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话不要对抗,这才是外交之道。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这是基辛格四年来的首次访华,也是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50余年之际再次出山的重要行动。
基辛格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他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对当前的国际局势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此次来华,基辛格表示,美中两国都有能力影响世界,美中保持稳定关系,事关世界的和平、稳定和人类福祉。无论如何困难,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试图孤立或隔绝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基辛格说,我此访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
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并存,美中双方应消除误解、和平共存、避免对抗。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美中任何一方都承担不起把对方作为对手的代价。如果两国发生战争,不会给两国人民带来任何有意义的结果。
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王毅表示,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
基辛格表示,无论如何困难,双方都应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试图孤立或隔绝另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近期,基辛格多次表达了对中美关系现状的担忧。
据环球网报道,6月15日,基辛格接受了彭博社专访,当被问及中美关系、台湾问题时,基辛格做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悲观的表态”。
基辛格坦言,中美两国已经站在了悬崖顶上,他不确定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会有什么结果。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中美爆发军事冲突,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根本不存在胜利者。
“获胜的一方必须要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
在中美关系中,基辛格扮演了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角色。
《尼克松访华纪录片》第5集:《基辛格会见周恩来》
「人工智能将重塑全球安全与世界秩序」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基辛格用自己的历史智慧洞察到了人类正面临的一场巨大的危机。历史对他而言永远珍贵:现在虽然不会完全照搬过去,但必定与过去有所类似,因此,未来也必定如此……
基辛格敬畏历史胜过敬畏理论,因为其中藏着他至高理想的终极答案——
人类和平。
今年4月,基辛格与《经济学人》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的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基辛格表示出了对中美两国围绕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日益激烈竞争的担忧。
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成为安全领域的关键因素,其颠覆性潜力堪比活字印刷术。
“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性空前的世界中”,基辛格警告道。
尽管原则上人类要介入机器学习的反馈循环,但人工智能还是可能成为全自动的、不可阻挡的武器。基辛格一直非常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曾经说过“搞技术的人关心的是应用,我关心的是影响”。
基辛格在最新著作《人工智能时代和我们人类的未来》中提出,人工智能将重塑全球安全和世界秩序,并对人工智能发展对个体和人类自我身份认同的冲击进行了反思。
基辛格认为,人工智能将为战争带来新的变数:“各国正在悄无声息地,有时是试探性地,但又确凿无疑地发展和部署那些对各种军事能力的战略行动均有所促进的人工智能,这对安全政策可能产生革命性影响。
战争一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领域,但人工智能进入这个领域将为其带来新的变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通过扩大现有武器类别的打击能力来改变行为者的战略和战术选择。
人工智能不仅能使常规武器瞄得更精准,还能使它们以新的、非常规的方式进行瞄准,比如(至少在理论上)瞄准某个特定的个人或物体,而不是某个地点。
通过研究大量信息,人工智能网络武器可以学习如何渗透防御,而不需要人类帮它们发现可以利用的软件漏洞。同样,人工智能也可以用于防御,在漏洞被利用之前定位并修复它们。
但由于攻击者可以选择目标而防御者不能,人工智能即使未必让进攻方战无不胜,也可令其占得先机。
如果一个国家面对的对手已经训练人工智能来驾驶飞机、独立做出瞄准的决策并开火,那么采用这种技术将在战术、战略或诉诸升级战争规模(甚至是核战)的意愿方面产生什么变化?
人工智能开辟了信息空间能力的新视野,包括虚假信息领域。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创造大量似是而非的虚假信息。」
人工智能推波助澜的信息战和心理战,包括使用伪造的人物、图片、视频和演讲,无时无刻不在暴露出当今社会令人不安的新弱点,尤其是在自由社会。
广泛转发的示威活动配上了看似真实的图片和视频,里面的公众人物发表着他们从未真正说过的言论。
从理论上讲,人工智能可以决定将这些由人工智能合成的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人们,使其符合人们的偏见和期望。
如果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合成形象被对手操纵,以制造不和或发布误导性的指令,公众(甚至其他政府和官员)会及时识破这种骗局吗?
他强调,要在灾难真正发生之前行动:“各个主要的技术先进国家都需要明白,它们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门槛上,这种转型与当年核武器的出现同等重要,但影响将更加多样化、分散化和不可预测。
每个正在扩展人工智能前沿的社会都应致力于成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机构,来考量人工智能的防御和安全,并在影响人工智能创建和部署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桥梁。
这个机构应被赋予两项职能:确保维持本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力,同时协调研究如何防止或至少限制不必要的冲突升级或危机。
在此基础上,与盟友和对手进行某种形式的谈判将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要对这一方向进行探索,那么世界两大人工智能强国——美国和中国——就必须接受这一现实。
两国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两国竞争的新阶段可能会出现何种形式的竞赛,两国仍应该寻求达成一项共识,即不会同对方打一场前沿技术战争。
双方政府可以委托某个团队或高级官员负责监督,并直接向领导人报告潜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对长期以来的战略逻辑进行调整。
在灾难真正发生之前,我们需要克服,或者至少是遏制这种自动化的驱向。
我们必须防止运行速度比人类决策者更快的人工智能做出一些具有战略后果的、不可挽回的行为。
防御力量的自动化,必须在不放弃人类控制的基本前提下去实施。
当代领导人可以通过将常规能力、核能力、网络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广泛而动态地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控制武器装备的六大任:
#1
对抗和敌对国家的领导人必须准备定期开展相互对话,讨论他们都想要避免的战争形式,就像他们的前任在冷战期间所做的那样。
#2
必须对核战略的未解难题给予新的关注,并认识到其本质正是人类在战略、技术和道德方面遭遇的巨大挑战之一。
#3
网络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大国应该努力界定其理论和限制。
#4
拥核国家应承诺对其指挥控制系统和早期预警系统进行内部检查。
#5
世界各国,特别是技术强国,应制定强有力和可接受的方法,在紧张局势加剧和极端情况下尽量延长决策时间。
#6
主要的人工智能大国应该考虑如何限制军事化人工智能的继续扩散,或者依靠外交手段与武力威胁,开展系统性的防扩散工作。
等到危机来临才开始讨论这些问题就为时已晚了。
一旦在军事冲突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响应速度之快,几乎注定它将以比外交手段更快的速度产生结果。
大国之间必须就网络和人工智能武器展开讨论,哪怕只是为了形成一套共同的战略概念话语,以及感知彼此的红线。
当人类开始在创造新的、不断演化的、拥有智能的武器方面展开竞争时,历史不会原谅任何对此设限的失败。
在人工智能时代,对国家优势的持久追求,仍须以捍卫人类伦理为前提。
基辛格的论述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
自有记载的人类历史起,安全始终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追求的最低目标。
文章经综合整理,来源:
新京报:https://baijiahao.kunlunce.net/s?id=1771915058567824891&wfr=spider&for=pc
来源: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