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卑劣的竞争手段,中国必须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美关系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当美国国内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中美关系就会风平浪静。当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严重的时候,中美关系就会波涛汹涌。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美国政府为了转移视线,掩盖真相,把矛头对准中国。因此,处理中美关系,必须了解美国国内的政治风向,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被动应对,而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切实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美国承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这是美国对中国作出的“四不一无意”承诺。
美国民主党政府对中国作出的承诺,和美国与中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一样,并没有得到的有效执行,美国对华政策完全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影响。
中美关系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每当美国国内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中美关系就会风平浪静,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美国需要中国市场,需要中国提供廉价的商品。可是,当美国国内经济出现问题,美国政局动荡的时候,中美关系就会出现严重问题,美国就会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炒作中国话题,转移视线,掩盖真相。
非常不幸,当前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通货膨胀接近8%,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持续增加。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必然会导致美国资本市场作出激烈反应。一旦美国虚拟经济出现问题,那么,美国将会发生系统性的危机。
正因为如此,美国民主党政府才会策划乌克兰战争,转移视线。乌克兰战争接近尾声,俄罗斯与乌克兰有可能会达成协议。尽管乌克兰战争让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联盟元气大伤,但是,由于美国策划痕迹十分明显,因此,并没有从中获得明显商业利益。
东欧一些国家已经意识到,乌克兰战争完全是北约东扩所引起的,因此,他们为了避免出现连锁反应,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表现得异常克制。当美国要求东欧国家将自己的米格战斗机提供给乌克兰的时候,这些国家无一例外,都采取不合作态度。波兰更是明确表示,愿意把自己的米格战斗机送到美国在德国的军事基地,换取美国向波兰提供战斗机。美国试图嫁祸于人,扩大战线,让俄罗斯左支右绌,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波兰识破了美国的阴谋诡计。
德国、法国在欧洲联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关键时刻德国、法国加入到制裁俄罗斯的行列,可是,德国很快意识到,如果拒绝俄罗斯天然气,那么,德国经济将雪上加霜。正因为如此,西欧国家和东欧国家都在悄然调整自己的俄罗斯政策,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损失。美国精心策划的乌克兰战争,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亚洲地区,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不会直接与中国对抗,而是对中国作出承诺,希望中国放松警惕。
中国一方面聚精会神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中国加强战备,随时准备打仗。中国战略决策让美国无计可施。美国一方面承诺,不会改变中国体制,不会反对中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不会发动新冷战,可是另一方面,无孔不入,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包括造谣滋事,损害中国国家利益。
对于美国卑劣的竞争手段,中国必须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
首先,中国必须认真研究美国对待俄罗斯的各项措施,做到万无一失。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美国不敢直接与俄罗斯军事对抗,但是,美国决定采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制裁措施,损害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美国不仅冻结扣押俄罗斯的国家财产,而且扣押冻结俄罗斯公民和企业的财产。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不仅如此,美国居然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试图将俄罗斯彻底孤立起来,让俄罗斯经济完全窒息。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勇敢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过去中国一些学者认为,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尊重契约精神,不会轻易对中国债务违约,现在看来这是何等天真幼稚的想法。美国对待俄罗斯的各种手段,随时都可能用在中国的身上,美国有可能会随时扣押冻结中国的资产,中国在美国的资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随时都可能会成为美国的盘中餐。
中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针锋相对,捍卫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必须防患于未然,确保中国在美国的资产不会因为中美关系的恶化而受到损害。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风险越来越大,如果能借助于国际金融市场,通过担保等方式,降低中国资产风险,那么,对于中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规模相对较大,短期内要想通过债券市场出售购买的美国国债非常困难,中国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不会因为中美关系持续恶化而被美国冻结。
其次,中国必须充分意识到,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是一个缺乏道德感的国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当年为了对付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白人直接实施残酷的杀戮行为。此次对付俄罗斯,美国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几乎所有制裁手段都被美国使用。这说明美国根本没有所谓的道德标准,没有所谓公平正义可言。对付这样的国家,必须做最坏的打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如果心存侥幸,或者按照中国的道德标准,处理中美关系,那么,最终很可能会遭受重大损失。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对美国抱有幻想。这个国家可以采用一切手段,包括研制生物化学武器,将自己的战略对手置于死地。对付这样的国家,必须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严重损害。
第三,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核心要素非常明显。美国就是要阻止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享有国际公约所赋予的最基本发展权利。中国不会因为美国的阻挠而停止发展的脚步,中国也不会因为美国从中作梗而放弃国家统一的努力。中国之所以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国家统一,是因为台湾居住着骨肉同胞,兵戎相见,生灵涂炭。不到万不得已,中国大陆不会采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如果美国继续炒作台湾议题,在台湾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大陆除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现在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试图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消耗中国大陆的资源。美国国会通过的一系列法律,就是要鼓励官方人士频繁进出台湾,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为台湾民进党执政当局撑腰打气。假如这种现象常态化,那么,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阻止美国以国内法干涉中国的内政;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台湾岛内的政治气候,确保台湾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发展。
第四,处理中美关系,不能只有美好的愿望,而无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国应当充分考虑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混乱情况,及时调整中美关系发展策略。如果只是事后被动应对,那么,中国将会在中美关系发展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处理中美关系,既要保持平常心,但同时又要有进取心。中国必须为美国划出红线。事实上,美国副国务卿在中国天津访问期间,中国外交部已经给美国画出了红线。如果美国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么,中国应当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给美国以迎头痛击。
处理中美关系,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春风化雨,因为美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解决中美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争取战略主动,并且在关键问题上,主动设置议题,让美国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节奏,面对中国提出的问题,充分考虑中国的国家利益,学会与中国平等相待。
处理中美关系,应当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要美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就应该针锋相对,迎头痛击。
第二,必须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争取主动,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息事宁人,希望通过以柔克刚,争取中美关系重新步入正轨。但是现在看来,美国已经处于衰落阶段,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不择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寄希望于美国回心转意,那么,中国的利益将会遭受重大损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采取主动措施,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第三,在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必须做到寸土不让。笔者多次指出,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已经出现了“滑坡效应”,美国步步进逼,不断强化与台湾的官方关系,严重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台湾问题将会变得更加棘手。
中国必须采取断然措施,禁止美国政府与台湾发生官方关系。中国一些学者认为应当阻止美国政治人物访问台湾。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如何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集思广益。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能让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如果美国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那么,早晚有一天,台湾会变成一个国际问题,台湾会成为中美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乔新生”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