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胡懋仁|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吗?
点击:  作者:胡懋仁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1-20 17:15:56

 

我不知道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我在国外的那种不安是不是有根据。出门在外,远离祖国,总是有一种飘离的感觉。当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很多事都是可以靠自己的。但同样那种飘流和缺乏安全感的意识是不会轻易消除的。

 

1.webp (4).jpg

 

在英国做访问学者的那一年,刚到了那儿,就开始想家。在英国的那些日子,心里总不是那么很开心。当然,英国空气还不错,除了冬天有那么几个日子空气里还是有些烟尘的,擤出的鼻涕里,是有一些黑色颗粒的。但绝大多数的天气是非常晴朗的。就是说,一眼望过去,几乎20公里以内的房屋建筑都看得非常清晰,比起现在的一些高清图片还要清晰。这在国内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了,或许,在五十年代,这样的景象并不稀罕,而在九十年代,至少北京是见不到的。

 

大学里的设备也是比较先进的。至少有很多计算机房都是很长时间开放的。即使是在西方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的夜晚,计算机房里也有人在里面干活。生活上,也没什么问题,我自己总是去市场或者超市买粮食、蔬菜、鸡肉、猪肉等,自己做饭。

 

但是走在英国的街道上,心里总是有些闷闷不乐。说是郁郁寡欢可能有点过了,但反正感觉没有什么让人兴奋或者愉快的事。当然,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来说,还是有很多新鲜感的。

 

在出国之前,也是很希望有这么一个机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当然有了这个机会时,自然也很兴奋,出国后的那种压抑,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意外,因为我从来就没想过在国外长期生活,更不用说考虑移民了。我觉得,我这个年龄了,出了国,如果找不到适当的工作,这一大家子人根本就养不起。为了将来到国外定居而出国,对我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我不知道,便像我当时的年龄,真正把一家老小都带出国的想法确实没有。

 

在那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聊天,说他有个朋友,家里是有背景的那种,或者说,如果他要出国,应该各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位朋友的朋友说,我出国干什么?我不出国。出国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没见过这个人,也不太清楚,他说这些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但至少说明,确实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并不认为出国是一件多么像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有了外孙一辈后,有时看着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我也在瞎琢磨。孩子为什么对母亲那么依恋呢?母亲爱她的孩子,这毋庸置疑。可是孩子为什么依恋母亲呢?在婴儿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知道孩子们的想法。或许,只是由于母亲与孩子天天相处,给他们喂奶,处理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间一长,这个感情就有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会更深了,而孩子对母亲的感情也会与日俱增。

 

这里有什么理由吗?或者我们会以为,婴儿因为母亲在抚养他,在照料他,他就会认为,他理所当然地应该表达对母亲的爱。这种想法显然是不那么着调的。当孩子会说话之后,孩子们总会说,妈妈我爱你。当然,母亲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对孩子也说过爱他们的话。孩子学着母亲的句式,也会对母亲说爱她的话。

 

其实,当母亲离开孩子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孩子会明显地表现出不安、烦躁、焦虑等现象。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母亲在孩子身边时,孩子的情绪就相对稳定,即使母亲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能看到母亲在自己的身边,孩子就会安静地做自己的游戏。而母亲一旦离开,如果孩子不知道母亲的离开,他们立刻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他们会哭泣。如果母亲再不出现,他们的哭声会越来越大。如果母亲出现了,他们就会在很短时间内停止哭泣。这样的安全感是母亲给带来的。

 

当然,如果家里是其他人用较长的时间来带孩子,如祖母或者外祖母,那么由母亲带来的孩子的情绪变化,母亲的角色也会被祖母或者外祖母所替代。总之,对孩子来说,朝夕相伴的亲人是他们自身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和保障。

 

 

我不知道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我在国外的那种不安是不是有根据。出门在外,远离祖国,总是有一种飘离的感觉。当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很多事都是可以靠自己的。但同样那种飘流和缺乏安全感的意识是不会轻易消除的。那时,英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也有教育参赞,他会不定期来到我所在的英国城市。有的时候是来送文件,传递一些国内的信息。有的时候就是会过来坐一坐,聊会儿天。有了这样一条纽带,当然比没有这样的纽带要好一些。但似乎感觉还是与祖国的联系有点弱。

 

或许,其他在国外的留学生们没有我这种那么明显的情绪变化。他们年轻,适应性强。所以即使他们想在当地找工作,定居,或者将来移民,都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或者精神压力。反正我做不到像他们那样的豁达。

 

也有中国留学生,两口子都在国外学习、打工、生活,后来还是回国发展了。他们现在的生活都很好,工作也很顺心。至少这表明,在国内工作和生活并不比国外有多大的距离。我有个同学,在美国已经快四十年了。她工作也不错,是一所大学里的终身教授。但她就是一个人住。儿子也在美国,娶妻生子,但就是不希望我的这位同学总是去他家看望孙子。这位同学为这事心里特别不爽。可是在美国那样的文化氛围,儿子一过十八岁就该独立了,这一辈子就是不搭理长辈也不犯法。人家已经是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了。我的这位同龄人,一年年也是年纪大了,她将来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谁都说不准。或许她在经济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家庭情感上,她似乎找不到什么归巢之路。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北航老胡之闲话”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