西方中心论的理解,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现代化的“唯一典范”,是世界各国通往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现代化不啻是“西方化的工程”;西方现代性文明具有绝对优越性,有别于西方的其他一切文明都属于“非中心文明”或者“劣势他者文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西方实力地位的增强,西方中心论大行其道。在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探索问题上,西方世界往往倚势自重,表现出“教师爷”般的颐指气使,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加以“规训”。实际上,西方现代化并不是尽善尽美的,资本逻辑的弊病、两极分化的痼疾、精神世界的疲敝、人与自然的对立等等问题在西方国家中长久地存在着。在当今时代,用以支撑西方中心论的“现实地基”呈现越来越松动的困窘态势。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观是根本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也曾积极“向西方学习”,而“先生总是欺负学生”的事实极大教育了国人。正是通过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厚植了“走自己的路”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才“历尽劫波成大道”。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复制,其中蕴含的世界观也不是“西方中心论”合理性、科学性的中国印证。恰恰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出卓越的中国智慧,彰显了中国人对人类现代化的独特理解,是对人类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人类评价现代化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的新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西方先发现代化国家党争频仍、民生罔顾、迷信霸权、鼓吹战争、固守己见的当代历史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的历史道义性、合理性愈发凸显。需要澄明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不是主张以“中国中心论”取代“西方中心论”,而是申言了各国现代化探索道路的多样性、多选择性,旨在推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壮阔时代潮流,这恰恰表现了对一切歧视他者的“中心论”的根本拒斥。

(二)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思维

作为哲学形态的世界观,在其本质上反映为独特的思维方式。世界观总是要通过革新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来发挥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在思维中正确把握存在世界,不仅可能而且可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认识论立场。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又不是直接的、无矛盾的统一。特别是,现实存在的变动不居,总是要求不断以新思维方式(新世界观)抵近客观现实的“深层本质”。人类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宏图伟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历史实际,因而也不断呼唤着世界观新思维。

当前的人类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种种思维困境。就大的方面而言,主要表现为西方思维定式之困。西方现代化建设在其思维立意上,主要是高扬了包括资本至上思维、霸权思维、战争思维等等在内的西方思维。这一系列的西方思维,曾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现代化发展。比如,资本本质的逐利性推动着生产的社会化,驱使整个资产阶级在世界各地奔走,忙于到处开疆拓土、建立联系,使西方现代化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能力。又如,丛林法则或者霸权思维构成西方现代化得以建构的基本秩序,在这样的秩序结构内,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现象是那样的平常且自然,近代中国的悲惨遭遇充分显示了这一点。还如,回看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动向,西方现代化先发国家大皆选择通过战争为自己的现代化发展赢得主动,真实地开辟出对外扩张侵略的现代化“老路”,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内的例行原则,直到今天,一些西方现代化先发国家仍然不断通过鼓动战争甚至是直接进行战争(代理人战争)来为自己谋利。然而,在当前的人类现代化建设实际中,诸如上述的西方思维不仅是缺乏实践效力的,而且被广泛认为是“非正义”的,甚至于仍然奉行之的西方强国,也无力为此作辩护,在国际舞台上只能“顾左右而言他”。质言之,现代化的西方思维已然不得不陷入历史性的失落当中,不得不成为“旧思维”。

马克思指出:“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自觉把现代世界把握为“思想整体”,本身孕生着掌握人类现代化的基本方式。这一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不是以零星的形式内容克服西方思维,而是以整全的形式内容扬弃了西方思维,整体显出根本区别于西方旧思维的发展新思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理解中,人类现代化具有属人性,人不是资本增殖的工具,而是目的。资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实现人的发展,不顾人、漠视人、凌驾于人之上的发展是无意义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现代化是非正义的现代化,既给被殖民、被霸权的国家带来了严重历史灾难,也是那些西方国家无法抹除的历史罪孽。和平是全世界正义力量的共同呼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人间正道。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真正开拓出了其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的可靠“实证基地”。

(三)为人类现代化未来提供了新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本质上体现了对人类现代化的具体认识。但这种具体认识,不是把现代化视为“表象中的具体”,而是通过抽象的综合,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时的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内含着马克思主义“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对人类现代化正确的、具体的理解,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世界观对现代化的抽象理解,开拓出对人类现代化未来的辩证新理解。

其一,现代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个性可以向共性转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理解中,作为世界各国的共同事业,现代化体现出普遍性,也必然有其共性特征(要求)。比如,现代化发展包含生产方式变革、科技产业革命引领、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融入世界历史等等共性要素。共性贯穿于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否认了现代化的共性特征,就是否定了现代化这一人类共识。但现代化的共性寓于现代化的个性当中,没有现代化的个性,就没有现代化的共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上是现代化共性的个性呈现。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澄明,各国具体形态的现代化之建构,不是现代化的共性转个性的单项过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双向转化过程。近代以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主要表现为“现代化在中国”,这就反映了现代化共性赋值个性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进一步凸显,则丰富了人类对现代化的一般理解,一定意义上使寓于中国的现代化个性质变为现代化共性。

其二,现代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民族性可以向世界性转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语境中,现代化是在民族史转向世界史的过程中形成拓展的。民族史转向世界史的过程,不是民族的消亡史,而是民族史的世界历史意义凸显史。因而,现代化要兼具世界性与民族性,现代化的意义证明要在民族与世界的双重向度上得到确证,现代化的民族性有可能转向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求索的历史背景下创造的。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既是在世界历史的中国拓展中提出,又必然要在世界历史的涌动向前中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关乎中华民族发展,又关乎人类社会演进,体现着从民族意义向世界意义跃迁的过程。作为民族复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拓与建构,本身内含且现实地实现着推动现代化从民族性转向世界性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在现代民族国家与“世界之中国”的双向一体建构中生成,其民族内涵与世界意义交融互动,是既有益于民族,又有益于世界的现代化。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孕生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重大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独到的观世界(世界现代化)方式。同时,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只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世界观理解出发,我们才能把握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才能真正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才能在大千世界中诠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注释略】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东南学术”,原刊于《东南学术》2023年第6期)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